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季节,如果说春季是羞涩的豆蔻少女,那么夏季就是具有成熟魅力的女神。她放弃了少女的矜持与羞赧,以奔放的热情迎接成长。如果用几个关键词去形容夏季,恐怕非高温、热辣、炙烤莫属。
夏季作为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就像一个善变的女人一样,看似晴空高照的艳阳天,却突然晴转多云狂风暴雨。笔者认为夏天是一个有性格的季节,她用阳光普照的博爱,温暖了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物。
农民在经历了紧锣密鼓的春耕之后,当夏至来临之时又开始“夏忙”。无论植物还是动物,都进入了十分旺盛的生命周期。植物在这个季节竞相开花结果,动物则在夏季繁殖后代。
笔者认为,如果说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关键期,那么夏季就是万物成长的最佳季节。
在如此重要的季节里,作为万物之主的人类,也开始脱去冬衣拥抱夏季。女性在摆脱沉重的臃肿之后,终于有机会穿上单薄的夏装,尽情展示无法抑制的曲线美。由于夏季到来之后气温会逐渐上升,所以人们开始穿浅色薄衣,目的就是为了让身体更凉爽。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些疑问,那就是身着宽袍大袖的古人,在夏季来临之后,依然会穿厚重的衣服吗?他们又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呢?事实上从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来看,古代人的智慧远比大家想象中更高。
古人夏季服饰文化,轻薄如羽、凉风习习
对于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群而言,夏天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季节。因为忍受了一个冬季的严寒折磨,终于可以在夏季感受温暖。但夏季也有令人烦恼的地方,当孟夏渐行渐远,仲夏步步逼近之时,就进入了苦夏的高潮“桑拿天”。
所谓“桑拿天”,就是指当气温高达32℃以上时,人们在高温天气的影响下,就会像蒸桑拿一样挥汗如雨。尤其是对于身材较胖的人群来讲,这种天气会让他们叫苦不迭。此时此刻人们只想躲进空调房,享受冷气给身体带来的舒适感。
据近5年的气象数据显示,进入伏天之后最低气温,都高达零上28-32℃左右,而在气温极高的时候竟然有38-45℃。天地之间仿佛大火炉一般,不停的炙烤人们的身体,即使身体特别健康的人都扛不住,在这期间很多人都因高温高中暑。
一、现代人推崇的夏季服饰
在面对这种恶劣的天气时,不得不外出的人就会特别遭罪。如果走路或乘坐交通工具,都很容易导致身体大量出汗。身体素质比较弱的人群,甚至还会因为高温天气而生病。所以每当伏天到来的时候,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都会提醒大家尽量少出门。
笔者认为,夏季的太阳虽然热辣,气温虽然也居高不下,但是却无法阻挡人们前进的步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时尚女性,手持遮阳伞穿梭于各大商场,她们逛街的热情仿佛比气温还要高。身着一袭薄纱连衣裙,当微风拂过、衣袂飘飘。
女性朋友在夏季到来时,都会将自己心仪的夏装穿在身上,然后与闺蜜或男朋友外出逛街。她们是烈日底下,最美丽的风景线。质地轻薄的T恤、短裤,以及短裙、连衣裙等夏装,仿佛为枯燥的夏季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些轻薄、透气、飘逸的夏季服饰,不仅可以让身体获得更多凉风吹袭,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身体出汗量。主要是因为这些用棉布、薄纱等布料,制作的夏装不仅不沾身,而且还能起到良好的吸汗效果。
二、古人夏季穿“纱衣”,清爽透气又凉快
1.嫘祖发明养蚕,夏季蚕丝衣开始流行
早在远古时期*帝创立,“上衣下裳”服饰形制开始,就确定了华夏子民的服饰文化。但据史料记载,这种形制的服饰,皆以“宽袍大袖”为特点。大家在古装影视剧中都能看到,古代人的衣服无论男女,都是长袍及地、右衽、宽袖。
很显然这种类型的服装,在天气比较凉的时候穿,可以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但是在天气酷热的夏季,如果依然身着宽袍大袖类型的衣服,看上去也会给人一种,特别闷热、不透气的感觉。难道他们夏季也穿这种类型的衣服吗?
