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用“黄花闺女”比喻未婚女孩儿?黄花究竟是什么花?
中华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经常一个字能够表达很多意思,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已经将这些文化丢失了,很多字的含义知道的人在渐渐变少。在古代的时候,人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用一个特定的词语来代替,比如人们用“垂髫”来表示儿童,“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未婚女子就用“黄花闺女”来表示。
前两个很好理解,“垂髫”的意思是头发下垂,没有束起来。因为古代的时候,人们无论是男女,头发都是梳起来的,只有儿童因为头发短而稀少,因此不束发,因此“垂髫”通常就代指儿童。
“豆蔻”是一种草药,它的花并不会完全开放,一直是含苞欲放的样子,看起来像是将要成熟而未成熟。而十三四岁的女子,正式处于这一阶段。因此古代的很多诗歌就用豆蔻来代表十三四岁的妙龄少女。
至于为什么用“黄花闺女”来代表未婚女子,这就比较有争议了。对于“黄花”这一词,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黄花”是指菊花,因为菊花通常是黄色的。而菊花又是贞洁的象征。古人的贞洁观念非常强。未婚女子必须严守自己的贞操,因此将未婚女子称之为黄花女。
另一种说法是黄花菜。我们经常说“黄花菜都凉了”其中的黄花与“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是一种意思。最后一种说法是,“黄花”是古代女子脸上的一种装饰,叫做花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对镜贴花黄”这句话,就是这种东西。
对于往脸上贴黄花这种装饰有一个典故。相传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有一位女儿,长得非常美丽,被封为寿阳公主。一天,寿阳公主闲暇之余,躺在走廊下休息,当时正是梅花开的时候。正好几片黄色的梅花花瓣飘到了公主额头上。
宫女们见到之后,简直惊为天人,感觉额头上有了花瓣的公主更好看了。从此之后,寿阳公主就将梅花花瓣贴在额头,因此就有了后来的梅花妆。从此之后,民间的女子也纷纷效仿,从此贴黄花在少女中间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妆容。
由于一般都是未婚少女才会这么打扮自己,因此人们就用“黄花闺女”来形容未婚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