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山西剪辫史话掀起你的盖头来
TUhjnbcbe - 2023/11/8 18:2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导读

今年是辛亥革命周年。谈起这场革命,鲁迅说:“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的在街上走,再不听到什么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摩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了这一天了。”

刊发于年第12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序幕。

序幕是从多方面、多层次拉开的。其中,剪发一项,不啻像掀起人们的盖头来,在当时有着醍醐灌顶、开启现代生活的意义。山西剪发史,集中反映了清王朝的残酷专制,民国初期的革故鼎新,社会治理的艰难曲折,移风易俗的漫长教化。

1

辫子原罪与山西

头发就是生长在人体头部的毛发,在科学研究上属于人体学、生物学范畴;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发型式样有着比较自由的审美爱好。然而,在公元年,入关的清朝统治者对头发有严酷的规定:人们必须剃发结辫,否则,就是“留发不留头”的抗命逆贼,当在诛杀之列。把发型式样作为生杀予夺的认证,是清统治者实行的一大极端*策。早在入关前,他们就强迫被征服的各色人等效法满族发式,如,年清太宗在大凌河之役胜利后,就下令“归降将士等剃发”(指改理满族发型),把剃发结辫作为归顺的标志。入关后,清*继续执行这一*策,摄*王多尔衮率*作战,或派人到各地招抚,都要求“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民免其迁徙”,“投诚官吏*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谕到,俱即剃发,改行安业,毋怙前非,倘有故违,即行诛剿”。年,六月十五日指示礼部通告全国剃发,规定自布告到达十日内尽行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剃发令造成国内民族的严重对立,尤其在江南受到汉民族殊死顽强的抵抗,清*府残酷压迫汉民族,把无数的人吹倒在血泊中。最能概括剃发令的残酷,莫过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据说,提出这一惊世骇俗的口号者正是一个山西大同人。其人名叫土国宝,盗贼出身,明招安为参将,降清后为江宁巡抚,在厉行剃发令时提出:“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这个为虎作伥的“汉奸”是个十足的清朝鹰犬,甚至比其主子更绝决血腥,对于抗清复明人士“兜捕之后,凡能咀嚼者一人不留”。然而,山西人抵抗剃头令的斗争恰恰是从土国宝的家乡大同开始的。作为满清入关后较早统治的地区,大同总兵姜瓖先是剃发易冠降清,又于年1月再易冠服,自称大将*,在大同起义,公开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山西许多州县闻风响应,绅士皆服明季衣冠,同诣共议战守,汉族百姓为反对清朝的暴虐统治展开了殊死斗争。清*攻克了起义州县,清将阿济格率*围困大同数月,致使大同城内粮尽援绝,“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叛将杨振威于同年10月斩杀姜瓖及其兄弟,献城投降。阿济格入城,恨大同城内兵民固守,多尔衮下令屠城,“官吏兵民尽行诛之”,拆低城墙五尺,邻近州县人民亦遭屠戮,史称“大同之屠”,其惨烈程度可比江南人民抗清。历史上的山西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地区,当地人民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尤其是晋北地区自古就是北方多民族交融之地,著名的“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都与此地有关。山西历史上多次存在过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权,这些民族也多是辫发民族。然而,山西人民何以如此抵抗满族人的剃发易冠服?当然首先是在*治、*事、经济上抗击野蛮的侵略和残酷的统治,同时,在文化思想、生活习俗上极难接受满人的发型式样也是原因之一。满人的发型式样迥异于汉族,也有别于先前北方少数民族,特殊在以后脑颅为中心,留下盘子大小一片生发区(称“辫盘”),把周围剃光,将盘中长发编成一根辫子垂下。据说,这是为了狩猎时不被头发遮眼的需要。满人的发型式样主要体现在男子头上,要旨是剃发又结辫。这是一对矛盾,平衡的办法就是将头顶面积一分为二,但从哪儿分界、剃留各多大面积,难以准确划定,剃得多了留发就少,编的辫子就会又细又短,剃得少了则反之。如,“辫盘”只有一枚铜钱大小,编的辫子就像老鼠尾巴,谓之“金鼠小顶”;反之,则又粗又长如猪尾巴。正如鲁迅写到的,清统治者要人们认识到“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像和尚,必须剃一点,留一点,才可以算是一个正经人了。”然而,这种又剃发又披辫的发型,对于汉人来说实属大不正经,至少犯了汉民族文化的两大忌讳——第一,不能剃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百善孝当先,岂能自毁发肤?在太原人罗贯中笔下,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触犯了曹操自己立的*法,他以“割发权代首”自惩,顿教“三*悚然,无不懔遵*令”。这并不完全是曹操在玩诈。曾任山西大学外语系主任的江绍原研究认为,古人迷信头发是人体生命精华之所在,与本主有同感关系,即使与人体分离,也会影响到本主的寿命、健康、心情等,故可被当作本人的替代品。马谡失街亭,《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为马谡的参*,“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髡”即剃去头发,是古代对作奸犯科者的一种刑罚。正经人怎能随便剃发?第二,不能披发。古人是不剪发的,几千年来,华夏族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正经发式:孩提时代,短发下垂称垂髫小儿;少年时在头顶左右将头发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称总角年龄;十五岁豆蔻年华,解散总角,男子把头发扎成一束是束发年龄,女子将头发盘至头顶用笄插住是及笄年龄;到了二十岁,男子把束在一起的头发盘绕在头顶,用笄、簪将头发与冠冕固定住,就是弱冠年龄。峨冠博带,垂拱而治,好戴高帽的一大原因即是头发茂盛而不剪。总之,汉人要留全发、戴冠或巾。“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赞美齐国管仲,担心野蛮落后的夷狄将“被发左衽”发型服式强加在文明发达的华夏人身上。脑后垂辫即是披发在肩背。满人剃发留辫令的实施,正是孔子担心的灾难来临了。夷狄入关欺压在头上,勒令剃发,以孝为罪,以丑为美,汉人真是祸到临头,可谓遭“灭顶”之灾了。据说,当时山西曾有一位前明官员叫陈奇瑜,因为年老谢顶没有办法留辫,被地方官员以心怀前明的罪名逮捕入狱,最终被判斩立决。汉人抵抗满人的剃发令是必然的。僧尼剃头,道士披发,半剃半留谓之阴阳头,在汉人看来,满人的发型式样实在是不僧不道、不阴不阳、不三不四的东西。个别带有抵抗剃发令色彩的反清复明人物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或逃匿山林,或剃发为僧,或披发为道,或不依式样把头发剪短,以各种方式规避剃发。太原人傅山信守民族气节,入道留发,自号“朱衣道人”隐居岩穴之中,过着砍樵采药的生活。南方人顾炎武“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为抗清奔走,数次来晋与傅山考察历史,切磋学问。他们找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道。“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满洲衣冠满洲头,满面春风满面羞。满眼河山满眼泪,满腹心事满腹愁。”不管顾炎武、傅山们写有寓意多少“不满”的诗文,天下汹汹,清王朝砍了无数的人头种定了辫子。辫子,实在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标志。

