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百科大略胜先贤,霹雳手段成大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浪淘沙·皇太极

塞外起销烟,铁马扬鞭,三征蒙古五侵关。建国登基谋霸业,虎视中原。

大略胜先贤,指点江山,新融满汉定坤乾。一统蓝图方绘就,猝别人间。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世间有很多天然的巧合,“皇太极”这个名字竟与汉族皇帝的继承人“皇太子”的读音非常相似。或许皇太极刚一出生,就注定了他必须是一统天下的清王朝皇帝。而现实中的皇太极也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明君,他博览群书,*事上有勇有谋,*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发展经济,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改国号“大清”的传说

皇太极做了两件大事,影响千古,史册永存。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另一件就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天聪十年(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改国号“大金”为“大清”。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呢?原来。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忙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于是“大金”就改成“大清”了。

昭陵蛇神庙的传说

昭陵是个充满传奇的地方,不单单因为它的主人皇太极的戎马一生和复杂纠葛的爱情,也不单单因为里面有个神奇的圣号碑,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昭陵有座蛇神庙,这可是在其他清代关内关外所有皇陵中仅有的,可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为什么要在关外皇陵修建这样一座寺庙?这庙什么时候修建的?为啥不修其他神佛而单单选择了蛇神?种种谜样传说让人困惑不解。

要说这蛇神庙可是和土地爷的待遇差不多,我们常常在农家或者电视剧里见到土地庙,矮矮小小地建在壁上。昭陵的蛇神庙也不大,人们也进不去。

此庙位于昭陵“风水红墙”外东南角、更衣亭的后身儿。整体坐北朝南,全高3米,长、宽各2.63米。造型是硬山式,四面以毛石砌筑,屋顶正脊、大吻、瓦垅、滴水及兽头均以泥灰雕成,也有说是用水泥雕成的。小庙正面辟有一个半圆形小门,门楣上方有半圆形石额,上面刻有“蛇神庙”三个红色大字,笔画弯弯曲曲,就像盘曲的红色小蛇。庙里倒是没像土地爷那样有神牌。庙的四周还散放着两只各高有2米有余的石狮子以及两块方形巨石。庙台前面有一块拜垫石,供人们祭拜叩头许愿,还有个用砖搭成的香炉,炉内香灰满满,炉子里插着香条,直到现在香烟缭绕,香火不断。

其实,在昭陵外面,不仅有这一座蛇神庙,西边其实还有一个小庙,二者原先是对称的,只是目前那座小庙早已经消失了,供奉的是哪路神仙目前也不知道了,只剩了“蛇神庙”。

那么,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寺庙呢?

这座蛇神庙是在皇太极生前修建的,而昭陵的修建要晚于这座蛇神庙。这庙里面供奉的是一条巨蟒叫做“金花教主”。

当年皇太极还是位能征善战的阿哥,他领兵打仗从不退缩,也因此取得了很高的威望,得到努尔哈赤的赏识。加上正当年轻,人们都对他非常佩服。可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常胜将*毕竟是神话。有一回,皇太极打了败仗,他率领的八旗勇士被明*冲得乱七八糟,阵型登时溃散,皇太极在众人掩护下撤退,无奈明*非常勇猛,四周保护皇太极的勇士们有的被斩于马下,有的重伤不支,有的则被冲散没了踪影。皇太极到最后只剩了单枪匹马。

他浑身浴血,冲上了一座山峰,打算登高望远寻找出路甩脱追兵,无奈竟然攀登上了一座险峰,那山峰前路便是断崖,皇太极走投无路,仰头痛呼:“难道我命就要在这里终止了吗?”山下的明*蹄声得得、冲杀呼喊声越来越近,皇太极心里一凉,抚着自己的战马掉下了英雄泪。就在他自以为必死准备自杀时,断崖底突然升腾起了一阵黑烟,黑烟中一双明亮得如铜铃一般的大眼瞪着他,皇太极心下一惊。等黑烟散去,却原来是一条花斑巨蟒,它高昂着头迅速盘到皇太极脚下,见明*上来,这巨蟒竟然突出血红舌头嘶嘶作响,明*吓得一时呆了。趁这光景,皇太极马上抱紧巨蟒,逃出了包围圈。

