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透过古代女子笄礼的面纱,浅谈传统礼俗
TUhjnbcbe - 2023/5/8 21:56:00

前言

古代汉族的少男少女成年了,家族会为其举办一场隆重、庄严的成年礼,男子20岁成年,举办“冠礼”,女子许婚配后,15岁举办“笄礼”,若无婚礼,则20岁举办。古人的礼俗繁多。笔者着重给大家介绍古代女子的“笄礼”,并由此引申到古代的礼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礼俗逐渐被简化,甚至消失。什么是礼俗?我们又应该怎么正确地对待传统礼俗?

潇竹作品,图中为未婚妙龄女子

“笄礼”,古代汉族女子的成年礼

“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看新婚》“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遣兴》“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迷仙引·才过笄年》

“笄”是指中国古代女子用以束发或者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古人对字、词的运用向来很精妙、很有韵味,及笄就是如此。古代对女子的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金钗之女—女孩12岁;豆蔻年华—女孩13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破瓜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其中及笄就是形容女子满15周岁,成年了。

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成年,男子则满20周岁成年,古人在男孩、女孩成年时会为其举行一场隆重的成年礼。男孩成年为其举办“冠礼”,女孩成年为其举办“笄礼”。这个礼节一直从西周延续到明朝。未及笄之前女子是披发的,成年之后就要及笄,及笄就是将头发束起,盘成发髻用簪子固定。及笄之礼,又叫上头礼。女子有婚配后在出嫁前举行上头礼,一般在女子年满15岁的时候举行。若无婚配,则在女子20岁时举行。

正在为刚成年的女子举行笄礼

及笄之礼的过程庄严、隆重,有讲究,比较繁琐。首先要筮曰,即卜卦,占选良辰吉日,给孩子一个吉利的好兆头。二为戒宾,戒为通告之意,女孩的父母要提前三天通知到朋友和亲戚前来参加自己孩子的笄礼。筮宾,在前来的客人里挑选一位有声望、品行端正的女性长辈担任正宾。参加笄礼的人员有:待笄者、主人(即女孩的父母),正宾、有司、赞者和其它宾客。加簪在家庙里举行,一共三次加簪。

一加发簪、二加发簪、三加钗簪。三次加簪,女子的着装都不同,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深意。一是未行礼前的采衣,代表着女孩的稚嫩天真;二着襦裙,代表着少女的青涩、纯净;三着端丽的深衣;最后着隆重的大袖礼服。加笄过程女子衣着的不同,寓意着这个女孩长大成人一个过程。在笄礼过程中,还会饮酒、奏乐。受笄者还要聆听父母的教导。

笄礼的意义重大,意在告诉及笄者,你已经长大成熟了,到了结婚的年纪,应该褪去以往的稚嫩和青涩,要变得端庄、大气、懂事,要担起应有的责任。同时也表达了父母家族、亲朋好友对及笄女子的重视和对她的美好祝福。

古代女子出嫁

传统礼俗繁多,及笄之礼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自古以来,我国的礼俗就很多,及笄之礼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古人礼俗繁多,生育孩子有礼俗:报喜,洗三朝,办满月酒,取名、让孩子抓阄,大些要让孩子拜师学习;少男少女成年了就为其举办成年礼,即冠礼、笄礼;男人女人结为夫妇也有礼俗,即媒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朝、亲迎。还有社交礼俗、节庆礼俗、丧葬礼俗、祭祀礼俗等等。

少男少女成年应该有一个光荣、重大的仪式。但现在我国很少地方会为孩子举行成年礼了,一些父母最多会在孩子18岁时,提醒孩子一句:你已经成年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仪式感和专门的成年教育,青年人就不能够很好地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

古人见面为表尊重,俯首作揖

现代礼俗简化,甚至消失

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水平、医学水平较古代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人们的衣着较古代的长衣裹布更加简约,男子不必再留着长发,女子不必再为取悦丈夫而裹足,女子的地位得到提升,也可以出门工作,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和坚强。出行有火车、动车、飞机,去哪里都很方便,以前古人靠飞鸽、快马来传递消息,现在有了互联网、手机,人们通讯很方便。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几倍。

宋代刘松年人物画长卷,人们聚会饮酒奏

人们每天东奔西走,奔波劳累,在社会闯荡,每个人都努力地活着,有人为了一口饭求温饱,有人为了追求理想、实现自己在社会的意义。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人容易迷失自我,变得急功近利。一些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不知礼义廉耻,做出一些粗俗的举动,挑战人们的底线。现在社会上一些恶性事件常有发生。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恶俗。

社会发展飞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变好,但有一些良好的礼俗也在慢慢简化,甚至丢失。原因有很多。一是历史上一些激进、猛烈的文化运动,让中国文化断层,一些恶俗、吃人的礼教、文化的糟粕被冲刷的同时一些精华也被无辜地冲洗掉了。二是封建迷信根深蒂固,还有余毒残存。三是人们在追求更加优质生活的同时,对这些优良礼俗不重视。有人质疑,礼俗的存在没必要,都是一些形式而已。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古人举行祭祀活动

什么是礼俗?我们对礼俗又该如何取舍?

“礼俗,指礼仪习俗,即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传统的礼俗内容有冠礼、生辰、婚姻、祭拜、座次、丧葬等。”

礼俗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那时人们的认知有限,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敬意,就会举行一些充满仪式感的祭祀活动。当然,目前对礼俗的起源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礼俗的起源是多元的。礼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它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里,渗透进人们的意识里和血液里。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绝大部分都流传了几百上千年,虽然时代变幻,人们经历了许多次的*权更迭,朝改代换,战争动乱,异族入侵、民族迁徙和大融合,一些礼俗形式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其核心没有产生多大的改变。

几位妇女中秋围聚一起,赏云赏月

对于礼俗,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繁文缛节、封建迷信、恶俗去掉很有必要,但是一些优良的礼俗应该继续保持和传承。礼俗要剥掉外壳,看清里面的本质。在古代,很多礼俗都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权、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推行、提倡的。一些礼俗,过分复杂和繁琐,好的礼俗,我们可以简化沿袭;而坏的,我们应该直接摒弃,还有一些封建迷信、害人、吃人的礼教一概不要。一些礼俗我们应该沿袭。比如:尊师重道、孝敬长辈、保护弱小、春节团聚、中秋赏月、还有就是清明扫墓、缅怀先辈,这有教育和纪念意义,我们应该沿袭。

现代很多人的生活平淡、无趣乏味,就像一杯白开水,其实是缺乏了仪式感的礼俗。充满仪式感的礼俗会让人们对自己在乎的事情,满怀敬畏,它会时刻提醒你要尊重生活,尊重他人。例如古人结婚,三书六礼、八抬大轿、十里红妆,隆重的婚礼才能让新娘体会到新郎对她的重视和对她的尊重。礼俗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应该对优良的传统礼俗重视和推广、沿袭下去,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清朝作品《富贵岁朝图》嬉笑打闹过春节

总结

古代少男少女成年,家族会为其举办成年礼,女子为“笄礼”,男子则为“冠礼”。成年礼是为了承认和告诉青年人,你们已经有进入社会的资格和能力了,你们可以行使成年人的权利,但也要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古代礼俗繁多,成年礼只是其中一种。对待礼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些优良但繁琐的礼俗我们可以简化沿袭,而一些封建恶俗、吃人的礼教我们要摒弃。

参考文献:

1、《中国风俗》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朱子家礼·笄礼》

1
查看完整版本: 透过古代女子笄礼的面纱,浅谈传统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