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毕业季。
热播的《夏至未至》中,
毕业的场景更加勾起了现实中的惆怅。
六月,栀子花开了。
草木葱茏的上海植物园中,
时常有栀子花香暗袭。
馥郁的芬芳带回了旧日的时光。
是嗅觉让记忆更深刻。
听歌时,常常迷恋某几句歌词,在心底反复吟唱。譬如这两句:“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后来》刘若英
这两句歌词,在专业角度,却让我颇不以为然的——歌词有对少年情怀有细致的体验,但作者却不一定仔细观察过栀子花,写出的歌词有点误导人——栀子花是白色的没错,可她是整朵花凋落的,且那时残花已成*色,不复洁白如初。
即将凋谢的栀子花
只是,也大可不必这般计较。诗与歌,原本就是可写实却又不可太过写实。听着歌,心底泛起的是旧时的记忆。那个纯白如栀子的少年,以及清澈见底的青春时光,都被一朵栀子的芳香带回来了。
有诗云:“闲看中庭栀子花”(唐·王建《雨过山村》)。栀子花是一种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原产于我国,四季常绿,叶片翠绿中泛着光泽,花香芬芳馥郁,花色花型清馨雅致,为古代的文人所喜爱,留下了许多歌颂与赞美栀子花的诗篇。“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唐·刘禹锡《咏栀子花》);“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明·沈周《栀子花诗》);“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清·刘灏《咏栀子花》);栀子花的别致之美,都在诗句中被传神地表达出来。
“栀子花开,如此可爱,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栀子花开》何炅
“栀子花、白兰花”,据说在旧上海的街头,卖花姑娘就是这样叫卖的。想象中,卖花姑娘该是站在清冷的街头、昏暗的路灯下,手提平口竹篮,竹篮平铺蓝印花布,布上再平躺着一朵朵、一束束洁白的栀子花或白兰花。
栀子浓绿的叶片
我也买过栀子花,那是在大学所在城市的街头。因为连梗带叶,所以捧在手里,沉甸甸,颇有分量。手里握着一束栀子,低头闻着馥郁的芳香,恍惚中想转身,看看那栀子少年是否就在我身后,那一张对我微笑的脸。
也是在栀子花开的六月,我在那座城市经历了两次青春散场。在栀子的花香中,在离别的相拥和克制不住的泪水中,与相伴四年的同学分离,只身留在那繁华的六朝古都。三年后再与同学分离,而自己也告别了那个古都。从此,栀子花和六月,于我,都是离别的代名词。
“豆蔻年华任水流,栀子花开叹白头。”,写出这句诗的人一定也经历过六月的离别吧。
当时光渐远,栀子还是一样的纯白,草木还是一样的葱茏,六月的初夏还是一样的燥热,这就叫物是人非。只有青春与少年丢失在有去无回的路上。成长的路上。
(文:赵莺莺图:蓝风、赵莺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