后来皇太极登上了皇位,他感念这条巨蟒的救护之功,命人在盛京城北修建了这座庙,并且给这条巨蟒封了个名号叫“金花教主”,经常派人来祭祀它。

民间传说,这金花教主其实原来是一位幻化成美丽姑娘的蟒精,有一次,她在战乱中差点被乱马践踏致死,皇太极在杀伐中突然见到一个灰头土脸在乱*中逃命的姑娘,心下不忍,便救了她。这姑娘感恩戴德,又觉自己与皇太极身份悬殊,不能以身相许报恩,于是她加紧修炼,终于法力大进,以后每次听到皇太极去打仗,就悄悄相随,自己却始终没有露面。等皇太极修了蛇神庙,受到众人供奉,她终于修成正果位列仙班。后来,皇太极去世,这姑娘心下感伤,于是日日守着皇陵,相伴皇太极左右。

据上世纪30年代身任昭陵管理员的苗文华证实,昭陵附近确实有红头蛇出没。再说,现在的昭陵都古树遍地,枝繁叶茂,生态环境极其好,放在清代,这里更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普通百姓根本进不去,而昭陵地区还不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经济繁华区”,而是地广人稀的郊外,人迹罕至。因此昭陵地区在清代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野生动植物繁殖生长,出现各种鸟类、蛇类乃至大型动物也不是没有可能。

凡是修建寺庙,必然有迹可循。李凤民说:“在皇陵之内修建这样一座与皇陵风马牛不相及的庙宇,绝对不是随便之举,肯定有充分的修建原因和理由,而且也绝对是皇帝钦准的结果。只不过是目前尚未找到官方的原始史料而已。”

在汉族人的传说中,女娲伏羲都是蛇的化身,清代皇帝多讲究融合汉文化,对蛇的理解兴许也沾上了一点汉文化中蛇妖蛇身的影响。也有说法,说萨满教文化中,蛇蟒崇拜也占重要地位。古代英雄神话《天宫大战》中记述:“蛇就是光神化身,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东海窝集传》中,记载:“满族人对蛇和熊既尊重又讨厌。……看到蛇就急忙跪下磕头,因为蛇太多,无法磕拜。”这说明,古代的满族是崇拜蛇的。

“霹雳”手段成大业

清太宗皇太极之所以能继承努尔哈赤的事业,并且建立起最后的大清王朝,有着他自己的一套不同于常人的措施,这种英明果敢的*治手腕,使他在无论是用兵还是改革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清太宗皇太极是后金第二代君主,天命十一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第二年年改元天聪。皇太极即位后,首先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频频攻打明朝,而且对明朝步步进逼,经过多次的征战,他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并正式称帝。

皇太极刚刚继位的时候,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外部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处境处于孤立状态。而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

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极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天聪四年,皇太极以阿敏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五年,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太极遂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至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

天聪六年,皇太极终于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务的旧制度,攻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个城市。

巧间明君臣

在对明*作战时,皇太极虽然智勇双全,但是仍然没有取得战场的胜利,这是因为明*有忠勇的悍将。他巧妙地利用了当时明朝皇帝对良将的怀疑,借刀杀人,除掉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他接替了汗位。这时,明朝的大臣袁崇焕派来使者吊唁努尔哈赤,而真正的目的就是试探新头领的动向。当时皇太极要休整*队,于是就派使者回访袁崇焕,商议罢兵的事。其实,双方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为下一次战争做最基础的准备。

于是,袁崇焕利用这段时间,加紧修复了锦州、中左卫、大凌河等城市的防御工事。果然,第二年,皇太极就向明*发起攻击。

皇太极同时攻打锦州和大凌河,但遭到锦州守将的顽强抵抗,所以在锦州并没有得手。袁崇焕镇守宁远城,打算派四千人去支援锦州。但援兵还未出发,皇太极的大*就杀了过来。袁崇焕率领部分*队坚守城内,派大将满桂、尤世禄出城,凭借着护城河,布列车阵与火器阵,与后金兵作战。后金兵再次遭到了非常大的损失,大将济尔哈朗等都受了伤。

皇太极攻不下宁远,于是就掉头再次打锦州,但是仍然没有攻下来,只得将两座已被他占领的小城拆毁后退兵。当时称这次宁远、锦州保卫战为“宁锦大捷”。

袁崇焕打了胜仗,当时朝中权势重大的宦官魏忠贤一伙却冒领*功,享受丰厚的赏赐,明熹宗还责备袁崇焕没有发兵救锦州,在宦官和皇帝的双重压力下,袁崇焕被迫辞职。

公元年,明熹宗驾崩,他的弟弟朱由俭继承皇位,也就是明思宗。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而且勤于*事,即位后企图挽救即将灭亡的明朝,但他急于求成,更可怕的是他非常刚愎自用。皇帝还没做多少年,他就去世了,袁崇焕也没得到他的重用。

