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古代传统文化你会发现,古人在一些事物上、亦或者行为上,都很会取一些雅称,比如说吃饭在古代叫“用膳”,喝酒叫“浅酌”、“畅饮”,上厕所叫“如厕”、“出恭”,阅读他人作品叫“拜读”等等。
古人在这方面似乎很讲究,甚至连一些草药都被取了大气且优雅的称呼。除了事物、行为之外,古人对人的年龄称呼也有许多雅称。
孩童阶段被称作“总角之年”,男子二十岁成年时称作“弱冠之年”,接下来就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等等。
不仅如此,古人对女子的各个年龄段,也有很多雅称,就比如说女子十六岁时的“破瓜之年”,破瓜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十六岁女子的“破瓜年华”
女子的各个年龄段,都有一些雅称,唐代杜牧在《赠别》一诗中这样说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少女“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少女的年纪。
当少女满十五岁时,又被称作“及笄之年”,意思就是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这时家里边就要为女子张罗婚事。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女子一旦到了十六岁时,雅称就更多了,如二八年华、碧玉年华、破瓜年华等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无题》中这样说道:“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
这里所说的“破瓜”,指的就是年满十六岁的女子,称其为“破瓜之年”。
为何要将十六岁女子称作“破瓜之年”呢?“破瓜”又是什么意思呢?
“破瓜”是什么意思?
通俗一点来说,很多人都认为古代十六岁女子的“破瓜之年”,是指“破身”的意思,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释。
因为古代女子十五岁就被称作“及笄之年”,我们看相关影视作品通常会听到这四个字:“年已及笄”,意思是女子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
既然十五岁就可以成亲,那么十六岁时的“破瓜之年”,就不是通俗认为的“破身之年”。
翟灏撰《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实际上就是瓜字分割成两个八字,两个八加起来等于十六,因此十六岁少女就被称作“二八之年”,亦或者“破瓜之年”。
“瓜”字在隶书和南北朝魏碑体中可以拆分为两个“八”字。
“瓜”字拆分为两个八字,是旧时文人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成语“瓜字初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现代也有人认为,“破瓜之年”指的是刚刚切开的西瓜,在爆开的瞬间会有红色汁液溅出,这就相当于女性第一次见红。
因此,“破瓜之年”又没有年龄区分了,可以是十三四岁,也可以是十六七岁,前提是要有完璧之身。
这个说法其实是对的,因为“破瓜”在古代,也有着破身的意思。
明朝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里就有这样一句话:“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从这可以看出,至少在明朝时期,“破瓜”就已经被理解成为破身的意思了。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