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苏州最有情调的小镇黎里名人知多少中
TUhjnbcbe - 2024/3/5 17:04:00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中国江苏网讯(梅源)地处江浙沪交界处,距苏州市吴江区东南30公里的古镇黎里,与同里、织里、古里共称江南“四里”。据说,它曾是宋朝的一方集市,明朝时又变为镇。那里弥漫着宁静的气息,与青石板路相映成趣,没有人影憧憧,却只有韵味深长的江南情调。

南宋以来,黎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有状元1人,进士26名,举人61名。南宋时有赵磻老、魏宪和魏志,有特奏名状元魏汝贤;明代有凭外交安抚安南国的太常寺少卿凌信,有著名女画家汝文淑;清代有工部尚书周元理,搅入杨乃武小白菜案的浙江按察使蒯贺荪,编写《黎里志》和《黎里续志》的徐达源和蔡丙圻,抗击沙俄的爱国将领张曜等等。明清时期,黎里镇更有"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富家望族。

近现代著名人物更多,年创办吴江第一所女学的倪寿芝,袁世凯复辟时宣布吴江独立的殷佩六,爱国诗人南社主帅柳亚子,中国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国际大法官倪徵燠,中共早期妇女领袖张应春,“是医国手”(孙中山语)金诵盘,水利专家汝贤,农学家倪慰农,翻译出版家蒯斯曛,教育家柳无忌,竹刻家徐孝穆,还有南社、新南社社员蔡寅、朱剑芒、毛啸岑等也有都相当的知名度。

柳亚子(年—年)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又号稼轩,又字亚子。后为了统一名号,便用亚子。江苏吴江黎里镇人。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

年轻时候的柳亚子站在辛亥革命最前沿,意气风发。中年的柳亚子成熟稳重,作品无数,著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南社纪略》等。晚年的柳亚子与毛泽东结识为老朋友。他们相互赠诗有《赠毛润之老友》、《沁园春●雪》。

殷明珠(—)原名殷尚贤,中国第一代电影女明星,江苏吴江黎里人。殷明珠主演了中国第一部爱情片《海誓》,从此一举成名,被誉为上海滩女明星第一人,改变了当时电影多男扮女装的局面,中国电影也由此开始了由女性担任女主角的历史。她在画家丈夫但杜宇的主持下,主演了20多部无声电影。

殷明珠,出生于黎里的书香门第。自小对形象、线条、色彩有着极强的感悟。5岁便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她是当时黎里“洋学堂”中最为突出的一位。敢于抛头露面,敢于发表意见,豆蔻年华的这颗明珠,已悄悄闪耀出她的光华。

后来,殷明珠进了上海中西英文女校,成为“首席校花”。踏上社会后,更是名动洋场的风流人物,人们称她为F.F女士(FORIGNFASHION),意为“洋派”人物。机缘巧合下,殷明珠结识了她的伯乐——但杜宇,也是她一生的伴侣。他们合作拍摄的处女座《海誓》让殷明珠一举成名。

其后,在但杜宇的支持下,殷明珠主演了很多部电影,主要有《阎瑞生》、《红粉骷髅》、《盘丝洞》、《重返故乡》、《媚眼侠》、《画室奇案》、《豆腐西施》等。

因惦念黎里家乡,殷明珠斥资在家乡修建西式洋楼,落成时从上海乘轮船回乡参加庆典。回程时,她发现从镇上到码头尽是窄窄的泥路,码头也很简陋。于是拿出银元给镇长为镇子修建码头,铺设石子路。

当殷明珠最后一次回到孕育她的故乡黎里,已经75岁高龄。居留半月,会见了亲戚朋友,拜访了邻里乡亲,巡访了儿时的种种足迹,感慨不已。

张应春,黎里葫芦兜村人。少年时代的她就很有胆识,激昂痛斥袁世凯倒行逆施的罪行,引起了柳亚子的注意,对其暗暗称赞。

年,张迎春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向封建势力挑战。随后,在柳亚子的引路下,她踏着五卅烈士的足迹,在反帝斗争的风暴中跌打滚爬,不断受到革命理论的武装。

年,张应春创办了《吴江妇女》月刊,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三●一八”惨案后,她冒着危险在游行队伍中向群众演讲。

27岁时不幸被捕,在狱中惨遭杀害。她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真理,为推翻旧礼教、打倒*阀、争取平等自由而奋斗。她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张应春故居,坐落于黎里镇黎星村葫芦兜。这是民国时期所建民宅,现存平房3间,坐北朝南,为硬山头五路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现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烈士故居今犹在,红色血脉代代传!瞻仰张应春故居,在一砖一瓦间,一器一物中,仿佛能看到她曾经的生活。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扼腕,一种敬仰。

