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十多欲,大势已去五十多情,鸡犬不鸣 [复制链接]

1#

儒家有句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通常意义上讲,三十岁作为人步入中年的分水岭,一旦踏入这个门槛,人的心智和身体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从以前懵懂无知的青年,逐渐变得老成持重,人情世故都需要自己去练达。

虽然古人讲“三十而立”,人生要小有成就,从实际的生活案例来看,人到三十岁能成功的概率非常小。现代人经过初高中和大学的经历,能够独立生存于社会时,基本已经二十五岁开外,所以人真正创业的*金时期应该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为了能够帮助后人把握十年的好时光,才有“四十多欲,大势已去;五十多情,鸡犬不鸣”的古话。

四十多欲,大势已去

四十岁明明处在人生的巅峰时期,为何古人要说此时大势已去呢?从封建时代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来看,四十岁已经达到老年人的标准,虽然内心觉得体征旺盛,实际上盛极而衰,人的意志和健康都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若是一味地坚信自己尚且年轻,做起事来依然勇猛无比,势必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古往今来,翻开厚重的史书典籍,四十岁以后成功的人特别少,若是没有记错,汉高祖刘邦是唯一“人过四十,成就大业”的帝王。这是因为封建社会,人的平均寿命都比较短,一般在三十岁以内,所以人到四十以后,相较于平均水平来说,基本可以说活够本儿,所以有句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搁现在七十岁的老人适当做点体力活儿没有任何问题。

要明白“四十多欲,大势已去”的真正内涵,应该与另一句俗语配合起来看“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一个人若是在三十至四十岁期间没有发家致富,往后再想成功基本很难。因为四十岁以后,需要面临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指望自己一肩挑,大量的精力会被分散。此时,若是大脑里再时有时无地蹦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唯有徒增烦恼。

历史上,“四十多欲,大势已去”最经典的人物非刘备莫属。刘备年近四十岁才开始创业,虽然得到伏龙凤雏的辅佐建立蜀汉,最终难以逃脱二世而亡的命运。所以,四十岁的中年男人应该学会让自己头脑冷静,让心血冷却,转而教养儿女,维系家庭关系亦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五十多情,鸡犬不鸣

清朝魏秀仁有本小说叫《花月痕》,其中有首诗写道“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一个人多情不是毛病,但一定要分年龄。豆蔻年华的芳龄,没有人不曾怀有一颗懵懂多情的内心。所以,苏轼年轻时候也有过“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经历。

“多情”一定要把握好年龄的尺度,二十岁多情正值芳华;三十岁多情尚有本钱;四十岁多情抓住尾巴,人一旦到五十岁还经常自作多情的话,等待自己的只有“鸡犬不鸣”。

历史上,人过半百多情不减的人莫过于康有为。五十岁时娶十七岁的何旃理;五十六岁时娶市冈鹤子;五十八岁时娶廖定徵;六十二岁时娶张光。

不仅如此,康有为晚年有过一段手头拮据的日子。由于此前募捐的钱财被自己挥霍而尽,又念兹在兹不忘逛青楼。只好硬着头皮找青楼的老妈子赊账。一开始,老妈子觉得康有为是南海圣人,算得上社会名流,不可能手里没钱。一来二去,老妈子发现康有为的举止不对,明显没有结账的意思。

后来托人打听发现,康有为此时穷困潦倒,完全是冲着白吃白喝白拿的目的来。旧上海便闹出老妈子讨债的历史闹剧,传说当时上海的几大青楼全体出动到康有为家堵着讨债。此事一出,让康有为丢尽脸面,从此圣人的外衣被撕扯下来。

一方面想要脸面,一方面身上没钱。康有为不愧是康有为,想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打算连夜乘船出逃上海,没成想一大帮艺伎老早堵在码头,向康有为讨风流债。于是,当时社会上流传一首讽刺康有为的诗,说“避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流”。

一个人年轻时候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梦想,可以四海为家八方闯荡,甚至会因为年轻犯下一些低级的错误。一旦踏入中年后,首先要做到的是尽快收住自己的心,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从脑海中剔除掉,让自己成为踏实务本的人。

最后,有句话送给广大的中年朋友:一个人想一夜睡不好,不妨多吃点;一个人想一生过不好,不妨多找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