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为中南海的问计喝彩3j2tnygw
TUhjnbcbe - 2020/8/8 10:38:00

为中南海的“问计”喝彩


7月28日,中央*治局会议就当前经济工作作出重大决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有效的位置(见新华社2008年7月25日电)。中央的决策随即获得全国上下的欢迎,上称为“正确决策、及时决策,果断决策”。可以乐观相信,随着中南海关于经济形势的判断与正确决策的全面实施,“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国内经济运作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增大”(见中央*治局7月28日会议报道)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人们感叹的是,中南海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什么?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问计”。可以说,中南海对经济工作决策的过程既是“问计”的过程,也是“问计”的结果。比如,7月21日,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外人士座谈会,就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见新华社2008年7月21日)。“听取”,也就是“问计”也。其中,民主*派人士就“搞好宏观调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完善金融和财税*策,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关心群众生活,做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媒体报道,在中央“问计”民主*派人士之前,温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于7月8至11日,连续三次公开有部分地方领导人和经济专家参加的“问计”座谈会,询问医治经济工作中的难点与热点。人们还见到,在7月19日至20日,温总理赴广东考察的26个小时中,冒着高温酷暑,从广州、东莞到深圳,先后深入加工贸易、民营高科技、国有控股等9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座谈以及专门听取广东省委、省*府关于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见《南方》2008年7月22日)。假若再往前数,人们同样看到,自从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告一段落以来,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就马不停蹄到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可见,中南海对经济工作“问计”对象之广泛,“问计”题目之针对性,“问计”工作之深入,“问计”作风之扎实。已引发媒体及公众的关注。在“问计”过程中,当然会通过调查研究去彼及里,透过现象抓本质,形成正确的思路。“问计”既 见证了中南海处理经济新问题的成熟,更折射了中央领导执*为民的新风。逢疑难问题、重大问题进行“问计”,是执**的优良传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着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修订,中央领导深入各地问计于民,问计于专家的动人事人们记忆犹新。其中,解放初,主持经济工作的陈云就两下江南,进行问计调研,就是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的故事。陈云为何两下江南,就是带着解放初“私商停业歇业户增多,城乡联系户隔断,内外物资交流阻塞,农村市场呆滞的问题”(见《陈云传》917页)去问计各地的人们,也就是进行一番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中央形成决策思路作出努力。“问计”的意义,古之也有说。比如,那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问计”的生动表述。“问计”关键在“问”。“问计”这两个字不难写,也不难展开。但是,决不是人人都“问”有结果。这是为何?从指导思想而言,“问计”,就有一个虚心与不虚心的的分别。假若虚心向专家学习,向下级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那么,“问计”就会问出成效,问到点子上,也会问到心里来。假若以钦差大臣自居,板着面孔,高高挂起,一切以长官意志出发,听不得不同意见。那么,非但问不出什么好结果,还会因此而给了被问者不良印象。从工作方法而言,也有一个向谁问的问题。只有深入实际,向有实践经验的人们请教,向专家们请教,那么,就会越问越有味,在问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广开言路,端正看法,形成正确对策。中央为正确决策经济工作展开这种大规模的“问计”,真心向专家向各地干部群众“问计”实在是人们一面求真务实的镜子。笔者也深为中南海的“问计”而喝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中南海的问计喝彩3j2tny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