2

“不满”的风信标

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从那时起,清朝统治不稳了,辫子也留不稳了。一叶而知秋到。当时在省城太原及晋中一带,一些人的辫子常常无故被人剪割,操刀剪者神出鬼没且散布邪说诳语,尤其是商贾辐辏、经济活跃的晋中一带此类事件较多,各种传言甚嚣尘上,以致惊动龙廷。道光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皇帝谕示:山西巡抚要严密查访,不得听任地方官规避处分,务须抓获罪犯予以严惩,净绝根株。九月十一日,山西巡抚梁萼涵奏报:“此案先经传闻太原省城内外有剪割发辫情事,即据委员查有民人王学中等先后被剪发辫,迨接奉前旨,复经委员驰往太谷、榆次一带,查有交城等县民人*三宝等均有被剪之事,此外,各州县虽同时俱有谣言,而访查并无其事,现在谣言久息,闾阎俱各安谧。”山西的奏报不无讳饰避责,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嫌。皇帝对此却极为重视,再次批奏:此辈行踪诡秘,情同鬼魅,潜伏往来,是其惯技。该抚务当持以镇静,行所无事,惟有谆饬所属,不动声色,随时留心密访。一经访获,即行究办。断不可稍涉张皇,反致流言四起,俾此等匪徒,或闻风兔脱,或乘机使诈。是为至要。晚清山西发生过两次成规模“闹长毛”,一次是太平*,一次是捻*。太平*、捻*蓄长发并要求人们剪割辫子,以此作为反清标帜,清朝统治者仇恨地称他们是“发逆”“长毛”。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曾在年5月派大将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人马北伐,于同年9月经王屋山小径进入山西,在山西行*战斗25天,攻克占领县城10座。年底,捻*聚众十余万人进入山西,兵分三路横扫晋南,行*战斗23天,经过了18个州县。史料记载,他们在山西“沿路裹胁,愈聚愈多”,“土匪乘机作乱”,山西人把他们分别称为“老长毛”“小长毛”。鲁迅在《头发的故事》里写道:“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杀!”那时,山西的老百姓也难逃这样的厄运。

孙中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风起于青萍之末,剪辫风是从晚清衰落开始出现的。门户开放的沿海地区得风气之先,最早剪辫者是到海外谋生者和归国华侨,接着是革命派、维新派人物及留学生等。早在年10月广州起义事败后,孙中山等逃亡海外断发易服,以示革命到底的决心。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奏上《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当今世界进入机器时代,辫发最易“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且易污衣、增多垢、难沐浴梳刮等,更不利于作战。他甚至建议光绪帝该学赵武灵王、北魏孝文帝,带头剪掉辫子,改穿西式衣服。这一建议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慈禧怒骂光绪帝:“小子为左右荧惑,使祖宗之法自汝坏之,如祖宗何?”戊戌*变后,尤其是受到庚子之辱,慈禧开始推行自己的新*。她不仅自己学习外语,阅读报章,而且鼓励亲贵王公学习外语。这时,有关剪辫的舆论松动了,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报纸呼吁剪辫易服能使“新中国特别精神”。

