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古人真是文雅诗词中的年龄代指,看看是不
TUhjnbcbe - 2023/10/18 17:51:00

古时候人们常用一些文雅之词代指年龄,其中一部分沿用至今,比如我们常用的“而立之年”、“耄耋之年”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不为我们所熟知,甚至个别还有错误的理解或用法。这种指代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是笔者精心汇总的一些年龄指代,并附有词语出处或用于的诗词句,请大家斧正。

又称“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后来也引申为“生日”。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先秦,屈原

是指婴儿出生三天。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席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幼学琼林》明,程登吉

初生的婴儿。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唐朝,孔颖达

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先秦,孔子

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祭妹文》清朝,袁枚

指的是2~3岁的儿童,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孟子·尽心上》先秦,孟子

指儿童少年时期,男孩8岁,女孩7岁。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说文》东汉,许慎

是古人对小孩童年时期的称谓,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氓》先秦,佚名

指九岁。

“育而不秀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法言·问神》汉朝,扬雄

指10岁以下的儿童。

“古之伐国,不杀*口,不获二毛。”——《淮南子·氾论训》西汉,刘安

指10岁。

“人生十年曰幼,学。”——《礼记·曲礼上》

指10岁。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礼记·内则》

指女子12岁,古代女孩到了12岁要带钗,金钗就是作为代称。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河中之水歌》南朝梁,武帝萧衍

指女子13、14岁。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唐,杜牧

指男孩子13至15岁。

“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革命逸史序》民国,冯自由

指女子15岁,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到了出嫁的年龄。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礼记?内则》

指男孩15至20岁。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记.内则》

志学的意思是立志于学习,指人到了15岁的年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

“年在志学,谋过老成。”——《武帝诔》三国,曹植

又称“瓜子处分”,“二八年纪”,“破瓜之年”,指女子16岁,正当青春年少。

“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通俗编·妇女》清朝,翟灏

又称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女子20岁左右,意思是这个时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开的时候一样艳丽动人。

“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又启严公》明朝,徐渭

女子24岁,指花开时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谁能腰鼓催华信,快打扬州百面霜。”——《元夕后连引》南宋,范成大

摽梅是指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20岁。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经·召南?摽有梅》

指30岁,立是“立身、立志”之意。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

指30岁。

“(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礼记·内则》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晋朝,陶潜

指30岁,正当壮年。

“贞观之初,时放克壮。——《是渐不克终疏》唐朝,魏征

女子30岁,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指男子40岁,形容人到中年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篇》

指50岁。

“五十曰艾,服官*。”——《礼记·曲礼上》

指50岁,又称“知天命”、“半百”,知命的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篇》

指60岁,又称“耳顺之年”,意思是60岁时听别人的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篇》

指60岁。

“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对酒》唐朝,赵牧

指60岁的人,也称为“寿考”。

“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南朝齐,王融

指年纪很大的老人,多指60岁以上。

指60岁以上,古人以60为下寿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杂篇·盗跖》

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指70岁。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篇》

指70岁,一般来说古代人活到70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二首》唐朝,杜甫

均指70岁。

“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晋书·刘毅传》

指70、80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易?离》

指77岁寿辰,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又称朝枝之年、耄耋之年,指80、90岁。

指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一般指80岁以上。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杂篇·盗跖》

指88岁。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也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指90岁,泛指长寿老人,也指老人,也称作“骀背”、“台背”。

“*耇台背,以引以翼。”——《诗经·大雅·行苇》

指99岁,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又称“人瑞”,指百岁高寿,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

谓最高的年寿,指百岁以上。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杂篇·盗跖》

指岁。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指岁,因古稀指70岁,所以双稀是70的两倍,即双稀为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真是文雅诗词中的年龄代指,看看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