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人为何将13岁的少女,称为豆蔻年华
TUhjnbcbe - 2024/3/3 16:20:00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这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河中之水歌》中描写女主人公“莫愁”的诗句。诗中的莫愁,是一位美丽精致的女孩。在那个年代,女子很早便开始打扮自己,为的就是在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好的郎君。在当时,女子到了十二岁,就要开始在头上配戴钗子,因此在后来,人们则用金钗之年来代指女子十二岁。事实上,除了金钗之年外,在我国古代,还有许多用来代指女子各个年龄段的词语。例如在《礼记》中就有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也就是说,女子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结发,并用笄贯之。而从这时开始,就表示女子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有一个特指女子年龄某个年龄段的词语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听说过,那就是“豆蔻年华”。豆蔻年华在古代一般指的就是女子十三岁。实际上到了今天,人们也经常这么形容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子。那么大家肯定有多疑问,为何豆蔻年华,能够作为女子13岁的代称呢?豆蔻到底是什么?又有何深刻的含义?首先我们要知道,豆蔻是何物。实际上,豆蔻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同时也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如今,在许多的史书典籍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她的身影。《本草纲目》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凡物盛多曰蔻。豆蔻之名,或取此义。豆象形也。《南方异物志》作漏蔻,盖南人字无正音也。今虽不专为果,犹入茶食料用,尚有草果之称焉。《金光明经》三十二品香药,谓之苏乞迷罗”。可见,豆蔻不仅仅能够是一种中药,还经常被古代的人们当成是香料,甚至用来泡茶。而豆蔻与年轻的少女联系到一起,则是因为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中年时期的诗人杜牧,落魄扬州,在当时结识了一位青楼歌姬。大和九年(年),杜牧终于升任监察御史,这也意味着两人即将分别。在临别之际,杜牧作了一首《赠别》,来表达离别之情。“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在诗中,杜牧将十三岁的歌姬比作是枝头的豆蔻,认为在扬州城的十里长街中,所有朱帘翠幕中的佳人美女都不及眼前的这位少女美丽动人,可见两人感情的真挚。而在杜牧的这首诗之后,豆蔻,便成为了十三岁女子的代称。那么为何人们会将豆蔻比作十三岁的女子呢?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南方的一些地区,豆蔻花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就是含胎花。因为,豆蔻花生长在枝叶之间,开花时花瓣也不会大开,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征,豆蔻花也经常被拿来比喻女子的处子之身。所以,才有了用豆蔻代指十三岁少女的说法。而除此之外,豆蔻花一般在4-6月开放,此时正值初夏时节,一朵朵豆蔻花含苞待放,在花苞的顶端,还有一抹淡红。清晨时分,露珠点缀枝头,美艳动人。而十三岁的少女,也正如这豆蔻花一样,在人生的初夏展现自己的美丽,白洁纯净,含苞待放,娇艳欲滴,正是一生当中最美丽的阶段。所以,用豆蔻来比喻女子十三岁的纯洁美丽,再合适不过。事实上,除了豆蔻年华之外,在我国古代用来代指女子各年龄阶段的事物还有很多,例如“桃李年华”,代指女子二十岁的年龄。“花信年华”,代指女子二十四岁等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人民,从生活实践当中,感悟自然,感悟人生,将不具生命、不具情感事物,不断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从而赋予了它们更深的含义,而中国文化,也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发展壮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为何将13岁的少女,称为豆蔻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