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热热热热的时候来了!
▼
自从告别了“梅姑娘”
最高温度都在34℃以上!但是......
真正的酷暑难耐来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时候!
同时又是很多地区的
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
最为频繁的时刻!
高温+高湿模式下
如何平安度过大暑呢?
专家告诉你!
*穗平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脾胃科大科主任医师
“三伏天”适合吃什么?
重在健脾祛湿:
中医根据五行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这五脏。长夏主要是指农历六月,涵盖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三伏天基本处于“长夏”阶段。
长夏对应于五脏中的脾脏,五行属土,湿气当令。脾主运化水湿,然水湿又容易困脾,影响脾的运化,进而容易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因此三伏天饮食总体来说,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注重健脾祛湿。简单而言,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健脾祛湿的食材药材有:五指毛桃、扁豆、赤小豆、白术、茯苓、芡实、薏苡仁、玉米、鲫鱼等。
图:摄图网
兼以清心泻火:
此外,三伏天包含于夏季中,夏季对应于五脏中的心脏,五行属火,容易出现心火过旺,因此三伏天饮食还需注意清心泻火。心火旺常有口舌生疮、易烦易怒、心神不定、失眠多梦、小便*、舌尖红或者有芒刺等症状。
清心泻火的食物药材有:莲心、知母、苦瓜、绿茶、苦丁茶等。
辅以解暑生津益气:
夏季暑热当令,尤其是三伏天火热至极,人体多汗容易伤津耗气,故三伏天饮食还需兼顾解暑生津和补气。一般来说感受暑热伤津常会出现身热、躁动、头痛、口干口渴、食欲不振、小便少、大便燥结、舌红少苔或者苔干等症。而伤津严重可导致气随津脱,出现气虚时常出现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手脚无力、精神萎靡等症。
解暑生津的食物有:麦冬、绿豆、冬瓜、苦瓜、*瓜、丝瓜、芥蓝、海带、鸭肉、酸梅汤(由适量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样材料熬制而成),五汁饮(鸭梨、马蹄、莲藕、鲜芦根、麦冬这五种食材榨汁而成)等。
补气的食物药材有:*参、*芪、人参、西洋参、鸡肉、牛肉等。
适时散寒祛湿:
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让相当一部分人免于经历“苦夏”,尤其是办公室人群,大多数时间都泡在空调房,喝着夏日凉茶或者冷饮,让人产生这个夏天也不那么热的错觉。这部分人容易感受寒湿邪气,出现恶心欲呕、关节冷痛、腹痛腹胀、大便溏烂、舌质淡白、苔厚腻等症状。
散寒祛湿的食物药材有:藿香、艾草、白豆蔻、砂仁、陈皮、紫苏、姜、葱、蒜等。
“三伏天”的饮食禁忌
少食冰冷:
三伏天应少食冰冷。中医认为,三伏天的伏字有“阳盛于外,阴伏于内”的意思,说的便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也藏于人体之内。《*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三伏天期间大自然的阳气充足,有利于寒冬伏藏于体内的寒湿邪气排除体外,但若这个期间不戒口,可加重体内寒湿之气,直接损伤脾胃。
少吃肥甘厚腻:
在热极夹湿的三伏天里,过食肥甘厚腻容易滋生痰湿内热,无疑是火上浇油,很容易发生湿温疾病,常见湿疹、腹泻、口臭、大便黏臭、肛门灼热、小便*且有异味、舌红、苔*腻等。故像肥肉、奶茶、啤酒、烧烤等应能免则免。
不宜过于清淡:
南方素有“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的说法,虽说三伏天期间建议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但也不宜吃得太“素”,因为三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人的活动时间相对较长,出汗多,代谢快,消耗大,所以要适当补充营养食物如:鸡肉、鸭肉、鱼肉、猪肉、蛋类等,以满足三伏天人体高代谢需要。
切忌吃饱就睡:
三伏天高温耗气,有气虚血旺的特点。很多人中午一吃完饭容易犯困,这是因为气血都集中到脾胃运化水谷去了,切忌刚吃完饭就马上躺下午睡,一来不利于消化,二来容易导致胃食管返流,引起烧心、反酸等不适。
材料来源/*穗平说脾胃、医院
原标题:《热热热,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三伏天,对应体质这样吃,全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