景梅九

进入20世纪,山西最早的剪辫者是留日学生。景梅九是清廷从京师大学堂选出的第一批(36人)官费留日学生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晋籍留学者。年,他们一行乘船到了日本长崎,在闹市被许多日本人指着笑着,骂他们留辫子是“豚尾奴”。受了刺激的景梅九独自跑进理发所,痛快地让人剪掉辫子。当时,留学日本的山西人只有景梅九、何澄(由江苏自费来)、张策平(由湖北自费来)3个。次年夏,山西巡抚派送阎锡山、*国梁、温寿泉、姚以价等相继到日本留学。景梅九回忆:他和何澄到新桥热情迎接同乡,“第一件热心的事是劝人剪发;第二件是劝人革命。颇费了一点唇舌,算是劝动几位剪发的和赞成革命的。又组织同乡会,我算被大家推举作了几天会长,自以为一生最光荣的事了。”他们在日本于年撰写并发出《留学日本山西学生公启》,呼吁山西更多的青年出洋游学看世界,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在这份告同乡书中,专门就人们担心的辫子问题释疑解惑。他回忆道:山西第二次派来的学生,里头很有几位老先生,保守辫子,好像一条生命似的,宁死也不肯剪掉。我一天借着同乡开恳亲会,发了一段议论,便说道“这头发本是一种烦恼的东西,弄成一条辫子,搁在脑背后,已经不成个体统。如今人把它挽在头上,作了个盖顶势,好好一个头颅,让它盘踞上面(影中央*府),压制得全身不爽快(影国民不自由),如今请大家下一番决心,痛痛快快地,一刀两断,剪除了它(影革命),不但一顶圆光,而且通身快活,大家有甚么顾忌,不肯决然舍去呢?”这一席话,革命同人,自然领会得来,拍掌喝彩地欢迎,惟有那老先生大不快意,背后对人说:“某人甚么都好,就是爱劝人剪辫子,有些讨厌!又说出那样言辞来,叫人越发不敢赞成了。”在国外批评同胞很容易,但是,轮到景梅九放暑假回国,他还要买一条假辫子戴上。因为没有辫子很容易被疑为革命*人。他在《罪案》中写道:“提起假辫,真是自愧,太没有抵抗环境的力量了!”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许多剪掉辫子的山西留日学生入会并成立了同盟会山西分会。山西留日学生陆续回国,山西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晋阳公报》以通俗流畅的文笔介绍新思想、新文化,评论世界时事,巧妙地把清*府的腐朽黑暗揭示出来,用以激励群众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热情。这时的剪不剪辫子,成了革命不革命的问题。但是,民间并不看好剪辫子者,骂他们是“假洋鬼子”,从晋南到晋北通称他们是“秃子”。刘精三回忆,年秋在山西陆*小学堂,“我们联系先进同学二十四人剪了辫子。一时风起云涌剪辫子运动形成高潮。到了冬季,二百名同学,除少数旗人外,剪辫子的达到一百七十余人之多。省城各大专学生说:‘陆*学堂变为寺院,学生当了和尚,但也有带发修行的。’”陈其麟回忆,年春在新编陆*,“当时八十五标、八十六标所辖的六个步兵营中,有四个营的士兵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热情很高。尤其是八十五标第一、二营的*官头目,大部分是革命*人和赞助革命的人。在辛亥年的二、三月里,我们八十五标一、二营的全体官兵,在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思想影响下,都剪掉了辫子。这一行动引起了清朝山西当局的顾忌,视我们为危险分子。”民间剪辫渐成风气,然而,清廷于剪辫一事仍不肯解禁。年10月3日至年1月11日,开了天的资*院第一届常年会,奏请剪发易服之议仍是无果而终。当时,湖北是剪发不易服运动中心之一,第八镇统制、山西榆次人张彪(张策平之父)为约束官兵剪发行动,采取了折衷办法:令官兵剃去脑后发,保留脑前发,藏进帽内不得外露,以显示有文明气象。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当月29日,太原响应起义,山西的《讨满洲檄》昭告:马蹄袖,大命不长。猪尾辫,元气将绝。杀人以染红顶,幻想难酬。捐金而买花翎,前程已断。……

