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流传了上千年的中草药,你可知道他们有多美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95.html

「来源:|闲来茶庐ID:ssry」

中药传奇

10月22号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不同于西药,它们复杂的药性只有医生敢调遣。但在中国,有哪位老母亲没给家里受凉的孩子煮过一碗生姜水呢?或是妈妈的当归炖鸡汤,爸爸的人参枸杞泡酒,奶奶的山药糕……

我们的中药不仅用来治病,更融入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那是阿莫西林一类的小药片所无法给予的熨帖和温情。

比起西药多用于治疗外来疾病的侵入,中药更善于人体内部的调理。增强免疫机能,使人体自行祛病、寒热平衡。

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中庸调和的中国传统精神。

原创

国粹君

中药侠义

关于中药的故事,多与侠义有关。

例如东阿阿胶的传说——

从未出过远门的姑娘,为了挽救乡亲的生命,

孤身一人去斩杀凶猛胜虎的黑驴。

如孙思邈治疗穷苦农民耳上的冻疮,

以祛寒湿的中药为馅,

包成耳状食物,称为“娇耳”,即是饺子。

大锅熬煮,人人等量,不取分文,

不仅仅体现悬壶济世的仁心,

更有挑战冷漠势力的人性和等级制度社会的侠骨。

中药代表着施用它的医者精神

和侠肝义胆的中国传统精神。

中药家常

中药的伟大之处,

有相当一部分在于其平凡。

古代的文人不仅能吟诗赋曲,挥洒丹青。

他们还熟谙药性,自行调理。

中药在古代作为一种常识,

为士大夫们所青睐。

苏东坡,辛弃疾皆好此道。

即使在民间普通人家,

不识字的妇人,也懂得

用烫海带腌白糖治疗咽痛的娃儿。

从性温、益气补血的黑米,

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香茶,

再到平凡质朴的山药鳝鱼汤……

从广义上说都是中药的一部分,

它们充满着家常的气息。

药食同源于华夏大地的亲近,

代表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中国精神。

中药牵挂

古代老母亲写给孩子的家书

(致在外儿子书):

方海儿:知母、乳香、当归、熟地。

母:银杏。

此书嵌有6味中药名,

其中4味就把年迈老母

对远方儿子的日夜思念、殷切期盼,

写得真真切切,观后浮想联翩。

再看儿子写给母亲的回信

致病故母亲书慈母:

知母应当归,唯可怜父子留行,

泪洒冬花冰片冷;灵仙非没药,

难求慈姑独活,魂飞天竹海风寒。

儿:白前。

此书嵌有13味中药名,

表现了夫妻母子生离死别之情,

遣词立意用心良苦,令人读之怆然。

其中“父子”即“附子”,“留行”即“王不留行”,

“慈姑”即“山慈姑”,“天竹”即“南天竹”,

“海风”即“海风藤”。

再看另一封也是儿子写给母亲的信,

母亲高堂:来信狼毒(郎读),今书白芷(纸)。

知母酸辛,独活空房;夜卧荆芥,日饮豆根。

闻之血竭,似剑川芎(穿胸)!

儿穿山甲,披满天星;苦战生地,绵马贯众。

思母续断,难为苦参!云母自重,轻粉厚衣;

冬当防风,夏避蜈蚣;春食山药,秋尝桂肉。

常山崎岖,行防滑石,万事细辛(心),不急性子。

夏尽蝉蜕,示儿当归。天高地*,儿当茴香(回乡)!

叩母千年健安!不孝儿敬上。

其中嵌有29味中药名,充分表述了

远方儿子对母亲思念、

牵挂的真切心情及回乡时间,

可谓妙趣天成,令人感叹。

我们的中药不仅用来消灭病症,

更寄托着家人的牵挂与关爱。

中药浪漫

薄荷妻:

