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村到处可见的苦楝皮,用于水产养殖,驱虫 [复制链接]

1#
北京扁平疣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8744646.html

苦楝子别名川楝、苦皮树、山苦楝、大楝树等,广东粤西地区常称苦楝子为“苦练子”。为楝科乔木植物棟树和川楝树的干燥树皮或根皮。前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和河南等地。一般在春、秋两季剥皮,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成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ー,厚2-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气微,味苦。

(苦楝子树)

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入肝、脾、胃三经。主要功效驱蛔、蛲虫,虫积腹痛,外治疥疮瘙痒。苦楝子富含苦棟素、苦楝萜酮内酯、印苦楝素、苦楝皮萜酮、山酮类化合物、苦萜酸甲酯,羽扇豆醇、C波甾、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阿魏酸、谷甾醇、胡萝ト苷。尚含鞣质、香豆精、萜烯等,以及正卅烷等。离出的异苦楝素为苦楝素的立体差向异构体。种子油含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酸约占35%,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果实油含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

(苦楝子花)

苦楝皮的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苦楝根皮乙醇提取物给实验性曼氏血吸虫病小鼠腹腔注射可显著降低其肝脏早期虫卵结节,同时其蚝蚴孵化阳性率亦明显降低。苦楝皮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对其头部具有麻痹作用。不同浓度的川楝素对猪蛔虫的作用随浓度递增而呈轻度、中度至完全抑制,然后可逐渐恢复活动。较高浓度(1:以上)的苦楝素对猪蛔虫特别是头部的神经节有麻痹作用。低浓度(1:-)苦楝素能使猪蛔虫头部及中部明显兴奋,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出现异常剧烈的收缩,持续10-24小时,此作用是苦楝素透过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

(2)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苦楝素能抑制大鼠呼吸,肌注或静注后,动物呼吸变慢,此后呼吸中枢发出的节律性放电与其同步的肌电活动一起逐渐消失,肌注后2小时或静注后30分钟,呼吸停止,此时刺激膈神经,膈肌尚能活动,说明神经肌肉接头仍能传递,将静注或肌注量的1/20或1/15的苦楝素直接注入第四脑室,也出现上述反应。结果证明苦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作用主要在呼吸中枢。

(苦楝子果实)

(3)抗菌作用苦楝皮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常见体表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浸液的抑制作用更强。苦楝皮醇浸液(1:4)在试管内对*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皮肤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楝树皮乙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苦楝皮乙醚部分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口服苦楝皮75%醇提物5g/kg、15g/kg能显著地抑制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和盐酸性溃疡的形成,但对吲哚美辛-乙醇性溃疡的形成无抑制作用,能减少蓖麻油及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次数;能增加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量,但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无明显影响。表明苦楝皮有抗胃溃疡、抗腹泻和利胆作用。

(苦楝子皮)

苦楝子苦寒有毒,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为广谱驱虫中药。配使君子、槟榔、大*,可水煎治蛔虫病;配百部、乌梅同煎,可治疗蛲虫;配石榴皮,可治疗钩虫病;配使君子、槟榔、乌梅,驱蛔虫特有效;配槟榔、鹤虱、贯众、雷丸,驱肠虫效果好。

苦楝皮用于水产动物的主要作用是驱肠虫,苦楝子水或酒精浸液对鱼类体表真菌病害有明显的抑制。还能用于防治鱼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等。其用法:(1)水体泼洒。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树叶(或皮)3千克煎剂泼洒,每日1次,连用2-3天。或取其枝叶5千克,直接堆沤于池中,5-7天捞出残渣.能有效治疗上述寄生虫病。或每亩水面用苦楝树叶5千克扎成捆投入池塘,每隔两天翻动1次,治鱼类烂鳃、肠炎、赤皮和锚头鳋并发症。(2)内服。煎剂拌料投喂,剂量-克/吨鱼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驱杀鱼类体内肠虫。

(水产养殖)

苦楝素具一定毒性,大量使用尤其是口服可引起中毒性肝病,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若发现中毒现象,可用绿豆、甘草进行解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