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影评分析金陵十三钗
TUhjnbcbe - 2020/11/13 4:20:00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金陵十三钗》是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古龙曾说,“妓女是妇女最古老的职业。”和那些被包养的女人相比,起码她们是靠自己谋生。这些人之所以比我们过得不堪,大多是被逼无奈。她们被自己的家庭放逐,然后被社会边缘化了。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是这样一些边缘的女性,她们在关键时刻用生命换取了少女们的未来、包容了这个世界的丑陋。不仅出于对少女之前救命之恩的感激、对青春纯洁的处女们的保护,也是因为她们想“做一件有情有义、顶天立地的事”来改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自古以来的骂名。尽管身份卑微,她们也是重情义之人,《金陵十三钗》就是对她们的赞歌。

双层冲突结构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特征

整部影片故事有着一大一小两层戏剧冲突:大的是稀落死守在教堂外的国*与日本侵略者步步惊心的对抗;小的是教堂内女学生与妓女之间的冲突。两层冲突的发展共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在情节发展中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得到细致的刻画和演绎。

女学生嫌弃妓女的低贱和不干净,拒绝她们使用教堂的设施和吃自己的东西,冲突在上厕所问题引来的争吵处达到最顶峰,妓女尖刻的语言和粗俗的举动将其身份特征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一颗致命子弹引来的日*侵入教堂大搜查后,李教官为救教堂内的人壮烈牺牲标志着两层结构冲突消解为单一的冲突,学生与妓女的矛盾旋即开始解决。

妓女为日*打死的两名女学生歉疚伤心不已,共同的命运也使学生们开始接受这十三个女人,妓女深情照应抚养李教官送来的伤员孤儿小兵浦生赢得女学生对她们的另眼相看,觉得她们心也不坏。接下来的情节就是日*与教学内这些女人的冲突,在极度恐惧的生存环境下,仅几天的相濡以沫,就激起妓女做出代替女学生去为日*庆功宴助兴这一视死如归的生死抉择。人物关系的变化符合逻辑而充满着戏剧的张力。

镜头运动

跟拍的运用在全剧中是普遍且精髓的。影片就是以跟拍女学生逃跑为开头的。大量的跟拍镜头有效地突出了战争年代受迫害的普通民众只能逃跑敌人肆意横行的悲惨状态,与之对比的是李教官和他的教导队。固定机位的拍摄突出了*人的决绝,尤其是拍摄教导队敢死队炸坦克的情节。导演并没有采用一侧跟拍的手法,而是正对着演员配上悲伤地音乐,成功的塑造了教导队*人的英雄形象。

《金陵十三钗》的镜头基本以书娟的视点出发,摄影机轨道横移、摇居多,与剧作确立的“书娟眼中的历史”保持高度统一。俯、仰、正反打的镜头使用非常节制,战争场面、室外环境、手持肩扛极大程度地增加了真实感。影片伊始,被日本兵追杀的女学生和妓女,从右入画,摄影机跟随人物向右移动,预示着人物进入艰难及危险的环境中;影片后半段落,“教父”开车载着女学生逃离则是由画幅左向右运动,带着观众与人物共同逃离危险、奔赴希望。这右入左出,首尾呼应,旨趣鲜明,有如中国手卷画般,徐徐开展。

色彩

影片《金陵十三钗》对于画面色彩的处理,则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色彩心理分析手法,使色彩符合整部影片情节的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张力。对于整部影片来说,最为真切的色彩感受便是一种对比产生的色彩美。大幅的冷灰调子与秦淮河女子明艳的旗袍、文彻斯特教堂顶楼的彩色玻璃花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产生的色彩美,最为真切、最具感染力。

当“钓鱼巷”的一群女子在教堂门口出现时,画面则转而成为暖调,洋溢在整幅画面里的是色彩明丽的各式旗袍、皮草、大红的嘴唇、黑色的丝袜等。女学生的单纯色彩与烟花巷女子的明艳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在无意间使得观者有了深刻的心理感受。

色彩美还体现在教堂的彩色拼接花玻璃窗上,影片曾多次出现了与玻璃花窗有关联的情景和事件,使得它成为整部影片围绕的一条主线。玻璃花窗透射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它色彩斑斓的光芒下,女学生、秦淮河女子、教堂对面大兵都曾透过这扇窗窥得了另一个世界。

光的运用

光效在影片拍摄期间起着调节画面主次、节奏的作用,它能够使观众的视点随着情节的展开而有所侧重。光运用得当,会使影片增加很多韵律、节奏美感,体现出胶片的颗粒效果。光效的运用上却是恰到好处,体现了新时代下对南京大屠杀的再次认知和体悟。正是有了光的存在,才有了色彩的生发,才会在光效的作用下,使故事情节有序展开。

当日本兵挺进了教堂,欲对书娟实施暴力时,大兵从窗户射进的子弹击中了日本兵,这时画面转而从花玻璃窗的子弹孔里投射的强光照射在书娟的脸上,使这张惊恐的面庞有了些许的安慰。此后,彩色玻璃的破碎声与慢镜头下玻璃在光线下的闪烁,成就了这一画面的美感。光效的使用,使观者看到了唯美的玻璃破碎的画面,也预示着对于敌寇的粉碎。光效的强烈与微弱中都能体会到电影制作人的匠心独具。

音乐的作用凸显

《金陵十三钗》中,音乐与画面交相辉映,极大地提高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

由陈其钢作曲的音乐,围绕着两个主题,一个是根据江苏民歌《无锡景》改编而来的《秦淮景》,另一个是天主教会《安魂曲》中的旋律,这是东西方音乐的结合与碰撞,让《金陵十三钗》的电影音乐臻于完美的境界。

音乐为故事的发展推波助澜:豆蔻抱着断得只剩下一根弦的琵琶,给浦生演奏一段《秦淮景》,一根琴弦的演奏倍感单涩,于是她决定铤而走险,引出了她与香兰遇难的故事情节。再如,谷川*官在教堂里自弹自唱了一首日本童谣《故乡》,谷川作为日本侵略者中有修养的上层*官形象出现,让所有善良的人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故事似乎在歌声中有了转机,但当谷川再次来到教堂,女学生们唱起了那首16世纪著名的《圣咏》,在这段音乐里,故事发生了变化,谷川撕去了所谓修养的伪善面纱,暴露了无耻的真实嘴脸,提出了让女学生到旅部参加庆功会。

音乐是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金陵十三钗》中,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都适时地利用音乐这个重要手段,营造背景氛围。为了保护女学生,李教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与那些丧心病狂的恶魔同归于尽,此时影片中响起的是一小段教堂音乐《义士的灵魂》,这段西方音乐的本意是烈士的灵魂掌握在上帝的手中,死亡的痛苦不会影响到他们,在愚昧的人的眼里他们是死去,但实际他们是在和平中超脱。阿尔麦纳合唱团的演唱充满了人性的力量,崇敬、祈祷、悼念的气氛油然而生。

(佟大为所有作品中能让小编记住的为数不多的镜头)

书娟和女学生们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清白之身,玉墨和同伴们决定代替这些女学生去庆功会,这一伟大的举动让书娟彻底地改变了对这些风尘女子的看法,此时音乐再次出现一段西方的圣咏调,歌声中,卑微的地位与高尚的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中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配合好剧情的发展,成为打动观众的契机,从听觉上给视觉上支持,使影片更加丰满和更加立体化。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视频链接:

请加入

发表你想要的影片分析征集

进群方式:加小K老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评分析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