豆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 [复制链接]

1#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pfzhiliao.com/

我是馊掉的柳丁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个灯火流丽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

林奕含在书中如此写到。

有人说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残忍的屠杀。可对于她而言,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而我们,是依婷,是伊纹,是这场屠杀的幸存者。不幸的是在这世上每天都还会有着无数的房思琪们陷于泥潭、沼泽、地狱。

林奕含在采访中试图用简洁的语言去概括这本小说。这明显是一个女孩被强暴诱奸的故事,但她却偏要概括为女孩爱上诱奸犯的故事。

这个爱字附加的是房思琪的自尊。最痛苦的不是爱,而是她要去爱。她只能用爱来说服自己,让这个故事勉强说得过去,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放。

“在心为志,发言成诗”,一个教师,一个有着文学涵养的教师,一个这么让人敬重的人,一个口里说着情诗、有志有情思无邪的人,一个真正相信中文的人,他怎么可以背叛这浩浩汤汤超过五千年的传统呢?房思琪用文学架构的空中楼阁坍塌了。

文学在这个姑娘心目中是一种信仰,但却有人用着她最信任最美好的方式伤害她最深,她的世界也就是这样崩塌的。

李国华喜欢她的羞耻心,喜欢她身上冲不掉的伦理。如果这故事拍成电影,有个旁白,旁白会明白地讲出,她的羞耻心,正是他不知羞耻的快乐的渊薮。射进她幽深的教养里,用力揉她的羞耻心,揉成害羞的形状。

一个热爱文学的小女孩,被自己一向尊敬的老师强暴。她的自尊心让她把这件事当作一个羞于启齿的秘密。

01“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而林奕含把这件事写成小说,也不正是在一点一点把自己的伤口剥开给众人看吗?一点一点撕开那伤疤后,她依然看不到希望,她做不到与内心和解,最终在绝望下选择了离开这世界。

一个才13岁的少女,还来不及长大,就已然老去。

是李国华压在她身上不要她长大啊!青春期的少女是纯洁的百合,散发着清幽的芳香。可是房思琪的少女时期早就已经枯萎,她是未绽的花苞,生生被李国华折断。

小时候的她不知什么是喜欢,但是少女时期的她怎么会不懂呢?少年支支吾吾的喜欢,期期艾艾的腼腆,泛红的耳朵,粉红的情书……思琪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些美好,她觉得自己太脏了…

李国华真的太卑鄙龌龊了,他对思琪所做的奸污,不止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她说“脏有脏的快乐,要去想干净就太苦了”。这个女孩到底是承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她没有办法,只得用爱来解释这一切。文字给了她生命,也确实毁了她的鲜活。于是选择心甘情愿的被李国华用文字编织的谎言欺骗。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简体中文版无删减台湾作家现当代文学小说随笔励志真实故事书籍畅销书排行榜淘宝月销量¥20.25购买

可是后来她疯了。“房妈妈前几天送我的螃蟹也是绑成这样”,一场近乎SM的行为,让房思琪意识到李国华根本就没有爱过她,而他们之间的故事也根本就不能用爱来为此伪装。

房思琪疯了,林奕含也疯了。

这个女孩单纯到以“文以传情,言必由衷”为信仰。林奕含在采访中说,第一次知道构建了完美语言体的奈保尔虐打妻子,批判奈保尔的萨伊德被其他人点名是个里外不一的小人……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每一层都熏得让人落泪。没有人的文字和为人可以被人相信。

杜牧写出“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样的诗句,你会觉得它不美吗?当然不会。可你要问诗句的原型那个十三岁的雏妓呢?她会觉得美吗?

看吧,文字就是这样。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字辜负了她。

真是个傻姑娘。艺术可以有巧言令色的成分吗?可以。但艺术从来就是一种巧言令色吗?绝不是。

世界上有捧着一颗心兢兢业业的创作者,就同样会有巧言令色糊弄糊弄的人。而伤害她的从来都不是文字。伤害她的是坏人。

02你觉得性教育早,可坏人却并不嫌早

印象深刻的是林奕含在文中写到“他插了进去,而我为此道歉。”多么可气,她应该说不,不可以,不要!而她却为此感到抱歉。

孩子,错的不是你,而是坏人啊!

房思琪曾小心翼翼的问过母亲,家教什么都有,除了性教育。可母亲的态度却是,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留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也正是因为母亲如此态度,老师对她做过的事情房思琪选择闭口不谈……在性教育这堂课上,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还自以为是没有开学。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他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如果小小的思琪上过性教育这堂课,在她第一次被老师侵犯的时候,她就不会觉得羞于启齿而是勇敢向父母寻求帮助,那么她的未来会不会也因此不同呢?

不妨大胆假设一番,这个老师会被父母给辞掉,爸爸妈妈会好好保护自己的小公主。少女时期的思琪会和其他女孩子一样有着娇羞美好的青春时光,她会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谈恋爱、工作、结婚、生子……又或者她从事文字行业的工作,成为了很有名的作家?

可是,再假设又有什么用呢?再也不会有她的下一本书了,再也不会看到她的文字更新了。很遗憾对吧?很心痛是吧?那我们就不该忘记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屠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