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进入酒店的电梯,你可能会遇到一个歪果仁,或者是一群歪果仁。
他们操着流利的英文或者某个小语种,在咕噜咕噜着你听不懂的专有名词。
走出酒店的大堂,进入街道,映入眼中的是充满了西式风情的建筑。
那些上个世纪就已经伫立在这座城市,并且经历风雨与炮火的老砖老瓦们,比你的年纪还长一大半,仰头看它们,只觉得伟岸又巍峨。
行在街上,擦肩而过的,可能是几位欧洲的大婶,胖大的身躯塞进绵绸碎花吊带裙里,无所畏惧地袒露着背膊,是一种不为身材焦虑的自信。
突然间,就会觉得她美。
若是周末,在这样的街角,还会有各种展示活动。
从前广告界所谓的地推。
在充满古建筑的街区,国外化妆品的大牌,摆了人造的花园,布了镂空的背景板,邀来一些年轻的模特和摄影师,拍照,发网络,宣传。
红男绿女,衣香鬓影。
他们一定要选择在古建筑聚集的街区,以体现古西与现西的交融。
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冒犯。
就像导演去找一个刑满释放人员来出演江洋大盗,因为他有经验,可以本色出演,不必去揣摩角色.....
街边有小酒馆,挂着你不知名的酒牌,除了上面全是外文之外,还有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属于歪果仁的文化符号。
你正在细细辨识,身边有香风阵阵,穿着T恤和短裤的歪果仁,已经大步迈过小小店堂,上了转角的楼梯,而楼上,瞬间传来欢呼声。
一种你不识得的语言,正在表达着久别重逢的喜悦。
走过长长的街,对面是熟悉的星*克。
恍如遇见了熟人,穿过绿灯走进去,里面灯光温馨,宾客如云。
坐下来,休息。
背后来了一位欧洲女士,长卷发,碎花裙,正在俯身拍手冲豆子的标牌,侧过身让开了空间,拍完,女士露出漂亮的白牙,竟然是标准的中文:谢谢。
这就是上海。
《2》
在上海这样的地方,连穿旗袍的人都非常少,就更别想着,要喝茶了。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生活久了,年轻人可能大约都想不起来茶是什么东西了。
当然,奶茶除外。
也许,奶茶是唯一能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中的茶元素结合起来的纽带了。
满大街的奶茶店,卖的是水果冰茶,手打柠檬茶,调饮红茶,奶盖茶.....就是没有,纯茶。
纯正的绿茶,纯正的红茶,纯正的白茶黑茶岩茶普洱茶,在奶茶店是见不到的。
不是他们不愿意卖,是没有群体。
不是他们不愿意卖,是有“苦衷”的:进太贵的货,年轻人买不动,进便宜的货,懂茶识货的人不买。
陷入怪圈后,自此线茶消失于茫茫奶茶店。
只留下各种调饮茶,在风生水起,争风别苗头。
尤其,满大街还有各种咖啡店与他们抢生意,更加疏忽大意不得,一不小心,就会消亡在林立的咖啡风潮里。
在这种氛围里,逛商场逛到累极的时候,只能选择坐下来,喝一杯咖啡店的小程序里找到的,茶。
是的,你没看错,是在咖啡店里,找茶喝。
看小程序的文字与图片介绍,这个系列是纯茶,没加奶,还是可以续水的壶泡茶。
从中选择了红茶,没有选择绿茶、白茶与岩茶。
原因在于,绿白岩三个,在外面基本不敢喝,而红茶,产区相对较为广泛,全国各地都有出产,流通在市场上的品质,应该不会太差。
送上来的是一只精致的托盘,里面装着一把漂亮的玻璃壶,两只剔透的小茶杯。
壶里飘着一袋子茶叶,从壶中的红色的茶汤来看,应该是红茶——至少六大茶类里红茶的汤色与这壶中的汤色相对较为接近些——人们总不会看到红色的汤便以为是绿茶。
汤水晶莹剔透,看上去极为喜人,便倒出两杯来,放凉一下,开喝。
然而,入口那一瞬间就仿佛时间停滞了。
在纠结于是喝下去还是吐出来之间,犹豫了三秒,最后还是决定做个文明人,硬着头皮咽下去。
那款红茶的名字叫做伯爵红茶,产品说明里声称添加了佛手柑,而我们喝到的,是除了茶叶的味道之外,还有花椒的气味,以及豆蔻的气味。
花椒就是平时菜市场能买到的那种,炒菜的麻麻的小颗粒。而豆蔻就是药店里时常跟丁香一起出售的一种带药香的香料。
忘记了说,花椒在古代也是一种香料,专门用来给皇后刷墙壁的,叫做,椒房。
身为一个现代人,很难想象古代的皇后天天一身麻辣火锅味道的样子——皇帝也是个重口味。
正如身为一个茶区长大的人,很难想象往好好的红茶里添加香料(卤料)的味道。
这是喝茶,又不是卤茶叶蛋.....