其实崇祯帝也曾对袁崇焕抱了很大的期望,重新起用并授予他为兵部尚书、督师,指挥河北、辽东以及山东、天津等地的*务。不仅这样,崇祯帝还亲自在便殿召见袁崇焕,问他以后的打算。袁崇焕当时非常自信地说:“臣下的计划都写在奏疏里。如果陛下能授给臣下行使全权的话,大约五年,可以恢复辽东全部土地。”

崇祯帝听后非常高兴,当即赐给他一口尚方宝剑,特许他拥有执行公务的全权。又命兵部、户部、吏部在兵权、钱粮、用人等方面,全力配合他。

袁崇焕回到宁远,首先全力整顿宁远的防务,加强士兵训练和火器粮草的储备,申明纪律,鼓励士气。

袁崇焕率重兵在宁远坚守,阻止了皇太极经山海关进兵北京的道路,于是皇太极便转而从防守比较薄弱的其他长城关口入侵。

公元年农历十月,皇太极率大*十多万,绕道从喜峰口(在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在今河北遵化北)越过长城,向北京进兵。

尽管这几个关口属于蓟辽总督刘策管辖的范围,袁崇焕还是认为他自己有保卫京城的责任,就派了一支*队赶到蓟州,阻拦后金的*队。但是这支援*伤亡不小,且未能挡住后金兵。眼看后金兵即将杀到北京城下,此时的袁崇焕着急了,就亲自带着重兵,日夜兼程,赶回北京,自己来保卫京城。

残留的魏忠贤死*趁机造谣说:“袁崇焕与皇太极讲和,就是跟他勾结。这次皇太极进攻北京,正是袁崇焕蓄谋引来的。”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袁崇焕起了疑心。

袁崇焕

袁崇焕的队伍是千里奔驰到北京时,已经非常疲劳了。崇桢帝召见时,袁崇焕提出希望让他的将士到城里休整一下。崇祯帝口头上对袁崇焕说了番慰劳的话,但拒绝了他进城休整部队的要求。袁崇焕不得不把队伍驻扎在广渠门外。

此时,后金*队与袁崇焕的*队打了几次仗,相互都有些伤亡。皇太极无奈之下就准备退兵,但他不想就这么无功而回,他知道,要打胜战役就要除掉袁崇焕。而此时刚好后金兵抓到两个明朝太监,关在营帐里,他就偷偷地叫人作了一些安排。

晚上,两个太监还被关在营帐里,没有人跟他们说话,营帐非常安静。忽然,他们听到营帐外看守他们的士兵在说话。一个说:“今天我们主动退兵,恐怕是大汗的意思。”

另一个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前面一个回答说:“今天见大汗跟明营里来的*官说话,说什么密约……听说那两人还是袁督师的密使……”

那天晚上,皇太极让人放松了对两个太监的看守,故意让他们找到一个机会,顺利地逃了出来。一到宫里,他们就向崇祯帝报告他们所听到的话。崇祯帝听过他们的话,联想起先前的一些模棱两可的谣言,还有袁崇焕要求*队进城休整的事,越想越觉得可疑,他不敢再深入细想,立即宣袁崇焕进宫。

袁崇焕以为这个时候皇上宣他一定是有什么*情大事,没有起疑虑,匆匆地赶到宫里,但是,他刚进去,就被禁卫士兵拿下,第二年崇桢帝就将他处死了。

袁崇焕死后,皇太极立即回到辽东,对后金的*治、*事做了许多有效的改革。他还将后金的都城迁到辽阳,之后又迁到沈阳,并改名为盛京。为避免引起汉人对金国的痛恨和反感,他把国号改名为清,又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族。从此,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加了一个满族的名称。

重用汉人

清朝刚刚完成统一大业,一度抑制汉族大臣,但是到了皇太极掌权期间,他却能够重用汉族大臣,由此可以看出皇太极的远见卓识。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及其以前,以他为首的女真贵族,对投降的汉官儒士是一律瞧不起的。天命八年,当时报有复州汉人可能叛逃,于是努尔哈赤立即派兵镇压,当时明朝降将李永芳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贵为额驸(驸马),大臣就劝谏努尔哈赤对此应该慎重。之后复州汉人果然叛逃,努尔哈赤遂将其事件迁怒于李永芳,将他臭骂了一顿,还革了他的职。

