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垂髫豆蔻,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年龄称 [复制链接]

1#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前面两句描写了一位十三岁少女的美艳与俊俏,这里的豆蔻就是古人的年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他们不直接说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往往都很形象。

孩提,2至3岁的儿童。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指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短发就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发型,不做任何修饰。

总角,九岁至十四岁的少年,这个年龄的孩子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这个年龄的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及笄,

女子十五岁,女子到了15岁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并要行笄礼

,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谈婚论嫁了。

弱冠,

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这个年龄的男子要“立身、立志”。不惑,男子四十岁。知命,男子五十岁。花甲、耳顺,六十岁。古稀,七十岁。中寿,八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这些年龄称谓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故而经常出现在一些诗词画作中。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韩愈的“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袁枚的“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因较少使用而未流传下来。上面这些因使用频率高,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豆蔻年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其他你、还了解多少,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