笔者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对古代历史疏于了解。相传轩辕*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闻名于历史的养蚕技术。相信大家都知道蚕丝可以织布,由于这种织布原料比较昂贵,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穿戴如此名贵的衣服。
用蚕丝织成锦缎后剪裁的衣服,不仅外表看起来特别亮丽、华美,而且穿在身上也犹如羽毛一般轻盈。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古代社会中,最早出现的夏季服饰。虽然这种服饰依然呈现了宽袍大袖的特点,但由于质地轻盈、透气性好,所以非常适合夏天穿。
事实上嫘祖发明纺织技术之后,为后世纺织业乃至服装业,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支持。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人们在很多植物中提取出了“麻”。这种物质经过技术处理之后,也可以被纺织成布然后用来做衣服。
但由于麻布的质感比较粗糙,而且透气性也无法与丝绸相提并论,所以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上层阶级,根本没有人愿意穿这种衣服。最重要的是,麻布衣服也不适合夏季穿,所以只能用来当做普通百姓的常服,或者下地耕作时的工作服。
2.汉代“纱衣”,风靡盛夏
随着纺织技术越来越发达,丝织技术开始逐渐产业化。早在商复代时期,就出现了平纹织法,很多丝织品上开始几何图形图案。
笔者认为丝织品的出现,对“纱衣”诞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当时很多王公贵族的夏季衣服,基本上都以丝织品为主。
相比较于普通的棉布或麻布而言,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织品,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夏装。这个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至少有达几十种之多。最重要的是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提升。
笔者认为虽然在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在夏季的时候身披真丝服饰,但也足以证明古代人,在面对气候炎热的夏季时所做出的努力。如果大家能够翻阅史料可以发现,秦汉时期我国丝织技术继续向前迈进,除了丝织物之外还诞生了,提花纹纱和彩色织锦。
据《汉书·江充传》记载:“充衣纱縠裨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纱”,其实是丝织物的一个类型。颜师古注:“纱,纺丝而织也。轻者为纱,绉者为縠”。大概意思为在纺丝的过程中,质地较轻的被称为“纱”,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皱的为“縠”。
实际上,这两种丝织物都可以剪裁夏装,尤其是在西汉时期此类材质的衣服,更是从王公贵族流行至每一个贫民百姓。
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汉朝的纺纱技术十分成熟,“纱衣”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世人皆穿的夏季服饰之一。
笔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西汉时期的纺纱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棉、麻、丝、纱四种质地不同的布料,所制作出来的衣服名贵程度,以及穿在身上的舒适度都不一样。用“纱”剪裁的“纱衣”,才是汉朝人夏季的最爱。
这主要是因为“纱衣”,质地较轻透气性非常好,而且从制衣成本上来讲,也要比绫罗绸缎材质的衣服更便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汉代“纱衣”一经问世之后,就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夏装的看法。而且这种更为凉爽的衣服,直到现代社会依然深受欢迎。
三、古人夏季服饰,种类繁多凉爽为主
1.汉代“纱衣”较为流行
大家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的古人服饰,基本上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样式。这种穿衣风格看起来就会特别热,即使是选用棉麻丝绸材质,也依然会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
这种类型或形式的服饰,在夏季时难道不会长痱子吗?事实却与大家想象的恰恰相反。
虽然古代衣服和现代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看来虽然层数较多,一般情况下至少有三层或以上,但布料大部分都是丝绸或棉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此类布料,不仅穿起来非常轻薄、吸汗,而且就算是零上30℃以上的桑拿天,也会有一种不沾身的感觉。
笔者认为,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穿衣理念来看,在夏季的时候都喜欢穿短袖或短裤。而生活在汉朝时期的老百姓,其实在田间劳作的时候,也基本上都是小衣襟短打扮。只有生活在上流社会的王公贵族,在上朝或处理*事的时候,才会身着宽袍大袖的官服。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衣服,也都是以“纱”为主料的“纱衣”。由于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所以西汉时期就能生产出,“至轻至薄至透”的纱类衣物。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襌衣,其重量居然都不到一两。
2.唐代“纱衣”依然风靡
在*治、经济、文化上,令世人为之羡艳的繁荣局面的唐朝,官绅百姓身着“纱衣,其实是一件特别常见的事情。白居易曾在《寄生衣与微之,因题封上》,一诗中云:
“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
这首诗写的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元稹被贬通州时二人互赠纱衣的趣闻。由于白居易担心被贬通州的元稹太热,所以寄一套轻纱生衣为其解暑。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元稹为了表达谢意也寄了,一匹绿纻丝纹布和轻容纱给白居易。
结语
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内心中,古代社会不仅十分落后,而且在很多层面上根本,没有办法与现代社会相提并论。这种观点不然具有一定客观性,但是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古哪有今,现代人做创造出的成绩,其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古代人在过夏季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坐以待毙的惰性。而是为了能够抵抗酷暑,积极而又主动的做出了很多改变。除了大家较为熟知的饮食避暑之外,其实在穿衣方面也做出了一定成绩,这一点从汉代纱衣就足以得到证实。
王兴《古人的夏季服饰》
王吴*《古人夏天穿啥衣服》
吴*《古人夏季穿衣讲究轻薄透》
孟晖《古人的夏服:醒骨纱与芙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