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豆蔻年华不忧不惧的好姑娘
——简评田艳艳《我和她曾经13岁》
作者:嫦娥姐姐
一读到“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刚刚过完生日,穿着漂亮的红色皮夹克,嘟着小嘴,嘴上粘着蛋糕,卖着萌,满脸幸福样的女孩子,我们都会觉得:生活多美好。
然而诗歌《我和她曾经13岁》,用一个13岁红*女战士的故事,把一段艰难的历史带到了我的眼前:八十年前的雪山下,芳龄十三的小董姑娘和她的战友们被棉花山上带响的雪粒施了魔法,冻在刺骨的寒风里,头发上没有蝴蝶结,冰雪挤进发里,身体里,揉搓着,狞笑着,肆意狂虐,没有半点温情……
是的,我们十三岁的时候却是在窗明几净的课堂上,屏住呼吸,感同身受——如花似玉的小董姑娘头发打着结,哈气冻成冰,一步一滑,连滚带爬,跌落在山下……这种揪心的对比,需要多少眼泪可以弥补心上的窟窿?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她采用现实与历史的画面交替出现、虚实扣合的写法,给人深刻印象。强烈对比中,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历练的意义,知道了珍惜。
“13岁,妈妈给我买的红夹克/既美丽又温暖/妈妈说红色吉祥,助我渡过本命年的灾”。多温馨的画面:我的妈妈满含柔情注视着我,把世界上最好的送给我。“小董她们却要经历白色暴风雪的洗礼才能走向红色的希望”。没有小董冲向白色暴风雪的勇敢,哪有我们的火红而明亮的生活!
我们相遇在故事里,真切地拥抱彼此珍爱。
“13岁,我们在故事里相遇/我和小董们一起回望”,擦干眼角的泪水,攥紧拳,揉揉小董冻麻的双脚,梳顺她刮乱的头发,抱在怀里,心里默念:过去了,都过去了!我们会好的,我们一定要更好地活!睁开眼,看见蓝天上飞翔的鸽子,我们不禁欢呼起来。
这是诗作的主题所在,这是一个坚强的姑娘,这是一个不屈服的队伍,这是诗作感情的升华。
回顾历史,重温长征,我们会在一个小小的细节里体会到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炊事员郭叔叔倒下了/他背着他的锅,小董哭了/她不懂,他只是去了天国/给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战友做饭”。这几句诗的画面感多强:风雪交加的路上,郭叔叔倒下时竟然还背着锅,锅铲插进雪里,像不服输的旗杆,高高地警示着;抑或郭叔叔站在山头上,把手围成喇叭,喊战友们回来吃饭:哎~猪肉炖粉条子,吃好了继续赶路喽——
声音被风拉长了,风吹来,眼里都是泪!环境是无情的,革命的友情无处不在。我们被战友的热情感染了,是的,我们跌倒了,我们爬起来,我们是豆蔻年华、不忧不惧的好姑娘。
“长征,从13岁的洁白开始/我和小董学会了/每一次跌倒后,再爬起来”。长征是一堂生动的课,告诉我们“人道也好,天道也好,不忧不惧”,从前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如今,依然把命运之路踩在脚下!
“三*过后尽开颜”,小董笑了,我们都笑了。我们会笑着把更长的人生路走好,在山高水长的路上,我们有来自雪山清澈的源泉。
附:组诗《我和她曾经13岁》(该诗获“诗颂长征”征文活动一等奖):
我和她曾经13岁
□作者:田艳艳
坐在陕西渭南明亮的课堂上
想象棉花山的奇寒
白糖山的艰苦
雪山,是我跨不过去的心结
小董姑娘和曾经的我一般大
13岁那年,是我们人生第一个本命年
我和同学们坐着听故事
故事里的小董们却不敢坐下
雪山的棉花和糖,是被施了魔法的
只要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
我睁大眼睛,怕眨一眨眼
小董会掉进雪洞
铁沙子的飞雪把我的雪花
压缩在想象的惭愧里
天上地上都是风,冷风里的冰雹
像老家的李子一样,只是
砸在身上却无半分温情
只有*团首长拉着她,鼓励她
炊事员郭叔叔倒下了
他背着他的锅,小董哭了
她不懂,他只是去了天国
给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战友做饭
我也哭了,就是翻过18座大山
涉水24条大河
我也不能安抚她跌倒的疼痛
温暖她冻麻的手脚
我只是默默祈祷,她的红辣椒还能保持体温
13岁,妈妈给我买的红夹克
既美丽又温暖
妈妈说红色吉祥,助我渡过本命年的灾
小董她们却要经历白色暴风雪的洗礼
才能走向红色的希望
13岁,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我和小董们一起回望
金沙江畔前方那座威武的雪山
我们哭了,笑了
因为,我们迈出了勇敢的一大步
长征,从13岁的洁白开始
我和小董学会了
每一次跌倒后,再爬起来
人道,天道
不忧不惧,把命运之路走在脚下
专家评委名单
10月25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和5版分别刊登“诗颂长征”活动获奖名单的消息。(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文)
欢迎诗评,期待您的投稿!
从10月24日起,我们陆续推出“诗颂长征”优秀作品赏析和评论(赏析一、赏析二)。已展播的作品可查看每期展播文后的链接,欢迎评论,字内为宜,投稿信箱:tiantan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