3

一街和尚没有庙

武昌起义41天后,清廷资*院第二次常年会讨论并通过了《奏请剪发以昭大同折》稿,仍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大公报》发文嘲讽清廷“大有天可缺,地可陷,此发终不可剪之势!”直到年12月7日,隆裕太后经过与袁世凯商议,终于颁布谕旨:“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发。”剪辫子保朝廷来不及了。年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年1月1日改元为中华民国。年2月12日,隆裕带着6岁的宣统皇帝在一片凄惶中宣布退位,结束了有清一代年的家业。同年,3月15日,中华民国临时*府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辫子亡,大清亡。”山西举义后,革命*人将剪发作为革命标志。清*要进娘子关镇压革命,山西起义*招兵买马,动员青年剪掉辫子参加革命,扩充队伍上前线。当时晋中民间流传着歌谣:“灰灰裤儿灰灰袄,剃了光头洗了澡,衙门前面吃个饱,快紧就往娘子关上跑。”起义的消息传至上*地区潞安府,知府次日即逃逸回京。知府空悬,无人过问,上*各县知县互相联系,暂观事变,对县*概不过问。时任潞安中学堂教员的王家驹回忆,义*派出人员“所到各县,知县不敢出头,也不敢拒绝,惟有乞求新进人士与之周旋。”“一些新进人士还是非常倾向革命的,他们急欲革命成功,争先剪辫子,以为光荣。”在此局面下,革命*人采取了激进的剪辫方式,一些学生和*人走上街头,强行剪行人发辫,在偏僻地方,抵制事件更是多见。从这时起,辫子成了前清余孽、昏愦老朽的代名词,还要坚持留辫子的人就成为前朝遗民了。

阎锡山

山西督*阎锡山的家乡,五台县的留辫剪辫斗争可谓典型。父老乡亲传着顺口溜:“初三十三二十三,河边出了个阎锡山。阎锡山,灰拾翻(胡折腾之意),剃了辫子留了洋,扳了神像立学堂。”五级村留日归来的康佩珩领着人带着剪刀,趁人们赶集时见辫子就剪割。他们组织保安社,还要进门入户强行剪辫。人们骂:“康秃子成了洋鬼子,造了反了,逮住人就剪辫子!”被剪了辫子的人哭哭啼啼,侥幸未被剪辫的人寝食不安,白天到村外躲避,夜里上房顶睡觉。一时间人人提心吊胆。东冶镇学堂校长徐明性剪了辫子,因为在家中排行为七,人叫他“七秃子”。“七秃子”宣传剪辫子一年多不见效果,于是,大年初一在学校里办起锣鼓八音会,引得百姓拥到学堂来看热闹,他暗中令人锁了校门,由两个青年拿着剪刀把守在门口,突然宣布:谁要回家就必须先剪掉辫子!人们大哭大闹,但是无论怎样抵抗,进了学堂的人都被剪了辫子。反对剪辫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势力:(一)顽固保守的反动势力。一些守旧分子不愿剪辫,尤其是旧知识分子将辫子与名节视为一体,宣称“头可断,辫不可剪”,以为留辫子正是义士节操的标志。“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是春秋末年晋国人豫让的名言。民间传说,豫让为报答知己,漆身吞炭当刺客,故事就发生在今太原市赤桥村。赤桥村有个清光绪十年中举的刘大鹏,清末被选为山西省谘议局议员,民国元年被推举为太原县议长时遭人剪掉半截辫子,他耿耿于怀,在日记中多次写道:“因被贼剪发,力辞其职”,“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莫能食其肉而寝其皮,为此生之大憾。