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是风靡全网络的爱情金句,基本上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其实,这句话是从一千多年前杜牧的赠妓诗中演化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很多人都知道,《其二》也是千古经典,但是知名度略逊于《其一》。
赠别二首
杜牧?〔唐代〕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其一》主要写人,盛赞了少女歌妓的美貌,《其二》主要抒情,写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悲伤和痛苦。
《其一》首句“娉娉袅袅十三余”写歌妓的体态和年纪,她的身姿轻盈美好,她只有十三岁多一点。总结成四个字就是,年轻貌美。
次句“豆蔻梢头二月初”紧承上文,把歌妓比喻成一种植物,说她就像那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鲜嫩可人。
三句和四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这名歌妓的无与伦比。春风吹拂的扬州城里,十里长街上,所有卷起珠帘的女子,都比不上她。
其实,《其一》中虽然没有明写,但是读者可以合理推断出来,那就是诗人对这名歌妓十分喜欢和爱慕,只有如此,才会觉得别的歌妓都不如她。说点实在的,扬州城中那么多粉黛娥眉,不可能都不如她,只不过诗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才会如此夸赞她。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不能说不合理,而是一种艺术。毕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的主要任务是抒情,而不是科研。大多数时候,诗歌的主观性大于客观性。
接下来看看《其二》。
《其二》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主要是以无情写多情,诗人明明对歌妓感情很深,但是因为要分别了,他笑不出来,看起来就好像很无情一样。
次句“唯觉尊前笑不成”紧承上句,解释了“多情似无情”的原因,这是因为在送别的宴席上,诗人对着酒杯笑不出来。这说明,他的内心十分悲伤和痛苦,哪怕强颜欢笑也做不到。
后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也是千古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蜡烛也有内心情感,为我们的分别感到痛惜,替我们流泪直到天明。
事实上,蜡烛是没有感情的,它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是因为诗人内心因为离别而伤感,才觉得蜡烛也在为他和歌妓的分开哭泣。这就叫做因情生景,本来一般人不会觉得蜡烛在哭泣,但是内心悲愁的人就特别容易这样认为。
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跟杜牧的这两句也有相似之处,而且二人还合称“小李杜”,比较有趣。
杜牧的《赠别二首》就这样介绍完毕啦,两首都是千古佳作,在我这里,优秀程度是不分伯仲的。你更喜欢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