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做生意,更要交朋友!”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央企在海外的真实写照。
伴随“一带一路”合作加深、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央企已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排头兵”。许多国家民众在现实中接触的第一批中国人,就是央企在海外的工作人员。可以说,央企就是一张日益亮丽的中国名片。
做生意讲求互利共赢,交朋友讲求真心换真心。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助力民心相通,对所有“走出去”的央企来说,这都是一个重要课题。那么,该怎么做才能在当地留下好口碑,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展现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华电集团子公司华电运营公司。华电运营的海外运维业务已落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有建在旅游胜地巴厘岛的燃煤电厂,也有坐落在柬埔寨深山里的水电站,还有位于巴基斯坦荒漠中的电厂……一批“明星”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在带动当地就业、环境保护、民生工程建设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诉说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
为巴厘岛增添一道美丽风景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北部海岸线,从一片草地与椰树中远望,一座蓝色圆顶建筑颇为引人注目,而它不远处的一座烟囱和几座输线塔提醒人们,这里并不是什么古老庙宇或旅游景点,而是一座发电厂——由中国华电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巴厘岛燃煤电厂。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煤电厂排出的烟尘会遮天蔽日,颗粒物四处飘散,草木枝叶都会沾着煤灰。建煤电厂会不会破坏生态?这可是当地经济支柱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有些人开始担心。
可缺电曾经确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岛内建设落后和岛外供给有限,使得巴厘岛电网一直都处于电力供应不足、不稳的状态。“有时夜晚停电,酒店一团漆黑,让乘兴而来的游客十分不满。”酒店和民宿经营者对此颇有微词。一些旅游设施,也因停电出现安全隐患。当地居民也受缺电困扰,停电时只能用煤油灯和蜡烛照明,洗衣做饭也会受影响。
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能源供应,但也绝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燃煤电站的环保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
围墙就地取材,造型设计融入当地景观;厂区采用先进的GIS(气体绝缘变电站)技术节约征地面积,降低生态影响;储煤场采用封闭圆形设计,安装喷淋装置防止煤尘飞扬……处处细节展现出华电对当地生态与人文景观的重视与保护。
▲印尼巴厘岛燃煤电厂(来源:中国华电)
据华电运营公司印尼巴厘岛分公司总经理于亮平介绍,厂区高54米、直径75米的蓝色圆顶储煤场,可堆放燃煤近14万吨,够电厂使用一个月。燃煤由轮船运至电厂码头,再由码头的传送装置经数百米的距离输送到煤场,这个封闭的输煤栈桥系统不会让粉尘飘出。
“废气废水排放标准全部高于当地法律规定,不给周边空气和水源带来负担。”于亮平说,“监测数据显示,电站的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浓度仅为mg/Nm3和19mg/Nm3,远低于印尼标准mg/Nm3和50mg/Nm3,完全不必担心电站会污染空气,而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
其实,电厂有没有破坏生态,看看厂区和周边的草木就知道了:一尘不染的枝叶是对项目建设的无声赞美。而电厂北部海域的“居民”同样有发言权。在那里,洋流温暖,鱼类丰富,当地居民称之为“海豚湾”。清晨日出时分,一群群海豚追逐觅食,在海面上翻腾飞跃,发出欢快的鸣叫。当地居民说,电厂运营后,海豚并未减少,依然在欢快地翻腾、鸣叫。
自年投运以来累计发电量超过亿度,巴厘岛电厂不仅承担了该岛超过四成的电力供应,更以绿色环保的设备和管理运营为巴厘岛增添一道美丽风景。
建一座电站,富一方百姓保护与开发并重,是中资企业在海外项目建设与运营中一以贯之的思路。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指出,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中资企业海外项目公司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者。柬埔寨首都金边向西行驶大约公里,在戈公省豆蔻山深处,无边的绿色森林中一汪湖水倒映着蓝天,像一颗宝石镶嵌其间。这里是华电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水库大坝上中柬双语“开发水电福泽百姓”的标语透露出这不仅是能源项目,更是一项民生工程。
