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中,总有那么几个人会因为前人的光芒太盛而平白矮上一头,比如说小李杜。明明李商隐跟杜牧都挺有才的,可无奈的是生不逢时——或者说生得太晚。顶着“小李杜”的名号,不知道他们二人是该哭还是该笑。
如果说不是因为有杜甫珠玉在前的话,杜牧也不用委委屈屈被称做是小杜,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毕竟他所生活的年代是那个风流大唐,有才能者不可计数,能在史书之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已然不易,更何况他和李商隐的对比对象可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我们常常因为前面的“小”字而忽略了李商隐和杜牧,实际上他们二人能冠以李白、杜甫的名号,足以见到他们的才华不容小觑。今天我们暂且不谈李商隐,单独来说说杜牧。
有人说杜牧是“风流才子”,什么“娉娉袅袅十三馀”什么“十年一觉扬州梦”都是写给与他交好的妓女的。他一生误了芳心无数,也留下了无数风流事迹。关于他的风流事迹,有这么一个故事很有名:
杜牧游湖州,结识了一民间女子,年芳十余岁;正所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于是,杜牧与其母相约十年后来娶,然而十四年后,杜牧当上了湖州刺史,女子却早已嫁人三年,生有二子。
感慨之余,杜牧作出了一首《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意思是感叹与自责,让姑娘家痴痴空等了十年。
“风流才子”这个词语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但是风流之下,杜牧心中还是有着一颗建功立业的心的,他的诗歌中除了娉娉袅袅的女子外,也有着希望天下海清河晏的伟大抱负。
晚唐的诗坛和盛唐的诗坛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盛唐的诗坛一派意气风发,全是一番抱负,而晚唐的诗坛则是一片颓唐,随便找几篇晚唐诗歌来看,十之八九都是感叹生不逢时回忆盛唐或者是诗风十分低沉抑郁的。
但是杜牧的诗不一样,他的诗歌情志高远,被誉为“情致豪迈”。他关心时*,关心民生,关心天下。
和很多家境贫苦靠自己打拼的诗人不太一样,杜牧起点很高,他生在长安,唐朝虽说有了科举,但是世家大族也是很有影响力的,而杜牧的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个世家大族。
他的远祖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周,到了晋朝,他的祖先杜预做过荆州刺史,还当过征南大将*和当阳侯,到了唐朝,他的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当过宰相的便有十一人。他的祖父是唐朝三朝元老,宰相杜佑。而他的同族叔父,就是闻名于天下的杜甫。
这个家族说是钟鸣鼎食之家毫不为过!而杜牧就是出身于这样的大家族。
杜牧的文采大多继承于他那个当上了宰相的祖父,《旧唐书》上就曾记载杜佑“性勤而无倦,虽位即将相,手不释卷;质明视事,接对宾客,夜则灯下读书,孜孜不怠。”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历史之上很多读书人都很努力,但是一辈子碌碌无为。杜佑则不同,他是真的有真才实学,我国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书《通典》就是他所撰写的。
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其中所说的家集便是他祖父所写的这部《通典》。这部书毕竟是一本*书,“考起当前,参与千古”是其重要的思想内核,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中长大的杜甫,自然不会是那种只知道吟风弄月的诗人,他对家国天下有着天生的悲悯。
祖父家中丰富的藏书也使得杜牧成为了一位优秀的诗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为杜牧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家的藏书并不是只有史书典籍,还有很多*事书籍以及很多的杂谈之类书籍。
这些书籍在将杜牧培养成一个文学家的同时,也将他培养成了一个*事家,他曾经就*事方面写过不少文章,比如说《罪言》、《战论》等,他甚至还重新注解了《孙子》十三篇。可以说,在*事这方面面,唐朝的众多诗人望尘莫及。
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杜牧,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想要建功立业,想要为天下人做一份贡献,这是很多儒家学子的共同目标,而出身富贵的杜牧在受到自己祖父的影响之下更是如此。
但是在杜牧还年少的时候,他的父亲和祖父就相继去世了,自此杜牧这一房的日子开始了困顿期。不过也要感谢这一段困顿的日子,这段日子使得杜牧既有贵族的矜持,也有着坚韧不拔的一例,他开始奋发图强,最终在年以第五名的好成绩进士及第。
后来的他在官场里沉浮,经历过升迁也经历过贬谪,经历了人世冷暖与官场黑暗,但是他还是苦苦挣扎着,希望终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大中五年,也就是杜牧逝世前的一年,他自知不久便要绝于人世,早早地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古人的墓志铭中大多会提到这辈子的功绩,像武则天那样留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说的还是少数,而杜牧虽然没有洒脱到留下无字碑,但是他的墓志铭中并没有提到自己的一生功绩,对于世人相继称赞的文学水平他也只是淡淡的用一句“某生平好读书,为文亦不出人”概括了。
这一生,杜牧写过诗,写过文,留下过《阿房宫赋》这样的对*治时事进行批判的的佳作,杜牧生活的唐朝距离秦朝已过千年,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想象还是写出了阿房宫的雄伟壮丽和其中宫人的奢华,而最深刻的便是他对秦始皇的批判,只是一个青年的杜牧用自己独特的历史眼光去看*治,用最犀利尖酸的语言去告诫世人,这是很难得的。
而除了对*治时事的敏锐洞察外,杜牧也对时间有着别样的感悟,他的《惜春》诗中就这样写道“春半年已除,其余强为有”,他感叹着春的易逝,也感叹着一年时间过得飞快,在当时的很多人觉得年少就应轻狂的社会氛围下,他却独自说着“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他是不一样的,他有着不一样的孤独的灵魂。
杜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确实是一个风流才子,但是世人多爱红粉绯闻,更多把目光投注于他的那些逸闻趣事之上,对于他真正灵魂的思索探求者,又有几人呢?或许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心只为苍生的殉道者,但是他确确实实担的上忧国忧民。
可能大部分的人会认为,“小李杜”这个称号是对李商隐和杜牧的称赞。但说句实话,历史上哪一位文人不是恃才傲物呢?都说文人相轻,想必也没几个才华横溢的人肯屈居别人的光环之下,更遑论是一辈子。
杜牧是有才华的,他是晚唐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在《欧北诗话》中称赞杜牧:
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我们在细数古代名家之时,似乎总是有意无意的忽略李商隐与杜牧,其实这正是“小李杜”这个“小”字在不遗余力的发挥作用。古代的才子都是自认才高八斗的,平白无故的就因为一个姓氏而矮于先人,并且别人还是以称赞的口吻去说的,哪怕是真的有绝世之才,也很难去超越前人了,这实在是令人喟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