还有一次,议兵时李永芳与贝勒阿敏观点不一致,阿敏竟然勃然大怒,大声辱骂:“你就是一个奴隶,你多什么嘴?你以为我就杀不了你吗?”堂堂的驸马爷都被当作奴隶看待,其他汉人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继承了大权,他却不是这样做的。他积极调整满汉之间的关系,弥补了一些努尔哈赤晚年的错误。他非常优待汉官,其中重用范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皇太极让汉臣范文程参与**大计,每当议论朝*的时候皇太极总是习惯性地问:“范文程知道吗?”遇到臣子办事不力、处理不当的事情,皇太极总是说:“为什么不和范文程商量以后再行事呢?”如果众奏事大臣回答说:“范文程也是这么认为的。”皇太极就不再多想,立即拍板同意。

有一次,范文程请病假在家休养。没有了他,公务堆积如山需有人处理,但皇太极对别人处理不放心,就下令等范文程病愈后再行处理。抚谕各国的公文和皇帝诏书,也都交由范文程起草。起初,皇太极还检查阅览一下,后来就不再详细审阅了,对范文程说:“你不会出什么差错的,我相信你。”可见,范文程出手的文字,在皇太极心目中,已经达到免检的标准了,更可以看出,皇太极的眼中,满人和汉人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别。

范文程非常孝顺。有一回,他进宫陪侍皇太极用餐,饭菜很丰盛,有很多山珍海味,范文程在就餐的时候,突然想到父亲从未吃过这些好菜,思来想去没舍得吃,想留下给自己的父亲尝尝。皇太极看到范文程这样,就立即明白了他的心思,马上派人将这一桌美昧佳肴撤下来送到范文程家里,赐给他老父亲吃。

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院大学士,可以说,这是清朝时期首次任用汉人为宰相,也是为清朝任用汉人的开始。

皇太极的白马

在皇太极的陵墓——沈阳昭陵前的石雕群中,有两匹与真马一般大小的汉白玉石雕白马。据说是仿照皇太极生前所骑两匹战马雕刻的。皇太极被称为“马上皇帝”,这对白马助他取得天下,自然功不可没。而这两匹白马救主的故事也一直被传为佳话。

当年皇太极南北征战时,有两匹白色战马受到他的特别喜爱。这两匹白马因为体形胖瘦的差异而分别被唤作“大白”和“小白”。大白日行五百里,并长于驰骋疆场。攻敌破阵,上阵厮杀时,每战必胜;小白日行可达千里,擅于行*赶路,奔跑起来快如闪电。尤其是因为皇太极体形丰硕,在所有的战马中,只有“大白”和“小白”堪负其重,这自然也是它们得到皇太极垂青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了。两匹战马发挥各自的优势,伴随着主人驰骋沙场,屡建战功。

有一年盛夏,皇太极之父努尔哈赤在大凌河与明*交战时受阻,形势万分危急,即派人前往盛京告急。皇太极闻讯亲率大*前往救援,盛京距大凌河五、六百里之遥,再加上天气酷热难奈,道路难行,如果是骑普通战马前去救援的话,必定不能及时赶到,而皇太极骑着小白一夜之间便赶到了战场,在明*措手不及之时将其打退,小白在这次行动中立了头功。

还有一次,号称“万人敌”的驻大凌河明*副总兵祖大寿趁夜偷袭皇太极的营帐,他首先执刀闯入大帐,砍倒了两名守帐侍卫。而中*帐中正在阅读文书的皇太极丝毫也没有察觉,在这危急时刻,帐外两匹白马急骤的嘶叫声使皇太极从聚精会神中回过神来,他这才知道自己正面临着生命危险,急忙抽剑迎战,最终在随后赶到的八贝勒帮助下化险为夷。

在松山、杏山战役中,有一次皇太极的人马在山下宿营休息之时,又遭松山城的明*总兵曹变蚊的偷袭。他们趁皇太极的部下人困马乏、睡意正酣之时杀入大营,冲进了帐中。在这紧要关头,又是白马的嘶鸣声将皇太极和他的部属从睡梦中叫醒,及时赶到的弓箭手和侍卫把偷袭人马打退,又一次保全了皇太极的生命,这一次同样是白马的功劳。

