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知识中考文化常识梳理
TUhjnbcbe - 2023/6/17 20:44:00
广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13/4325813.html


  中考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数省份以判断所给选项的正误为主,但也有很多其他灵活的题型。表面上看,题型比较单一,实际上考查内容却很丰富。


  从近年命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类型一整体概述

一、文体知识

1.记

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因其可以记人和叙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传记: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2.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用韵文写成,内容简短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如《陋室铭》等。

3.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不拘一格。如《爱莲说》《马说》等。

4.书

“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

5.序

“序”也作“叙”或“引”,类似今日的“引言”“前言”。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也可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或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

唐初,亲友离别之时会互相赠言规勉,于是又有了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等。

6.传记

传记,亦称“传”。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说明而成。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如《五柳先生传》等。

7.律诗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一致,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第二、四、六、八句通押一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望岳》《春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8.绝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盛行于唐朝。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粹。如《己亥杂诗》《赤壁》等。

9.词

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唐中期以后,一些民间诗人把近体诗的整齐句子加以改变,依照流行曲调的节拍和韵律而裁定字句,就成为词。一首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作品如《水调歌头》《浣溪沙》等。

10.曲

金元时期,中国产生一种带有曲调、可以演唱的抒情诗体,叫作曲。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散曲,二是杂剧。如《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11.乐府诗

乐府诗是指汉朝的音乐管理部门——乐府搜集整理的汉朝诗歌。汉代的乐府诗,最大的特色是可以配乐演唱。后来,由于乐府音乐失传,乐府诗便演化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如《十五从*征》《木兰诗》等。

二、唐宋八大家

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类型二文史典籍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六部儒家经典,包括“五经”和《乐经》。也称“六艺”。

一般认为“春秋三传”是三部解释《春秋》的著作的合称,包括传为齐人公羊高所作的《春秋公羊传》、鲁人穀梁赤所作的《春秋穀梁传》和鲁太史左丘明所作的《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三传中,《左传》是依照《春秋》的编年来记录历史大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篇,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和70列传,记载自*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年的历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北宋司马光撰,全书共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0多年的历史。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和文集等余种。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编年体通史。

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我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其他三史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班固的《汉书》。

史书编写体例

类型三官职的升降任免

类型四古代称谓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白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和冒失、唐突之意。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3.读书人的自谦词: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不才、不佞、不肖等,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舍妹。

5.其他: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谦称妾;老和尚自谦称老衲。

1.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称对方母亲)、尊驾(称对方)。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r,表示爱戴尊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r兄,称地位高的人为,(-公等。

2.称渭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考(或先父)、先慈(或先妣)、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3.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4.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5.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古代常见的谦辞与敬辞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白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垂髫(tiao)指三网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网岁的少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知命是五十岁;化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百岁及以上。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T-秋、晏驾、山陵崩等;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类型五天文历法

一、天文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如:“斗”指的就是北斗星。(《小石谭记》)

月亮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古代诗文中,月亮也是最常见的描写对象。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月亮的别称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二、历法

1.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由春到冬依次排列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2)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2.纪年、月、日、时法

(1)纪年法

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年为一个循环,周而复始,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如:“戊戌变法”的“戊戌”就是采用的干支记年。

即采用帝王的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时期。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如: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2)计时法

古人最初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昏、人定。如: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的变化。古代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的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下表。

(3)古代计时单位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或称“五鼓”“五夜”。如: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即时辰,介绍详见“天色纪时法”。

古人把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类型六风俗礼仪

一、*治礼俗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古代各国的诸侯,需在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春见天子曰“朝”,秋见天子曰“觐”。觐礼规定:天子不得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失礼。如: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即土神和谷神。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称。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二、生活礼仪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古代一种居坐的方式,就是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古代汉族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些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如:肃遂拜蒙母。(《孙权劝学》)

表示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三、节日习俗

类型七教育科举

一、古代学校与老师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的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入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送东阳马生序》)

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

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二、科举制相关知识

科举制是隋以后各封建朝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而得名。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到明朝,科举考试已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应考者考试合格后可取得生员(秀才)资格。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及例生等,统称诸生。

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考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试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范进”考取举人,参加的便是“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又叫“春闱”。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考官;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科举制中级别最高的考试。由皇帝在廷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也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殿试后揭晓录取进士名单及名次的布告。因其用*纸书写,故称“*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类型八饮食器用

一、食器

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如: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如:一箪食,一瓢饮。(《〈论语〉十二章》)

二、酒器

盛酒的器具。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器具。如: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三、其他器具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古代一种量器。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类型九古代地理

一、中国古代地名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传说中,我国在上古时期被划分为九个不同的州。后成了中国的别称。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又称“中土”“中州”“华夏”。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河流域。如: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出师表》)

古代传说我国的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位于陕西东部,南依秦岭,北靠*河。东汉时期设置。潼关地势险要,扼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因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的三位降将,故得名。如: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故址在今敦煌西北,玉门关之南。汉朝时设置。后关址移至今甘肃安西双塔堡附近。因西域从此处输入玉石得名。玉门关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玉门关是唐代西北地区的重要关防,边塞诗中多有描述。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类型十年龄称呼

未满周岁的婴儿。

两至三岁的儿童。

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如《桃花源记》中的“*发垂髫”。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女子十三四岁。

女子十五岁。

男子十五岁,泛指青少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既加冠”。

三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三十而立”。

四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四十而不惑”。

五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岁。如《〈论语〉十二章》中的“六十而耳顺”。

七十岁。

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

一百岁。

类型十一乐器

1.弹琴复长啸。琴:乐器。(《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玉笛:笛子的美称。(《春夜洛城闻笛》)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陋室铭》)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钟磬:两种乐器,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结束。(《题破山寺后禅院》)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边防驻*的鼓声。(《月夜忆舍弟》)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都是乐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往期回顾

#

破34亿票房的《长津湖》优秀观后感6篇

#

年中考高分作文开头汇编,助力你赢在开局!

#

20篇历届中考满分作文大赏

#

中考备考:14道模拟作文题及标杆范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识中考文化常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