投运以来,河水奔腾的能量源源不断化为绿色动力,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居民用电价格逐渐降低,从用不起电、不敢轻易用电到放心用电,民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幸福感明显增强。
▲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上大坝(来源:新华网)
与此同时,水电站运营过程中积极推行本地化用工,促进当地人员就业。华电运营柬埔寨公司总经理官友政介绍,公司多方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现场举办专题培训班,以“专业理论+贴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当地人才;在工作中,通过师徒“传帮带”形式提升柬籍员工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
发电运行部30岁的柬籍员工马卡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培训班,我不仅系统地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和文化,还感受到公司帮我们用知识的力量战胜贫穷、走出贫困的诚意。”马卡说,年在公司安排下,他来到北京与同行们学习交流,“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看世界,见证了中国的繁荣与富强,也看到了自己国家的不足,这激励我继续奋斗。”
中国行之后,马卡学中文、写汉字,还主动请缨做一名运行值班员。走出控制室,走向生产现场,他虚心向中国师傅请教,从认识设备开始,到熟记操作规程,再到深入学习电站主要设备的原理与结构,逐步胜任了调整机组负荷、机组状况巡视、设备定期试验等复杂工作。如今,马卡已成为一名优秀的运行值班员。
各类培训为公司提供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目前,额勒赛水电站当地员工比例超过六成,许多人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变着家庭命运。按公司计划,未来当地员工占比将超80%。
类似的故事在中资企业的海外项目公司不断上演。“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环境,传承一方文化,培养一批新人,这是华电开展国际业务的初衷。”官友政说。
传递来自中国的正能量中国形象如何?中国人好不好相处?伴随越来越多海外项目的承建,中资企业海外公司逐渐成为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从印尼巴厘岛电厂,到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从到俄罗斯捷宁斯卡娅燃气电站到西班牙巴辛风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项目建设到哪里,公益活动就开展到哪里,民心交融就延伸到哪里。
“爸爸妈妈突然取消了节日聚餐,还不让我出门,这是为什么?因为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这轻柔的读书声不是线下的读书会,而是“点亮未来”线上流动图书馆“华电和你读绘本”中的内容。
年4月,由华电香港公司运营的“点亮未来”线上流动图书馆正式开馆,提供科学、美学、文学等多种教育资源,防疫绘本、防疫视频、课外阅读图书、STEAM科学实验等内容丰富多彩,向柬埔寨儿童宣传科学知识,提供线上学习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
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华电不仅用电点亮经济,也用知识点亮孩子们和年轻人的未来。年下半年,柬埔寨公司在戈公省中学免费开设中文讲堂,指派员工每周到学校授课,吸引近名师生参加。
以“建设一座海外电厂,打造一张华电名片”为原则,华电不仅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电厂,还为东道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与当地民众共建美好未来。截至去年,华电累计为东道国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在海外修建学校、寺庙7座,援建公路58公里,参与教育捐赠、医疗服务、赈灾救援、社区建设等公益活动,连续3年在海外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上千名当地民众走进电厂,传递来自中国的正能量。
在巴厘岛电厂,一群孩子看着围在技术人员身边,指着发电机组和控制台好奇地问个不停,闪烁着渴望知识的眼神。带领孩子们来参观的吉鲁甘巴望村小学校长克帕里说:“自发电厂开展‘公众开放日’邀请当地民众走进电厂、传授知识以来,学校每年都带孩子们来参观。每次来这,孩子们高兴得就像过节一样。”
“走出去”蹄疾步稳,“走进去”卓有成效。能源合作不仅为东道国民众带来光明,也照亮了当地民众的心房。
这些中企承建的境外“样板工程”如何成为当地“地标”?
这家中企如何打造习近平口中的“一带一路”样板工程
民营企业如何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来源丨人民日报
责编丨曹家宁 监制丨李申
投稿/纠错:news
yidaiyilu.gov.cn加入我们:hr
yidaiyilu.gov.cn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成立一周年纪实俄官员:92个项目、超亿美元,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成果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