后来,这两匹白马伴随着主人浴血冲杀,使得皇太极一举打败明*十三万,活捉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最终建立了大清朝,大白、小白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太极死后,他的子孙仍念念不忘两匹白马的开国之功,清康熙帝就曾写下“昭陵石马独超群,大白小白奏殊勋”的“石宝歌”以颂扬其功。

皇太极与宸妃的生死恋

以武功著称的皇太极却有儿女情长,他与宸妃的婚恋,堪称佳话。

皇太极时的沈阳故宫中,有所谓“崇德五宫”后妃,这五宫为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崇德五宫后妃的地位远高于其他妃子。

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的两个女性嫁给了皇太极,姑姑居中宫,享“椒房之尊”,二侄女为永福官庄妃。后来在一次亲戚会面中,庄妃的亲姐姐海兰珠随母朝见皇太极,皇太极见海兰珠婀娜多姿,端庄秀美,就生了爱慕之心,再加她久负温良贤淑的盛名,于是顾不得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已纳了一后一妃,还一定要娶这位美女。第二年海兰珠与皇太极成婚,于是,后宫中出现了一姓姑侄三人同一夫的新鲜事,海兰珠被封为东宫(天雎宫)宸妃。皇太极对这三位后妃恩宠有加,其中尤以宸妃最受宠爱。

海兰珠与皇太极成婚时已经26岁,并非豆蔻年华,但是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肌肤雪白柔润,丽质天成,决不亚于那些“二八佳人”,同时她又有一种少女不具备的成熟美,再加那贤淑的美德,更受皇太极青睐。此时皇太极已过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岁,二人形影不离,情投意合。皇太极封她为“东宫大福晋”,仅次于皇后,位居四妃之首。东宫也赐名为“关雎宫”,因为《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取名关雎是对海兰珠姣好容貌的赞美,又是对她贤惠温柔的歌颂。

崇德二年,宸妃在关雎宫生下一位皇子,按长幼排列,这是皇太极的第8子。

皇八子诞生之庆典,甚至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均来供奉大量贺礼,一时间,盛京(今沈阳)城内热闹无比。此时的皇太极,开疆拓土,称雄于东北,加之娇妻产子,诸事顺遂,可谓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宸妃更是看在眼里,美在心头,喜上眉梢。

可真应了“好景不长”这句俗语,倍受娇宠的皇八子不到1岁便夭折了。痛失爱子,使皇太极十分悲痛,然而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是个男子汉,况且他还有健在的7个儿子,而且两天之后,庄妃又给他生了一个皇子,得子的喜悦在某种程度上又缓解了他的悲痛。庄妃也是他倾心喜爱者,虽不如其姐宸妃,但也是四大妃子之一。

受打击最大的是宸妃,皇儿去后,她朝思暮想。魂索梦牵,白天不进饮食,夜晚彻夜难眠,终日以泪洗面,不久便身染重病。皇太极除多方安慰开导外,又厚赐宸妃财物仪仗,但是,这一切都无法医治她失子的心病。海兰珠终于撒手人寰,命归西天,年仅33岁。

宸妃病危时,皇太极正率*在前方打仗,作为三*统帅,是不应该离开阵地的。可是,宸妃不是一般的妃子,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皇太极还是决定返京探望宸妃,在作了细致的*事部署后,便启驾返还盛京,一路上马不停蹄。刚入盛京城,就传来宸妃去世的噩耗,来晚了一步,未得与心爱的人诀别。

皇太极抢入大清门,直扑关雎宫,出现他面前的只是宸妃那香消玉殒的遗体。皇太极耐不住巨大的悲痛,哭天号地,泪如雨下。周围诸多官员、皇妃宫女、皇子公主,也跟随皇太极,大哭不已,一时间哭得天昏地暗。

皇太极与宸妃情深意笃,宸妃之死,对皇太极精神打击极大,于是“饮食顿减,违和”,以致害了一场大病,自此后再没有重返松锦战场,从而也结束了他40余年的戎马生涯。

对宸妃的魂牵梦索,使皇太极难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极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典活动,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皇太极亲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松锦大战捷报频奏,关外四座重镇全部归属清朝,关外障碍既除,那么挥师入关,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战争胜利的喜悦,似不能冲刷掉皇太极的悲伤。对宸妃的思念与难解的忧伤,严重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以致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甚至连日常朝*也“难以躬亲办理”。在宸妃去世两年之后,皇太极也病入膏肓,死在清宁宫,灵魂追寻宸妃而去了,享年52岁。

