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火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隆冬季节,几个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面对滋味纯香的火锅羊肉,小酌两杯,那可真是人间幸事。
羊肉火锅历史悠久,大部分资料显示是元世祖忽必烈创造的。其实不然,食羊肉,用火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甲骨文中许多以“羊”做部首的象形字就可以看出,养羊,食羊肉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而出土的战国陶器中就有火锅原型,东汉的“斗”,三国时期的铜鼎实际都是古人的火锅。
虽无文字记载(也许是当时还不够流行),但大量文物证据表明羊肉火锅春秋战国就已出现。
后经秦汉唐宋的不断发展改进,直到元代因蒙古人爱吃羊肉,羊肉火锅才得到大力推广,逐步进入鼎盛时期……
羊肉本身滋味就足,加上汤料再用热水煮熟,其味更是浓厚醇香。
中华饮食文化的典型象征就是:求精求细。不囫囵吞枣,而是想尽办法把“栆”吞得有滋有味。
羊肉火锅说白了就是底料的功夫。没有底料等于清炖,底料不佳难品其味。
关于羊肉火锅底料,在清代达到了历史新高。据说康熙众宴群臣就有羊肉火锅,而且滋味浓厚香醇。
羊肉滋补,火锅汤料更是相辅相成。除了葱姜辣蒜,油盐酱醋常用调料,主要还加入了多种药料:八角,山奈,草果,白芷,小茴香,桂皮,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砂仁,木香,良姜,杜仲,枸杞,玉竹,*芷,香茅,陈皮,甘草,紫苏,辛夷,丁香,当归,沙参,香叶,胡椒……等等。
把这些放在一起煮热,汤味可想而知。地地道道的纯羊肉进锅一涮,吃到嘴里自然别一番风味。
羊肉火锅从出现到发展,每一步都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没有这种渊源,羊肉火锅不可能达到如此美味绝伦……
外国人常说我们爱吃,其实我们不只是爱吃而且是会吃。吃得开心,吃得舒服,这就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