今将一年,发长颇高。”他不承认民国,刻意把中华民国二年写成“大清宣统五年”。年7月1日,张勋率辫子*在北京搞复辟,刘大鹏闻讯记下“午后言旋,一路之人闻宣统复辟,欣欣然色喜而相谓曰:‘今中国之大权仍归旧主矣,何幸!’”刘大鹏算是当时的“国士”了,引“辫子”为知己,在剪辫一事上可谓“现代豫让”。(二)数百年形成的习惯势力。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人人皆有保全从众心理。统治者变幻大王旗,*治不稳定,老百姓则怕复辟势力卷土重来。太原举义遭到清廷的反扑,民*撤出城后,原来的满清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府官吏立即补服顶戴重现街头,太原人心惶惶,一些盘起来的辫子又拖在脑后。*治上的风吹草动都要祸害百姓,谣言蛊惑搞得人们续接辫子以求保命,怕民国靠不住。长期的生活习惯,经不起否定之否定的折腾,人们又把当初抵剃发留辫的理由端出来,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由拒绝剪辫子。剪掉辫子,母亲嫌儿不顾死活,妻子嫌郎不僧不道,总之,又不像是正经人了。于是,社会上有声嘶力竭求饶留辫者,有哀号痛哭谓无颜归家者,各地抵制剪辫事件时有发生,一时传有“袁世凯,瞎胡闹,一街和尚没有庙”,更有人戏改唐诗嘲讽:“垂辫离家剃辫归,衣冠无改首毛催。夫人相见不相识,笑问喇嘛何处来。”(三)趋利逐末的经济势力。晚清冠盖人物曾议论要剪发易服,然而,没想到牵涉出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争论。因为,换服装穿戴势必要弃本土布料而用洋布料,这对国货生产实是一大摧残,于是,折衷主义出现了,将“易服”置之一旁只谈剪发了。但仍遭到商家的反对,因为剪去辫子的人都不戴中国硬壳瓢帽、不买假发辫和发辫饰物了,于是,商人们大起慌恐,向清廷请愿说:“万不要下令剪发,以致妨害我们的商业。”运城的革命*人景梅九嘲笑,这是误把头颅当成是为帽子而长的;太原的遗老刘大鹏则记下,“薙发匠言:今冬剪发令严,乡村人民剪之殆尽,而生意因之大减,所得工资已不足糊口矣。年关已到,外债已逼,工活窘迫,债莫能偿,何以卒岁,闻之不禁怆然。”剪不剪辫子都关系着社会经济利益,看似得失各半,实际上还是五台县郭家寨村的郭廷兰(年生)说得透:“留辫子对有钱的人来说,梳得光光的系上丝线头绳,好像是个讲究。对穷人们来说,却是个负担。贫下中农常年不洗头,头发里绣满了土,多少天梳一次,梳也梳不动,两口子互相梳头,常有责备对方不好好梳的怨言。”剪辫子终究对大多数人有利。革命起义的剪辫容易,移风易俗的剪辫却要艰难曲折多了。由于种种的原因和阻力,民国初年山西的剪辫子集中在太原等城市,广大的乡村仍有众多的留辫子者。年来山西旅游的人记有所见:“男子发辫尚存,民国初,强迫剪者三分之一,至今复留,长四寸许,捆以绳,俗名砂锅把,取形似也。”就是说,当时山西的辫子呈现的存量不少、减量复增,全国的状况也大致如此。剪掉辫子,头上没个盖的,手里没个抓的,民初纷乱,一时痛苦地生活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使许多人对辫子恋恋不舍、欲罢不能。

