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迪今年14岁,是河南商丘虞城某初中的学习,10月25日下午,在上体育课时去了趟厕所,被发现瘫坐在了大便池上,医院后不久,因抢救无效死亡,但死因不明。
小迪的父母在监控中发现种种疑点:小迪在去厕所前已经走路不稳了,想起曾听小迪提到过学校有欺凌现象,医院时口鼻有血,嘴角有外伤,因此怀疑小迪生前被打了,
于是父母抬着小迪的棺材到学校维权,被警方拘留,由于悲伤过度,与学校签订了赔偿和解协议。
但是过了不久,有人主动爆出自己就是打死小迪的凶手,承认与同学受人指使曾殴打小迪,而起因竟是因为小迪没有关宿舍的灯。
于是小迪父母起尸进行尸检,最终确认是死亡原因,是头部接触钝性物体致颅脑损伤死亡。
目前,警方已经成立调查组调查,希望能为小迪讨回一个公道。
这又是一起悲伤的事件,受害人小迪本是豆蔻年华,却在14岁时,永远地倒在了校园欺凌的拳头之下。
近几年,校园欺凌、校园霸凌的事件频出,而校园霸凌并不是中国的特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
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起校园霸凌现象,并将政府、学校、老师、家长、媒体等,组成反霸凌联盟,甚至立法。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霸凌现象呢?因为它的出现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被霸凌同学:会带来心理创伤、会产生自卑感,会严重影响性格、行为和学习,甚至产生自杀行为,也可能出现报复等反社会行为,影响一生的幸福。
对霸凌者:其实也是受害者,因为用暴力解决问题也是通过后天学来的,不健康的成长环境是直接原因,并且对他们的心理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不积极干预,长大后依然会成为暴力解决问题者,危害社会稳定。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最爱,谁都希望孩子能有健康的成长环境,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和伤害,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更要重视反霸凌的教育。
家长如何做好反霸凌教育?
1、告诉孩子什么是霸凌
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去欺负别人了。所以在孩子开始集体生活前,就要教孩子分辨什么是霸凌。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心理、身体感到强烈地不舒服了。
具体来说:包括言语上的讽刺、攻击、谩骂等,身体的殴打、骚扰,精神上的排挤、羞辱等。
要让孩子知道,世界并不总是友好的,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想办法去解决。
从小有这些认知和概念,在遇到的时候才能知道如何面对和保护自己。
要知道:预防,永远比事后补救有效。
2、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父母要相信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对父母坦白,并寻求帮助。
父母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与日常行为反常的现象。如果发现了异常,一定要及时了解原因。
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了霸凌行为,首先要给孩子心灵上的慰藉:“你没有错,错的是他们。”让孩子能够勇于面对这个事情,并与父母一起想解决的办法。
父母千万不要息事宁人做老好人,觉得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和玩笑。这样不仅会导致事态进一步的恶化,还会导致失去孩子的信任,把孩子推向负面的深渊。
3、增加体能,学会防身
在孩子受到欺负的问题中,北京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这样说过:
“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可以看到大多数的霸凌事件中,被欺负的都是老实、不会回击的学生。如果孩子有很好的体能,在受到欺负的时候,就会回击,即使回击不了,也有力量逃跑保护自己。
所以,无论男孩女孩,家长在平时一定要带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跳绳、跑步、足球、篮球等等,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给孩子报相关的运动课程,例如:散打、搏击、跆拳道等,练过的孩子,在心理上就不会畏惧他人,反而令他人畏惧。
4、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要让孩子尊重自己:在受到欺负的时候,大声勇敢的说“不”!要相信自己值得被善待。
要向家长、向学校老师求助。千万不能自己憋在心里,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走进心理误区,导致出现自杀、自残、封闭自己等行为。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结交更多的朋友,会减少受到霸凌的几率。毕竟招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也不容易被别人欺负。
5、与老师、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
无论何时,都要与老师、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