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陈毅元帅的一首《赠缅甸友人》,很好的叙说了中缅两国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
缅甸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国人也是耳熟能详的。地理位置,一般人也应该知道是在东南亚,跟我国的云南接壤。国力强弱,那应该是下意识的小国弱国范畴。经济实力,也是跑不脱“穷”这个字眼的。
但,实际上,对这个东南亚十国中国土面积排名第二的中南半岛国家,我们的固有思维中还是存有很大偏差的。作为一个公元前就有人类活动轨迹,在公元后就有大一统的蒲甘王朝,拥有自己的*治体系、*队、律法、宗教、文字、语言的国家。缅甸,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缅甸那些事》会是大民工推出的《我们的朋友们》系列文章中的第一部。我们尝试用时间线叙事+大事件着墨的方式,尽量为大家贡献一部严肃中不失活泼,正史里不乏轶事的可读文章,并争取通过我们的文字让大家对缅甸,这个与我们山水相连的国家,有更为准确的深入了解。
01
鸿蒙初开
年5月,缅甸曼德勒大学人类学家与美国人类学家在曼德勒以西的崩当山区,发现了距今万年以前的古猿化石,缅甸考古学界将所发现的化石定名为“巴玛人”,这就是缅甸最早的直立人。
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在南掸邦,在仁安羌都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这就是缅甸旧石器时代的安雅特文化(“安雅特”缅甸语意为“上缅甸人”)。这个安雅特人使用的石器呢,最主要有手镐、砍砸器和砍削器。
大型的砍砸器是用长条形砾石或木化石打制的。手镐实质上也就是一种长轴的砍砸器,砍削器则是从卵石打击石片后留下来的石核工具。从安雅特石器的形状看,与中国的周口店文化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巴丹文化属于同一个类型,而不同于流行于欧洲、非洲及亚洲西部的手斧型石器文化。
于是,拿着石刀石斧的安雅特人就在缅甸的山地、丘陵、平原、海滨、江畔狩猎、捕鱼、采摘,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候在安雅特人中流行着两句话,第一句“生靠天,活靠地,没吃没喝靠空气”,充分说明了安雅特人与天斗其乐无穷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第二句“原始社会就是好”,光着PP到处跑,看到哪个想去搞,直接一棒就放倒”又向我们展现了安雅特人追求自由,追求纯洁感情,不瞎BB就是干的革命气概。
都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安雅特人这一个无忧无虑,愣是无忧无虑了数十万年,这时间啊,都去哪里了?话说,这一晃眼,在离现在一万年前,缅甸人民昂首挺胸,迈进了新石器时代。音乐起,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这新石器时代,对比旧石器时代,得有个体现吧,那么具体新在哪里呢?
第一,活动的范围更大了。在西起阿拉干沿河和亲敦江流域,东到掸邦高原,北起克钦山区,南到丹那沙林的广大地区,都有缅甸人民活动的痕迹。并由此诞生了以帕达林、勒班奇波、陶马贡为代表的文化。
第二,工具更为多样化。从帕达林、勒班奇波、陶马贡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余件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有石锛、石凿、石锤、石磨、扁石环等。
第三,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较为精细的磨制石器代替了粗糙的打制石器。缅甸原始人用这些磨制石器捕猎野兽、砍树造房、挖土耕地,逐渐从渔猎、采集的觅食方式,慢慢地过渡到生产食物。从靠天吃饭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新生活。
百家争鸣
02
恩格斯老先生曾经曰过“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随着知识的积累,科学的力量从掸邦高原到丹那沙林沿海,从阿拉干到萨尔温江流域,让缅甸这块土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铜器的大量出现,是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的重要一步,也是生产技术提高的一种表现,代表了比石器时代更高的生产力。
铜器作为武器,要比石制武器更为锋利,于是呢,拥有铜制武器的部落首领面对手里只有石头块子的屁民百姓时。就好像拿着西瓜刀的成年人去狂虐手里只有小猪佩奇毛绒玩具的幼儿园小朋友,结果肯定是,完胜。同时呢,不同人群之间的实力不对称,也就在客观上形成了早期的阶级社会。
2G时代打电话,3G时代玩QQ,4G时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