4

四、辫子的末梢时光

辫子最后的挣扎出现在年7月,张勋率*五千进京,手端辫子当威权证,横冲直撞狼奔豕突,遭到举国痛斥而失败。这时,辫子们才知道不是和尚没有庙,而是自己找不见“庙”——大清国不在有五年多了!张勋复辟将辫子的反动性暴露无遗,也使尽了辫子最后的气数。辫子在山西的末日到了。同年9月,掌握山西兵权的阎锡山又被北洋*府委任为山西省省长。集*、*、民、财大权于一身的阎锡山新官上任三把火,施*纲领开篇即言“晋民贫苦极矣!”“比年以来,海内多故,丧乱迭经”,“驯至共和已将六年,民力毫无进步。”他以实施“六*三事”(水利、蚕桑、种树、禁烟、天足、剪发与种棉、造林、畜牧)为突破口,抚绥全晋兴利除弊,其中剪发即为山西一大*事。许多人以为清朝已覆灭六年,洪宪称帝、张勋复辟统统梦碎,借辫子还魂已无意义,“发之剪留,似属无关轻重”。但阎锡山认为:“剃发垂辫,前清何以定为必行之令?诚以就形式之改移,定人心之趋向,固有深意存乎其中也。乃山西自改革以来,蓄发仍旧,此等污俗,岂容保存?苟不强迫剪除,奚以作新民而袪恶习?”剪发非小事,实与“国家体制所关”,定人心趋向,是袪其痼疾、大裨民生、振刷国民精神的大事情,“非以官力积极提倡,不足以树风声而资振作。”山西剪辫运动分官学商三界剪辫、全民一律剪辫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时间自年9月至同年12月底,为山西官学商三界剪净发辫阶段。年9月25日,山西颁布了《剪发规条》(也称剪发十条),主要针对官、学、商三界,规定出各界剪净发辫的最后期限:官——在一个月内全部剪发。对象包括各官署及其他公立机关服务人员,由该管官长负责诫令剪除。不服从者,罚以1-3个月薪俸,并停止职务。不剪发的帮工人员,予以开除。学——在两个月内全部剪发。对象包括各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由该管县知事诫令剪除。不服从者,教职员工罚以1-3个月薪俸,并停止职务;违规学生,罚其父兄0.5-2元,否则,开除该生。罚后仍勒限一个月内剪除,再不听者,加倍罚之。商——在三个月内全部剪发。对象是各城镇商人包括商铺首领、铺伙人员,由该管县知事诫令剪除。不服从者,罚商铺首领5-10元、其他铺伙1-5元,罚后仍勒限一个月内剪除,再不听者,加倍罚之。对于除官、学、商三界以外其他未剪发人民,由该管县知事责成各宣讲员,切实宣讲,劝令剪除,暂不定时间限制。剪发运动采取属地管理,各县知事在警诫督促施行中掌握奖惩权,对于本地士绅、学界、商界中提倡和协助办理剪发异常出力者,可以呈请省*府分别颁授匾额、奖章;对于本地如有奸人匪徒因剪发造谣惑众者,要捉拿处办。县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受省*府的监督奖惩:凡县长办理剪发,依限报竣,经实察员查明无异者,分别予以记大功、记功、一等至三等名誉奖章;否则,分别予以减俸、记大过、记过惩戒。减俸期为1-3个月,减俸数目为月俸的10%-33%。绝大多数县长情绪高涨,在表功显能的同时还埋怨:自民国元年至今六年间,*府屡次颁布剪辫文告法令,然而“人民置若罔闻,此时若再松懈,永无剪尽之日。倘只办学、商,恐民间误会,讹言繁兴。城镇商旅,因之裹足。学校招生,亦多规避。于*教前途,极有关系。”“人民狃于积习,若任其自由剪除,恐终无去尽之日。”一些绅士和地方上的办事者、村长等也纷纷函报建议:只定官、学、商剪发,不定一般人民剪发,似有轻民之意,不如将士农工商一律看待,不分高低要剪都剪,等等。总之,从上到下求战心切,自我施压,纷纷表示要乘势而上迅速扩大成果,“应将其他人民勒限剪发,以期普及。”“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剪发成绩出乎意料地好,“具见今日多数民人,已咸知蓄辫为害,自愿剪除。此真晋民知识开通,程度加高之征验。”阎锡山不胜欣喜,于年12月29日发布命令,要求全省所有人一律剪发,“今既定为全体一律都剪,则吾乡人必能欣然乐从。”具体期限和办法由各县自行制定,“总期咸与维新,如期报竣。”第二阶段,时间自年1月至年7月底,为山西全民剪净发辫阶段。先前剪发十条主要针对官、学、商三界规定了分期实行要求,并未对一般人民剪发设限,剪发运动也无阶段之分。阶段论是在实行过程中,形势一派大好,由基层*权自下而上提出来的,各地县长尤其积极踊跃。阎锡山岂甘人后“作群众的尾巴”?他解释道:前一段未对一般人民设限剪发,是“留此伸缩余地,以待各知事奋勉图功,非谓人民不必勒限也。如止官、学、商三界剪除,放任其他人民自由,尚复成何*体?”进入全民剪辫阶段,省里最初是要各县自定期限,因各地情况参差不齐,省*府统一规定“各县限至二月底,无论何项人民,均须一律剪净”。划定这一时间期限,有其合理性:此时正进入冬季“防疫期内,发辫长拖,纳污藏垢,实与卫生有碍”,而剪发利于防疫;戊午年()春节将至,山西民俗讲究“有钱没钱,剃光过年”,接着是“二月二,龙抬头”,也是全民都欲理发的日子。但事情的发展、工作的推进,并不是想当然的。首先,过高地估计了第一阶段成绩,把民国成立六年以来的剪发成绩,都简单归功于三个月的工作了;其次,过度地相信基层的汇报,没有认真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再次,缺乏第一阶段分门别类、分步进行的原则,而是限定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对全省人民不分地区、不分年龄统统实行“一刀切”。因此,第二阶段的工作推进要比想象的困难,不得不延长时限。年5月21日,阎锡山又发布《训令三道尹各县知事限至本年七月底凡属人民发辫应一律剪除尽净文》,“限至七月底,一律报竣。并将已剪尚留二三寸短发之人民,勒令推光或剃光。届期,本署派员实察,以觇成绩。如有发现蓄发之人及已剪而尚留半截短发之人,均以办理不力论。”第二阶段剪发运动更加强调属地管理责任,尤其在与他省毗连的县份,“勿论何省人民,但入县境,严饬剪发队强制执行。不得借口他省客民及省令参差,稍形松懈。”由官吏、绅士劝导员、警察等组成剪发队,借重*警在城关哨卡剪除辫子。民国初年警察剪辫子