游子当归意兴飞,*连含苦知音微。

乌梅海角岁寒晚,桑叶彩孤月照扉。

菊花花开幽怨多,何来朱砂采倾佛。

九州多少女贞子,仰看牵牛思渡河。

独活恼风闽江水,夕阳半夏两鬓蓬。

壮小叶落郁金尽,斑白头翁悲道穷。

续断银河未了情,胖大海远烟霜亲。

钩藤钩起思乡梦,漫步常山竟迷津。

丈夫:姜*。

此书嵌有19味中药名,

运思巧妙,珠联璧合,寓意深长,

饱含纯真的相思离情,读来感人至深。

姜*夫:

天南星隐暮云飞,烟雨园林花白薇。

不扫蛾眉意花粉,亭前紫苑掩寒扉。

*芩枝头噪鸟多,歲蕤未守笑侬佛。

迎春花放翠堤晓,不见牵牛来渡河。

金银花映画倚东,霜桑叶飘鬓疏蓬。

人间要数*柏苦,不敷胭脂不怨穷。

血竭泪干忆君情,丁香馥郁思远亲。

可怜厚朴深情意,南烛光摇怕问津。

妻子:刘薄荷。

此书嵌有20味中药名,文辞纤巧,语意缠绵,

倾诉了夫妻久别后百感交集的相思之情。

用中药名来写情书,

古人的浪漫,美到让人惊艳。

在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笔下,

中药也成了传递情爱、表达感情的情书。

以“三言二拍”而著称的明代文学家、

戏曲家冯梦龙一生著作等身,

他在时调集《桂枝儿》《山歌》一书中,

用中药写了一封奇特的情书: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

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

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

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

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

*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

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

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

你果是半夏当归也,

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情书分上下两段,曲折地表现了

妻子对远出在外的丈夫

对自己误解的怨限和真诚的思念,

以及委婉的劝诫和日夜企望丈夫归来的殷切心情。

信中套用了十四味中药名,

依序分别是:枳实、地骨皮、威灵仙、

细辛、厚朴、人参、紫薇、甘草、

*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

谐音双关,对举移用,语义连贯,耐人玩味。

折射出汉语文字丰富含蕴的光辉

和古人对中国医药知识的谙熟与博学。

还有清代褚人获编的《坚瓠集》中,

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

亦通篇皆用药名。

其妻给丈夫的信上这样写道: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

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

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

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

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连苦!

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

其夫给妻的回信道:

“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

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

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

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

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

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

雁传书,尺素传情。

巧妙地将二十四味中药名串在一起,

毫不牵强,妙趣天成。

中药趣味

除了用来传情,

中药还被用来娱乐,猜谜,讲故事。

明代文人祝枝山聚宴赋诗,

乐不思归,深夜仆人迎接,

手提灯笼,他触景生情,遂用中药吟诗一首/p>

“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正当中。

熟地不须用半下(夏),生地车前仗此翁。”

诗中蕴含中药名淡竹叶、枳壳、防风、

红花、熟地、半夏、生地、车前草、白头翁,

同时道出了谜底“灯笼”的结构、用途,

可谓工巧神奇。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也是一首中药谜诗/p>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谜底蕴藏了7味中药名,

依次是白头翁、怀熟地、当归、

远志、栀子、含笑、问荆。

寓意深长,耐人寻味。

明代冯梦龙也写过

一首题为《药名》的谜语诗/p>

“农夫日落出耕田,行到溪边无渡船。

且在溪边睡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药藏于诗中,

谜底是黑牵牛、当归、缩砂仁、防风,

生动地描绘了一幅

农民月夜耕田,夜以继日地辛劳,

风餐露宿的悲惨生活景象,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之情。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

写了一首特殊的《西江月》词——

他用中药名描写和叙述了

孙悟空率众猴奋起反击来花果山

捣乱猎户的一则故事和一幕场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全词用了9个中药名:

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

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

把个打斗场面写得是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中药传情

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

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

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

疆场夜静闲余,便用药名给妻子

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

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

词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

硫*、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薄荷、

钩藤、常山、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

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个中药名。

词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药名,

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一位贵妇人的形象。

将她思念远征沙场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

表达得淋漓尽至,生动地抒发了

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

难以团聚的心声。

古人以中药寄相思的实词,

可谓不胜枚举:

《生查子其二·药名闺情》

宋·陈亚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宾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这首诗引用了相思子、意苡仁、白芷、

