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高于生活的文学名著,也是一本来源于古代生活的大百科全书。书中很多细节,甚至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暗合着医理的奥秘。
《红楼梦》第八回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桥段,宝玉和黛玉两人同一日去看望生病的薛宝钗,薛姨妈留他们吃晚饭,还招待宝玉喝了几盅。跟随宝玉伺候的嬷嬷怕担责任,阻止了好几回,还搬出贾*来吓唬。
黛玉便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
此处“醒脾”一词用的很是巧妙。
“醒脾”本来的意思与“开胃”相近,但是宝、黛、钗3人不是水果沙拉,自然不能真的吃了开胃,所以“醒脾”一词放到语境里来看,是“寻开心”的意思——你自己吃够了酒却还死命吓唬我们,不是拿我们寻开心么?
其实不管“开胃”也好,“开心”也罢,都不是“醒脾”最原始的含义,这个词最原始的意思是什么呢?
“醒脾”本来是中医常用治则之一,针对的是脾气运化无力的病证,常与“开胃”二字搭配,如“醒脾开胃散”、“开胃醒脾丸”等。
关于脾气虚弱,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并不是单纯“补”就能够解决的,“醒”和“健”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两种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很多补脾的中药,脾胃功能却还是不太好的原因。
“补脾”增加的是脾本身的实力,“醒脾”和“健脾”则是在增加脾的行动力。这就好比一位运动员要取得好成绩,一方面需要自身身体素质过关,另一方面需要勤于训练、不偷懒才行。
脾作为五藏的重要成员,肯定不会主动偷懒,阻碍它行动的主要是脾胃中的“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包括了我们平时由于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吃多了生冷食物而产生的痰、湿和积滞。
当脾胃中存在这些“障碍物”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胸闷、容易困倦、不爱吃饭、痰特别多,甚至呕吐。想要清除这些障碍物,“补脾”就不管用了,必须要“醒脾”和“健脾”。
比如茯苓、苍术、白术就能健脾化湿,陈皮、半夏能健脾祛痰,山楂、麦芽能健脾消食;藿香、佩兰、白豆蔻能醒脾化湿。
等清除这些“障碍物”之后,再及时用*参、山药、红枣、甘草、饴糖等进行滋补。
目前在临床上,纯“虚”的情况比较少见,大多数都是“虚中有实”,所以要想脾胃好,“醒脾”很重要!
来源:河南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书小言
责任编辑:于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