张应春烈士墓,靠近张应春故居,在黎星村北莲荡滩,国道以北约米。该墓年筑成,入葬时,梳妆盒代首,还有帽子、衣裤、鞋袜等遗物。年扩建。年,张应春烈士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曾先后被确认为吴江区和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州市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和苏州市国防教育基地。

在文学界,茅盾文学奖的分量及影响力,是无人不知的。它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是很多文学创作者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年,一部长篇小说《繁花》横空出世,反响强烈,那绵密的、繁花着锦的独特文字,让人们记住了金宇澄这个人。他凭借此部作品,成功荣获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而这位文学界的“潜伏者”,祖籍就在黎里,他与故乡黎里有着不解的情缘。

正如作品《繁花》一样,在金宇澄的每一本书上,他在作者介绍一栏都写着自己是吴江黎里人。虽并未在黎里长大,但是其祖辈世代生活在黎里,而他也始终认为,自己的身体里流淌着黎川的血脉。

金家明代时迁居到震泽、南浔交界的杨墅兆村,在金宇澄曾祖母一辈时迁到黎里。金家的宅院位于黎里镇耶稣堂以东,下岸临河,属四进宅院,基本为清代建制。因为年久失修,宅子破乱衰败,唯有幽深的弄堂还在,上面钉有一块门牌“中金家弄”。

弄堂的方砖踏过几代人的脚步,金宇澄的祖父、叔祖父、父亲、叔父等,都在这里求学交友,成就了别样的人生。有的人成为了革新派人物,有的做了知名律师。翻开黎里镇志和吴江抗日史料,不乏关于金宇澄父亲的传奇故事。

有一位读过《繁花》的读者曾对金宇澄说,“金宇澄,你的感情维系不在上海,在苏吴这一块,我发现你只要一写苏州,一写黎里,文笔就放慢了”。这一点,金宇澄颇为认同。

在父亲九十岁那年,金宇澄三代人三辆车,沿着沪青平公路、朱家角、金泽、芦墟,回乡探望故乡黎里,在金家老宅里驻足很久,怀旧之情浓到挥不去、化不开。

作品《繁花》里,虽用的是上海话,但金宇澄认为是受到苏州腔影响后的上海话,里面或多或少有吴语的影子,他在写这部小说时,脑海里的说书先生就是说苏式吴语的父亲。

而在作品《回望》里,金宇澄有大段描写黎里的片段。在他笔下,黎里的市河是安静的,又有着曾经繁盛的历史。金宇澄还专门以家乡黎里为主题,写了一部4万多字的非虚构作品《火鸟:时光对照录》。在这篇作品里,他用父亲的通信、审迅笔录、书摘等资料,讲述了父亲在黎里参与抗战情报工作的历史。

黎里古镇有八大姓氏,很多都是书香门第大家,从中走出了不少的文化名人。而新中国的第一位国际法官就出自黎里,他曾参加东京审判,力挽狂澜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就是令人心生敬意的倪征燠先生。

倪征燠出生在黎里的书香门第大家庭中,其家风开明。22岁时,他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又留学美国,获得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法学期间,他如饥似渴研习西方法律,掌握了深厚的法学知识。

回国后,倪征燠实践了幼时想要当清官的梦想,在上海特区法院当法官,任职达八年,一直从事着涉外案件的诉讼。很多时候他为了写判决书日夜不休,通宵达旦,维护着自己祖国的法权。

东京大审判是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对战败后的日本的制裁。这场关系民族尊严的重要审判就有倪征燠先生的参与。在大审判进行到半年的时候,中方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加上日本战犯配备了资深的美国辩护律师,使中国陷入困境。

在面临着日本战犯有可能逃脱罪行指控的危机时刻,倪征燠出任中国检查官的首席顾问,成为参与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中国主力法官之一。

当时日本陆*上将板垣征四郎扬言提出了长达48页的书面证词,来证明“满洲国”根据“民意”成立的,七七事变后,他始终主张从中国撤*。

但倪征燠根据日本御前会议文件、内阁会议文件、密电、动员令等重要材料盘问反驳,面对大量铁的事实,最终板垣无话可说。在这种历史性的时刻,倪征燠用坚定的行动与勇气,捍卫了国际公义与民族尊严。

倪征燠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法学。他是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建设者,起草了中国第一部《海洋法》,他是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的第一人,他的一生亦是对百年中国司法进步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倪老被调到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任法律顾问。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后,倪征燠多次作为代表出席国际海洋法大会;年,倪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资深的阅历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国际司法界最高荣誉的国际法官。

在海牙国际法院工作是忙碌又枯燥的,但是当时已经八旬高龄的他依旧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厚厚的案卷里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他知道作为一名国际法官,要超越国家利益之上,才能取信世界。他做出了很好的垂范。

从国际法院卸任回国后,他继续担任外交部法律顾问和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并参与很多中国领海相关的法律事务中来。他是真正的法学大家,也是一代大师级人物。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州最有情调的小镇黎里名人知多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