清代人洗头结辫子

5

五、咸与维新的经过

经过两个阶段的工作,剪辫运动取得巨大成效,其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一)推广先进办法。山西省公署总结出河东各县的工作办法,要求全省向他们学习和借鉴。河东道的办法主要是:由县长拟定剪辫限期,张贴白话文布告,并传谕各村长及其他首事人等,令各乡村如限自行剪除;在县长的负责下,分工分责推进官学商剪发,如,责成商会督促商人剪发,责成劝学所、教育会督促学界剪发,责成城乡区长督促各村人民剪发;分区派请当地有德望的绅士耆老连同宣讲员、警务人员组织剪发队,一边宣讲,一边排查,对到限未剪者,强制执行;县长亲自下乡抽查,奖勉早剪者,惩罚未剪者,严拿惩办造谣惑众者以除民害等。(二)督促重点地区。“省城为各县观瞻所系,尤应提前办理。”阳曲县衙与山西省署同城,因此,阳曲县被誉为“三晋第一县”,可谓全省首善之区。阎锡山特别重视省城剪发进展,要求“所有省城内各色人等发辫,亟应令行该县勒限剪除净尽。凡有外来拖辫之人,务须立令剪除。仰即切实办理,以重卫生而资表率。”平定县是个大县,县境内大小村镇余处,各类学校近所,剪发任务繁重。该县县长报告称“恐非短小期间所可奏效”等情,阎锡山搬出汾城县的模范事例,训斥他“迹近借词推诿”,并威胁要追究相关责任“责望于贤有司”。冬季,晋北地区流行疫病,各县趁此办理防疫之时,县长虽不能下乡劝诫,但仍应兼顾剪发,要晓谕各村,责成村长实行办理。防疫期内,尤应注重卫生,凡宣讲员、调查员均兼负促令人民全行剪发之责任,各县县长不得借口疫务推诿敷衍、自误考成。(三)复查模范地区。新绛县呈报“该县人民发辫,一律剪除净尽。”阎锡山高兴地批示道“该知事实心任事,提前报竣,洵堪嘉许。”即派员实地复查,复查报告云:该县普通人民五十岁以上长拖辫发者,城内数见不鲜,四乡如泽掌、泉掌两村尤多。甚至剪而复留,年无老幼,多捆以绳,且有系红绿色者。此种怪象,该县幕友亦曾目睹等情到署。查,该县呈报剪发,迄今将近三越月,城内尚复如此,四乡不问可知。该知事虚饰于前,已属咎无可辞;兹复懈怠于后,以致剪而复留。怪像百出,实属不成事体。经过复查,这种“不成事体”的地方在全省远非新绛一县,其中包括阎锡山表扬过的汾城县鲁县长。阎锡山尴尬地批示道:“该知事向来办事尚属认真,如以上进之心反为受过之举,亦非本省长爱惜之意。”责令对虚饰伪报者追责惩处。(四)罚款和罢免。全民剪发,重在劝导。罚款是行*执法的一种辅助手段,只能选择极少数顽固抗拒执法者酌予科罚,以儆其余,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和官员本末颠倒,把罚款当成目的,借端扰民害民现象时有发生。罚款是针对大众,罚没款归执法者分配使用,收支一条线滋生官场腐败,引起民众不满。法不责众,治国在于治吏。事实上,对于推诿敷衍、办事不力、剪发效果不佳的县长,给予记过或即行撤任的处罚才是正道。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太原县县长任丽田系前清举人出身,一向对新*消极应付,但是一听到阳曲县县长被撤任,顿时“悚然恐惧,亦于去日亲自下乡剪发,而吾邑人民之发存留者无几矣。”对官吏的处罚最易见效,极大地推动了各地的剪发。(五)验收清尾。验收核查工作要填写《XX县剪发查报表》《查报各县剪发一览表》等表格。要由各县县长、省*府特派的实察员亲笔填写,具体要填写出各乡镇蓄短发者、留长辫者个人姓名,进行自评考评打分、鉴定功过备考等。填表具结、评功颁奖,标志着一项活动了结。年3月13日,山西省向大总统呈报:官、学、商三界于年1月剪清,普通人民于年7月底剪尽,“其交通便利地方、外来商民,间有仍垂辫者,亦令不时查察,饬令剪除。”年,山西省不再把剪发一项列入考核内容,以后连续几年只是派员随时考察,“以防故态之复萌。”吾邑实行剪发一月有奇,警佐下乡,警兵到村,莫不剪人之发。哀哉!发辫何以不幸遭此灾殃哉!夫发辫为清家之国粹,清室倾覆于今六年矣,而发辫尤存,到今被剪也固宜。呜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亦天意使然,于人乎何尤?——太原县刘大鹏年1月18日的这段日记,记下了“辫子”在山西的末梢光景,叹出了“辫子”无可奈何的哀婉衷曲。

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图为年代任全国*协委员时照片

6

六、从此可以昂头露顶

民国十一年(),清废帝溥仪剪掉了自己辫子,总算给历史交代出中国“辫子”净绝的时限标志。失庙的辫子们,连自己顶礼膜拜的大“和尚”都还俗了,可山西的辫子还未剪清。档案显示,在呈报全晋已剪清发辫后的几年里,山西省*府仍数次电令警务处严查太原的剪发情况:剪发期限,已逾多日。省垣为首善之区,尤应早日剪清,以资模范。乃近查各界人等,蓄留短发者仍数见不鲜,殊不足以肃观瞻而资表率。为此,合行该处长迅饬巡警,严密搜检,毋稍疏漏。省城尚且有漏网的发辫,更遑论剪净乡下百姓的发辫。郭廷兰回忆道:“我村郭温喜老汉始终没剪,他摇着头,甩着那不到一根筷子长的辫子说:‘我是清家的百姓,死也不能剪辫子!’因为大多数人都剪了辫子,他年纪大了,所以也没人理他。”直到民国三十八年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挖壕筑碉征用的民工中仍有脑后拖辫者。对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鲁迅曾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于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鲁迅同样给予了高度的激赏:“假如有人要我颂革命功德,以‘舒愤懑’,那么,我首先要说的就是剪辫子。”然而,在剪掉辫子多年,鲁迅何以自年起,又接连写出多篇痛斥“辫子”的力作?原来是这年发生了一件事:北京女子高师校长毛邦伟不让剪发女生入学。身为教育部佥事兼该校教师的鲁迅为此疏通了几回,无成效,“到这时,我才知道虽然已是民国九年,而有些人之嫉视剪发的女子,竟和清朝末年之嫉视剪发的男子相同;校长M先生虽被天夺其魄,自己的头顶秃到近乎精光了,却偏以为女子的头发可系千钧,示意要她留起。”鲁迅感慨系之,写下了《头发的故事》等。