历史记载皇太极是“无疾而”,年仅52岁怎么算是无疾而终呢?史学界对他的死至今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宸妃海兰珠的早逝,是一个重要原因。

虽说自古帝王多无情,但不可否认的是,皇太极和海兰珠之间是有真感情的。一个以武功见著、驰骋疆场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这也说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

喜爱历史的皇太极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历代帝王中很多人都有读史的习惯,想借助历史去寻找建立和巩固统治的理论根据。宋朝的英宗皇帝命令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论述历代君臣事迹,编纂成书,“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为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就给这部巨著取名《资治通鉴》。从此学习历史,成了后代统治者更加自觉的行动。

清太宗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朝的开创者,他喜爱历史,即使在非常紧张的处理**大事情况下,也坚持阅读历史。仅据《清实录》等记载,他在作后金汗及大清皇帝的十七年中,涉及他学史、讲史的至少有五十余处。

太宗喜爱历史有深远的渊源,也同当时现实分不开。中国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内容丰富,经验教训极多,绚丽多彩,引人入胜。太宗虽然是满族出身,但从他父亲努尔哈赤以来,就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的文化,喜爱阅读古典名著《三国志》、《水浒传》等。加上大批汉族知识分子不断涌进后金和清朝,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汉族文化,这些人饱读中国史籍,奏疏言事,引经据典,对太宗学习中国历史有很大促进。这部书,不仅有三国时期的历史,还有以前的历史,对太宗影响最大的应在其历史方面。他从这里学习古代统治者的“治道”。

在阅读历史典籍方面,太宗有广泛的兴趣,而且能作出自己的鉴定。太宗学史,讲史,涉及范围广泛,触及问题深入,在中国历史上所有帝王中也很少见。从远古的唐尧虞舜,直到当代的明清,有汉族在中原建立的汉、唐、宋、明,也有少数民族在边疆和全国建立的辽、金、元等国家的历史。他从维护本阶级的最高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选学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他把辽、金、元史作为翻译和学习的重点就是有力的证明。因为他和父亲努尔哈赤所开创的*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国家。比较而言,辽、金、元这些先他而建立的*权兴亡,对他有更直接的借鉴意义。再进一步看,金同后金和清的关系就更加密切,所以太宗爱史莫过于金史。他曾表露出对金史的深厚感情,多次谈到自己学习金史的收获及体会。有时他召集诸王大臣在一起,命令弘文馆大臣给大家读《金史》。他把这部书当作了学习“治道”的活教材。

清太宗喜爱历史,不是为历史而历史,更不是借此发思古之幽情,他是要从古往今来的历史变化发展中,吸取一朝一代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使他所创建的*权长治久安。

《清太宗实录》:清太宗作为新兴的满族封建统治者,像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皇帝一样,要求人人忠君,个个爱国。他多次从历史上发掘这种材料,大力提倡。太公望是辅佐周文王、武王创建周朝的开国功臣,太宗鉴于他的历史功绩有现实意义,就对群臣讲太公望的历史,勉励他们为清皇朝竭尽忠诚,发挥最大力量。

阎崇年:皇太极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治家和*事家。……皇太极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他有两个遗憾,清史稿说两个遗憾,第一个遗憾是储位未定,他白天还处理*事,夜里突然就死了,没有来得及处理后事,没有顾得上,储位未定,第一个遗憾。第二个遗憾叫大勋未集,就是他要迁都北京、统一中原,这个宏伟的志愿,化为泡影没有实现,这两个遗愿,这两个遗憾,就由他的儿子顺治来解决。

昭陵

昭陵地处沈阳市北郊,又称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皇太极与其孝端文皇后的陵,是清初关外帝王陵寝中独具特色的一座。

年八月皇太极病殁于清宁宫,同时在盛京城北兴建陵园。九月,山陵、宝城宫殿建成,移梓宫至陵寝安葬。顺治六年(年)四月孝端文皇后病逝,次年与皇太极合葬。整个陵宫工程至顺治八年(年)才完工。后来康熙年间又建碑楼及明楼,嘉庆年间增设了二柱门、石五供,以后历代都有修葺。