苦参、槟榔、当归、远志、菊花、

茴香这几味中药名,把一个闺中少妇

苦苦盼郎归的幽怨描写得如此细腻。

还有唐代张籍的《答鄱阳客药名诗》

江皋岁暮相逢地,*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宋代*庭坚的《荆中即事八首之一》

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

牵牛避洗耳,卧着桂枝阴。

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漆。

回望我夷陵,天南星斗湿。

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

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覆。

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含有十一种中药)

《怀旧事》

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

诗中嵌马兰、王孙、羊桃、郁李、

志远、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药。

《古出塞》

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

诗中嵌天雄、志远、赤箭、柴胡、水银、

云母、当归、防风、王孙九味中药。

在传统中医手里,

中药的主要功用是治病除疴;

而在中国文人的笔下,

世人看到了中药的另一道风景!

中药抒志

宋代岳飞的《满江红》中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就蕴含了中药当归、远志。

辛弃疾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

用药名写了一首

《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

写草、写风、写雨,

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

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

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

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其中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药

有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

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

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没有任何的补赘、强拉之嫌,

读来让人赞佩不已。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笔下,

中药成了他痛陈百姓疾苦、心系万民的意象。

他有一首《采地*者》:

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这首诗,看似写的是中药地*的功效,

实则是通过药农采挖地*的过程,

反映药农生活的艰辛。

一味地*中药,俨然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

底层农民的一滴滴眼泪。

中药静美

在宋代诗人孔平仲的笔下,

中药成了他以文绘景的画笔。

北宋诗人孔平仲任朝廷集贤校理期间,

曾写过两首《药名体》诗: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

另一首为:

此地龙舒国,池*兽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读罢两首诗,不难发现,诗中竟然嵌进了

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

当归、白头翁、地龙、

血余、木香、乳石(石乳)、

瓦松、天麻、杜若等中药名。

不要小瞧了这些中药,正是它们,

在诗人的笔下,勾勒出了一幅林泉休闲养生图:

住在茅屋里,坐在林荫下,

听微风过耳,清爽怡人;

诗人用一种种中药,

拼出了一个香格里拉式的人间天堂。

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词云: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词便是稼轩居士闲居带湖之作。

词中提到的中药名有:

桑(桑叶、桑枝、桑白皮、桑葚子),

蚕(蚕砂),*犊(牛*、水牛角),

桃(桃仁、桃花),荠菜花(荠菜)等。

虽是谪居,然而一山一城、一药一物中,

流淌出的却满是陶渊明式的田园静美。

或许药石可疗身,

而这些唯美的药名沉淀于诗词歌赋中,

亦可使人心归于夜之恬静。

中国是诗的国度,亦是中药的故乡。

诗词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抚慰心灵。

中药是人们实践的积淀,护佑人生。

字里行间,

体现了中药与诗歌的巧妙契合。

寓情达意,

表述了中药与文化的一脉相承。

中国历代诗词佳作迭起,

激励情志,抚慰心灵。

华夏的中药发展日盛,

祛除疾患,护佑人生。

周作人说:

“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

尤其是吃中药。”

三毛说:

“看著那一墙的小抽屉一开又一开,

变出来的全是不同的草根树皮,

连带加上一个个又美又诗意的名字,

我又换了念头,觉得在中药房深深的店堂里

守著静静的岁月,磨著药材

过一生也是一种不坏的生涯。”

许叔微说/p>

“医之道大矣。可以养生,可以全身,

可以尽年,可以利天下与来世,

是非浅识者所能为也。

古代很多中医大家精通经学专于儒道,

不少还是内家拳易筋经或八段锦的高手。

中医之道首推四大经典,

浓缩了古来圣贤大成智慧。

都说中医不过是生活的延伸,

只是我们还远远不懂生活。”

将中华民族的和谐之道

贯彻在医病施药中。

我们传统的中医药文化,

是如此绮丽而美妙,

千百年来细水长流,滋润着我们的民族。

在今天——世界传统医药日,

这个属于节日传承的日子里,

国粹君和您讲述中药之美,

让我们把它分享出去,

因为这样的美,我们舍不得

它不被看见!

*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