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代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为何十三四岁就要嫁人?原因让人愤怒
每位女孩最美好的年纪就是豆蔻年华的时期,也就是十三四岁的时候。在现代生活中,十三四岁的女孩还在学校里读书,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对异性有好感的话,会被家长和老师侍卫早恋,然后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组织他们早恋。然而在古代的时候,这些在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差不多已经嫁人了。
关于男女结婚年龄的相关法律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男性年满20岁就可以娶妻。而女性到了十五岁就可以出嫁了,还规定女性在二十岁之前就必须出嫁。后来到了战国时期,国家法律又将女子出嫁的年纪减小了五年,也就是女性在十五岁之前就必须嫁出去。
虽然后面的朝代法律规定的女子出嫁年纪都稍微有所改变,不过都在十五岁左右。延续到汉朝的时候,法律上还增加了一条规定,那就是如果女子在十五岁之前未出嫁,就会给这户人家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对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这些农民家庭就只能在十五岁之前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看似不合理的规定呢?原因让人愤怒。在古代的时候,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繁荣最主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因为社会发展需要劳动力,大规模战争需要军队战力,而这些都是由男性组成的,也就造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甚至只被当成了生产的“工具”。所以才有了延续到后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体现女子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也表明历代女性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好在今天的社会法律逐步完善,注重女子的身体健康和思想独立性,规定女子要满二十岁才能结婚。保护女子的社会地位。各位读者看到这里有什么想法呢?在下方留言告诉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