《3》
每次从杭州来到上海,总觉得,时空错乱。
有一种从COS的现场,穿越到大宋的即视感。
上海的街头时不时会遇见一个红红的兔子头女生,而杭州的街上,宽袍大袖的汉服比比皆是。
这里的空气是温软的,女生是娇巧的,连住的酒店,都是中式园林风格的。
有花,有石,有林,有池,有船。
有复古的新中式桌椅,台灯,衣柜,连角落的放盆景的高几,也充满了大明的风格。
最主要的是,西湖附近的酒店,跟福建的酒店一样,都是有配茶具茶盘给客人使用的——不是那种装饰性质的烫手的容量不对的茶具,而是真正的实用的壶,杯与盘。
好一些的酒店,还会赠送绿茶给客人,不是袋泡茶那种不知来处的碎末,而是能看见完整形状的散茶、有芽有叶的炒青绿茶。
打开罐子会有绿茶豆香,花香的,是真正的有品级的绿茶。
于是,在这些个湖边的酒店里,有了风景,有了茶具,还有了茶,住在其间的人,便有了喝茶的现实基础与精神需要。
晨起,在湖边呼吸一阵清新的风,看看鲁智深坐化的六和塔,拜一拜于谦的墓,经过一次岳王庙,感慨一番岳武穆与于谦命运的神奇交叠,便可以回到酒店,坐在阳台上,伴着鸟语花香,把茶具端出来,烫壶温杯,烧了开水,泡。
先泡一壶绿茶,再用自己带的盖碗与公道杯泡一碗春寿眉,一碗肉桂。
先感受绿茶的鲜香,再感受白茶的鲜美,以及岩茶的醇厚,在味觉上进行着从淡到浓的层次过渡,这一场茶会下来,整个人立马酣畅淋漓,舟车劳顿的疲惫,一扫而空。
可以精神百倍地,去湖边看荷花去也。
最是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港边上有一池白荷,亭亭玉立间,自有风骨不同。
《4》
说来,龙井给我们最初的印象,是的士司机强化的。
很多年前,第一个的士司机载我们的时候,正是交接班,他说,我可以载你们,但我要先去帮我爸爸买一斤茶,买好再送你们。
于是我们上了车,跟着他去了西湖里的一个茶村,眼看着他掏红出票票,试喝一杯之后,买了一斤西湖龙井。
路上跟我们解释说,他老爸喝一年龙井,三高指标保住了,于是停不下来,指挥他一直买下去。
第二次是去狮峰,回来的路上完全打不到车,从杨公堤到狮峰整条路堵住。
硬拦了一辆的士,上去的时候司机说,他只能顺路送我们到山下,因为今天不接单,上狮峰是去买龙井的,岳父喜欢喝。
第三次是去梅坞,司机把我们载到一户茶农家里,我们喝了半天的龙井,只付了60块钱,走的时候还带了一袋子茶农家后院自产的桔子。
这些跟龙井有关的故事,一路浸泡在杭州的空气里,并深刻地保存在了我们对杭州的记忆深处。
于是就会感觉,到杭州来,不喝几杯茶,真真是浪费了美好时光。
巧的是,杭州的街头,亦有茶馆,可供休息,喝茶,歇脚。
虽然不是福建那种纯粹卖茶的茶馆,但能坐下来点一杯纯粹的绿茶喝,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是传统元素在日常生活里显影,并打败西方元素的那种进步。
在这里,咖啡店的菜单中,不但有咖啡,还有龙井与桂花调饮的咖啡——名字叫做龙井桂花美式。
里面有浓浓的绿茶味,与浓浓的桂花香气,而咖啡,仿佛只是打了个底。
隐形到可以忽略不计。
《5》
上海的文化是多元的,你可以在街上看到各种颜色的头发,各种风格的穿着,各种造型的头套——甚至超越了物种。
一切的怪异与神奇,只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就不会有人感觉到奇怪。
这是这座城的魅力,正如我们喝到的那杯花椒与豆蔻调味的红茶,虽然不习惯,但我们选择了尊重。
尊重一些有别于传统的审茶情趣。
杭州的文化是温软的,这里毕竟建过都,也盛产茶。
这里有好一部分人,是依茶而生,靠茶而活的,他们的一生,便是种茶,采茶,制茶,卖茶,一个茶字,便是他们的全部。
是以,这座悠悠千年的名城里,充满了茶香。
有宋人的风雅与富足,又有明人的精致与细巧,这里的茶,便添加了许多的历史与文化的调料,变得鲜活而深遂起来。
外地人来了,哪怕从来不喝茶,也想要尝一尝龙井的鲜香。
一为解渴,二为,感受历史与文化。
旅行时,到过了上海,请一定来一次杭州。感受过上海的咖啡里加茶,也要感受一次杭州人往茶里加咖啡的巧思。
这一次,茶,终于成了主角。
让世界上两大最知名的饮料,亲密地融合在一起,以茶的名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