穿过石五供北面的券洞门就进入月牙城,正面墙上的琉璃照壁壁红檐绿,上雕荷花和净瓶。券洞门之上设有明楼,内立汉白玉墓碑,碑高约6米,下承须弥座,碑额浮雕二龙戏珠,碑文以汉、满、蒙三种文字镌刻“太宗文皇帝之陵”。

皇太极的成功八字诀

皇太极这个皇帝,完全是他用成功的人生表演所换来的。一个真正成功的演员,不唯是让他自己入戏,而是还让观众入戏,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句至理名言,就是皇太极的秘传帝王之术。

演戏的是疯子,就是说一个演员,在出演自己的人生角色的时候,必须要投入,要入戏,要真正想象自己是戏中人,体验并感受到戏中人的悲情欢笑,演到欢乐时固然要心花怒放,演到悲痛时则要泪流满面,这个是演员的基本功。

看戏的是疯子——观众在锣鼓开场之前,还是有理智的,但如果演员演技好、水平高,硬生生地将观众拖入到剧情之中,为剧中的人情感所控制,那么观众就会表现得比演员还要亢奋,人家演员已经卸妆拿钱走人了,观众还在这里悲欢动情,难以自抑……要让观众放弃对自我的抵制能力,演员的表演功力是决定性的。

而皇太极,他恰恰是有着极高的表演才能,所以他才成为了那个演戏的疯子,而他的四个*治对手,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及三贝勒莽古尔泰,这几个最初只是看戏的观众,却情不自已地被皇太极的精湛表演生生地拖入了戏中,结果把自己搞成了傻子,失去了皇位甚至生命。

那么皇太极,又是如何表演成功的呢?

如果把皇太极的表演艺术说透了,也就不过是八个字:以德服人,请君入瓮。

先说什么叫以德服人,看看在史书中关于皇太极的记载,忽一会儿为了爱惜将士们的性命,居然连对方的城池都要放弃;忽一会儿为了救被老虎装进食盒里的普通侍卫,他居然敢虎口夺食,扑过去把老虎吓得逃之夭夭……这些记载,不是史官坐在屋子里瞎掰的,它是皇太极夺取最高权力的*治舆论的一部分。

可以确信,皇太极此人,应该是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确定了以德服人的基本策术。这从他7岁时就出任爱新觉罗家族的家务总管一事上,就能够看得出来。

要知道,早在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之时,就确定了多生、猛生、快生的生育*策,让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口实现了超常规的迅猛增长,努尔哈赤自己生育了十六个儿子,舒尔哈齐生了十二个儿子,雅尔哈齐生了十一个儿子……丫头片子不算,到了皇太极出任八和硕贝勒议制时代的四大巨头之一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竞争者一百四十五人。

而且这一家子的女人,多半是硬抢了来的: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格格,就是努尔哈赤从叶赫部落强索来的。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其内部矛盾该有多么的复杂,其亲属关系又该有多么的混乱……把《红楼梦》中的凤姐调到爱新觉罗家里来打理家务,铁定会把凤姐搞到吐血。

推究起来,皇太极7岁时帮老爹努尔哈赤打理家务,想来不过就是拿支笔、拿张纸,记一下该给哪个妈多分块肘子肉,该给哪个娘多分两块银子,但哪怕是这种活干得久了,皇太极也会对家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目了然。

女人都是抢来的,嫁给努尔哈赤这老头,搁谁乐意?所以像大福晋阿巴亥勇敢地向儿子们求爱的事情,应该不是孤立的,不是个案,是当时努尔哈赤家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但阿巴亥这种事被人捅出来,这是不是又有什么原因呢?

有史家断定,小福晋德因泽正气凛然出面检举大福晋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的私情,是皇太极在幕后指使的。皇太极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手,一次性地清理掉俩*敌。

姑且不论皇太极是不是幕后指使人,但以他管理家*时候的观察与了解,以及通过自己在家中设置的眼线得来的情报,我们可以百分之百地确认:假如大贝勒代善和阿巴亥真的有一腿的话,那绝对瞒不过皇太极的眼睛的。

不唯是瞒不过皇太极的眼睛,而且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之所以没人吭声,是因为事不关己,再就是自己的屁股底下也不干净。大家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龌龊事……《红楼梦》中的柳香莲曾经评价贾府说:“这个贾府啊,除了门前的两个石狮子还算干净之外,都他妈的脏透了……”这句话,也适用于任何一个规模过于庞大的群生性家族,更适用于努尔哈赤这一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