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成果光影雕刻下的战争之花金陵十 [复制链接]

1#

光影雕刻下的

战争之花

在中国,要说起电影界的神话,每个人都知道那就是张艺谋,他有太多优秀的作品,《金陵十三钗》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张艺谋本身就是摄影专业,因此他的影片在色彩呈现上总是能展示出独特的个性。《金陵十三钗》从整体色调上来讲,灰暗笼罩着开始、发展、高潮,乃至结局。张艺谋导演看完原著小说后,最初想到的就以书娟的视点,从教堂的彩色玻璃看下去,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妖娆地走进教堂……

摄影通过光线营造出彩色玻璃那种既斑斓又有年代感的效果。这部戏大部分故事都是通过孟书娟的视角来叙述的,而孟书娟“看”到的一切都是透过这块圆形的彩色玻璃,所以这块彩色玻璃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成为这部戏一个重要的视觉符号。因为书娟看女人们进来,看日本兵进来,还有看佟大为在对面纸店和日本兵同归于尽,都是透过这个彩色圆窗看到的,五彩的光线透过玻璃照射在她脸上,显得特别奇异,也因为她那个年龄所看到的一切都会留在她心里面,可能会是她一生的记忆,所以我们必须让这一切的呈现不是一个特别平和、正常的视点,而是通过这块彩色玻璃所形成的光线效果让观众对她有一个视觉记忆。

书娟每次在窗前的停留,都含着不同的情绪,也预示了不同的情节发展。鲜艳的红唇,精美的首饰和她们不谙世事的灿烂笑容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张艺谋独特的美学,教堂彩色的玻璃是电影中很重要的视觉效果,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标志性物像。

光线是影片画面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要达到影片的艺术效果,光线的作用功不可没。从整部影片的效果来看,《金陵十三钗》在光线上的运用,不但使画面具有美感,迎合观众视觉上的需求,而且还有深层次的隐喻作用。

其次,光线能够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斜侧光,将士兵的脸衬托得有棱有角,刻画出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用底光来表现日本兵逼近,展现危险来临的恐惧;用主光和辅助光的结合,来表现约翰的形象逐渐高大,由自私向伟大的转变。

摄影师赵小丁别具匠心,一帧一帧,有其独立的凝重感,又不显得乏味,尤其是长镜头的的呈现。长镜头通俗来讲,就是没有剪接的镜头,一次拍摄,中间不停顿,一镜到底。豆蔻和香兰回妓院取东西,她们出来后就遇到了日本兵的追杀,这场戏就用了一个场面调度复杂的长镜头。

这个镜头并没有使用摄影机轨道,而是摄影师手持摄影机和演员一起跑,镜头的晃动营造出紧张危险的氛围,从一楼到二楼,期间演员有许多台词和激烈冲突,最出人意料的是豆蔻走投无路跳河的时候,摄影师跟着豆蔻一起跳,利用了复杂的镜内蒙太奇和整体空间调度,一气呵成,制造了强烈的临场感和视觉冲击。事实上,这个镜头是多个镜头合成的。

摄影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技巧,只是在不同的影片中,为了配合不同的剧情,不同的人物而应该有不同的具体体现,其宗旨还是服务于戏本身。

浙江传媒学院翟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