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48岁郑秀文6次陪跑金像奖这部15年前的
TUhjnbcbe - 2025/2/9 18:05:00

本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又是一年金像奖。

一部《少年的你》成为最大赢家,不仅包揽了八项大奖,28岁的小黄鸭周冬雨也凭此夺得影后。

狂欢之下,有人欢呼,也有人落寞。

在此之前,今年影后的最热门候选人,是凭《花椒之味》和《圣河西谋杀案》双提名的郑秀文。

她已经在颁奖台的嘉宾席中,黯然了七次了。

七提影后而不中,专业陪跑金像奖14年的郑秀文,依然是最被“亏待”的那一位“落榜生”。

甚至当年,她曾因一部《长恨歌》提名后惜败而患上了抑郁症。

有人说:“《长恨歌》差点儿毁了她的下半生,她再站起来的那段时间应该是难以想象的不容易。”

在郑秀文的演艺生涯中,《长恨歌》是她永远袒露着、任人指点的软肋。

这部“逆天改命”的《长恨歌》是根据王安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小说源于一个真实故事。

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跌宕起伏的情与爱,也交织着上海这座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也由此,很多人称《长恨歌》这一曲嘤嘤诺诺的吴侬软语,是现代上海的史诗。

上海女人的史诗

单看书名,总会想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想到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情爱之事,的确难谈“绝期”。

《长恨歌》是一幅上海佳人的人生,从豆蔻年华的天真美好,截止于一场意外的谋杀。

女主角叫王琦瑶,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

她原本只是一位普通女孩,同千千万万的弄堂女孩一样,是各自普通人生的主人,咸淡无奇。

可因天生丽质,眉眼与民国影星阮玲玉几分神似,在机缘巧合之下参加选美活动,居然成了众人瞩目、为之倾倒的上海小姐。

“上海小姐”的身份改写了王琦瑶的普通人生。

她先是被一位官员养为外室,做了情人,在金屋与等待中度过奢华而寂寥的几年。

可谁能想到,官员突然意外身亡,她失去了这个靠山,成了落难的金丝雀。

四处停停走走,王琦瑶回到上海,想选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安稳下来,重新开始认真生活。

这个地方,是平安里。

在平安里的日子依旧不安稳,她的人生也颤颤巍巍。

她遇见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富家公子,两情相悦,激情之下有了爱情结晶。

可门不当户不对,外加王琦瑶“金丝雀”的黑历史“闻名”,注定二人要分道扬镳。

爱而不得。

可孩子不能没有父亲,王琦瑶开始为孩子“寻爹”,这一路又是状况百出。

她本想让一位外国友人当孩子名义上的父亲,可他却不告而别。

她与多年前就喜欢自己的男人重逢,像大旱逢甘霖一样,久违地尝到了被捧在手心里的感觉。

在乱世之中,无依无靠的两个人决定抱团取暖。

可人生无常,人来人往都是匆匆过客,彼此都只能陪伴对方一程,他,还是中途下车了。

王琦瑶的女儿出生了,长大了,结婚了,婚后和丈夫一起去了美国。

知命之年却仍孤身一人的王琦瑶,和一个与自己女儿一般大的青年产生了忘年恋。

这注定是求而不得。

不得的还有她告别世界的方式。

因为金钱,王琦瑶被女儿同学的男友谋财杀害,死于非命。

在死亡的前一秒,她忽然想起几十年前,青春年少的自己去片场试镜时看到的某个镜头。

那个镜头,似乎正是自己人生收梢的暗示。

选美出名,成为外室,未婚先孕,不伦之恋,因财谋杀。

王琦瑶这一生里,似乎最纯粹的日子,就是刚回到上海那会儿,帮人家推针过日子。

每天吃点儿泡饭黄泥螺,和邻居说说没啥要紧的话,自食其力,自得其乐。

名为《长恨歌》,恨在哪里?

是一肚子的浪漫主义里,埋着的这个世俗的世界。

巅峰之上的“小家子气”

其实《长恨歌》的作者王安忆,属于那种很难“追踪”的作家,GPS在她身上根本不好使,北斗导航都拿她没办法。

她的小说题材山重水复,永远看不清她的下一个里程。

《长恨歌》堪称王安忆近些年小说创作的鼎峰之作,不仅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还收获了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大奖——茅盾文学奖。

这一位“上海小姐”王琦瑶,使王安忆备受赞誉,大众欣赏她的勤奋与天资。

在创作中,她非常注重细节。

《长恨歌》缘起于她在小报上看到的一则新闻。

一位“美丽”牌香烟封面上的女郎被男青年骚扰,男青年做贼心虚,杀害了封面女郎。

王安忆回想,“年轻人为什么要杀她,我已经记不得了,读时那种惨淡的感觉却记忆犹新,我想我哪一天总会写它的。”

虽然新闻只是粗糙的白描,但王安忆却在心中选好了角儿,抽出曾风靡一时的封面女郎、男青年两个现实人物和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结局,作为小说的真实元素。

比如,“上海小姐”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摩登”的代名词,竞选“上海小姐”的比赛,获得前三名的“名花”都有各自名号。

甚至王琦瑶当选为上海小姐第三名,选举揭晓地点在新仙林舞厅,这些均有所依凭。

这些小小的细节更像是讯号的触角,在《长恨歌》的一字一句中,分分钟带我们穿越回风情的老上海。

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王安忆对这部作品倾注的心血。

古人的《长恨歌》,恨的是爱而不得,我们今天的《长恨歌》,同样爱的失意。

怎么在情与爱这个问题上,我们纠缠了几千年,依然没个标准答案。

C位出道的“上海小姐”王琦瑶,临死前回忆起在年轻时的片场,就已经发现了暗示自己人生收尾的镜头。

而在我们生活中,究竟哪一帧,也藏着几十年之后的影子呢?

我还真挺好奇的。

感谢阅读。

作者:库管,来源:Kindle电子书库。全国最大的Kindle电子书爱好者聚集地,提供正版书籍推送服务,

1
查看完整版本: 48岁郑秀文6次陪跑金像奖这部15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