鲁迅《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镞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绝不是为庇护自己的学生才嘲讽同事的,他是为中国妇女的解放而怒争的。鲁迅的批评发人深省,也带出一个问题:辛亥革命开启的剪发运动与中国妇女的关系如何?准确而完整地讲,辛亥革命开启的剪发运动,是没有性别、年龄、阶层、地域、族群限定的咸与维新运动,是“五族共和”全社会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妇女也可剪发当属个中应有之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人们为了与清代剃发留辫相区别,把“剪发”称“剪辫”,以致剪发——剪辫——男子剪辫——成年男子剪辫,意义越来越狭。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要对清代剃发留辫作矫正,因为成年男子的发辫太富有时代*治意义了。但这不该是忽略或剥夺女子剪发权的理由。然而,现实社会对女子剪发极为严酷。在北京,学校校长自己秃头,却不许女生剪发。在山西,男子剪辫后留发二三寸仍须剪短,也不许女子剪发。年,平遥籍的历史学家侯外庐致信民俗学家江绍原,称:晋中还盛行着女子留头的风俗,女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为了将要‘梳发’——俗名,指将辫子改梳为任何类似妇人的样子——的原故,便把头顶四围的短发一齐留下不剃了,叫做‘留头’。女子到‘留头’,家里人把她藏禁起,困守‘闺女’的生活,不得越闺门外一步。”女子越出闺门会怎样?年春,革命家贺昌的妹妹贺毓秀报考太原女师,只因剪了发,校方不予录取,秘密共产*员王瀛以学联主席的身份疏通了几回,*团组织就此发动青年抗议,校方才勉强让她入学。但到了国共分裂时,贺毓秀等剪发女生又被清出校门,连行李都不让带回家去。贺毓秀跑到武汉找哥哥,贺昌说她“年龄太小不适合住*事学校”,打算派她去苏联学习。后因宁汉合流,形势大乱,贺毓秀未能赴苏学习,她回到山西报考省立第一师范,校方称“只收长得漂亮的”,暑期只录取了6名女生。“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同理,在任何社会变革中,妇女解放的程度也是衡量利弊得失的一把天然尺子。妇女解放是社会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全社会解放同步的。辛亥革命开启的剪发运动,何以摒妇女于剪发之外,尚不及隆裕太后的“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发”宽容,仅仅允许男子的狂欢,就足以证明民国仍属男权统治社会。在这场有着历史局限性和革命不彻底性的剪发运动中,中国妇女吃过太多的苦头,剪发的妇女难出门、难上学、难就业,甚至要被砍头。《西行漫记》中就提到国民**“围剿”苏区,见到剪发妇女就认定是赤色分子,要枪杀;日寇“扫荡”抗日根据地,见到剪发妇女即断定为“女八路”,更是杀无赦。在这样的社会中,剪发走出家门,不投身于社会革命而期冀求得解放的妇女,都回避不了《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和《伤逝》女主人公的命运。剪头上辫易,剪社会辫难,剪心中辫更难。几百年的辫子统治,不仅盖在人们的脑勺上,而且根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牵扯着“*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农民的四条极大绳索。”因此,“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辛亥革命,即使在剪发运动中也不可能取得彻底胜利。然而,它毕竟“推翻了清朝*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今天,告别辫子时代已经一百多年,如果淡忘了对它的认知,那就感受一下山西剪辫第一人景梅九初次剪发时的欢欣:拿起剪刀来,一下子便断了那三千烦恼丝,接着,把剩下的顶上覆发也修光了。一霎时,对面镜子里现出了一个光头和尚来,自己也不觉笑了,又醍醐灌顶地一洗,更觉得爽快。抱着头,回到学校里,同学看见,也有冷笑的,也有说好的,也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也有说剪了发就是革命*的。七言八语,说了一大片。那时也顾不得许多,正是笑骂由他笑骂,爽快我自当之。剪发,何尝没有掀起盖头来的意义!PICS

来源:映像PICS

发布:华夏文化融媒体中心

责编:明德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剪辫史话掀起你的盖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