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世易时移,当唐王朝繁华奢靡的金陵在千百年后被侵略者的炮火所掩埋,哪还有那烟月朦胧间的灯红酒绿,连秦淮河畔的勾栏院也蔫头耷脑的湮灭了往日的生气。战火硝烟中,似乎只有那些次一等的,不够纯的生命还能无所顾忌地唱笑打骂。正如赵玉墨那群人,她们就那样嚣张的笑着,拖着箱笼包袱,穿着绫罗绸缎,大敞着癞痢斑驳的貂皮大衣闯入了圣洁的教堂,映入了懵懂的女学生的眼帘,甚至戏剧性地改写了这些高级生命的人生轨迹。
电影版《金陵十三钗》
“高贵”与“低贱”的第一次碰撞由女学生们拥挤在窗前的好奇的身影拉开序幕。透过窗帘的缝隙,一抹抹甚是鲜明的红红绿绿如洪水猛兽般势不可挡,她们肆意入侵着孩子们的领地,就像是呼应副神甫法比用英文高喊的“动物”那般,她们的行为粗鄙,轻佻,彻头彻尾地将她们身上那部分在战火中存活下来的低贱因子释放到英格曼神甫,法比和阿顾身上。此刻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堂里十几位年幼的女学生对这些妓女的憎恨不比对日本侵略者的少。
然而酿成怨恨的祸根仅仅是妓女们粗俗的行为么?还是源于她们抢占了学生和神甫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非也,只是这些低贱生命的闯入撞破了教堂平静的生活,像是蝴蝶效应般在教堂内兴起了一场巨大风暴,让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不得不了解现实,面对现实。高贵与低贱被無尽的火光暂时捏合成一体,共同挺过晨祈时枪声引起的不祥和焦虑,共同挨过食物短缺时的饥饿与恐慌。
可妓女们终究是比不谙世事的学生“手段高明”,教堂厨子阿顾,神甫养子陈乔治很快倒戈与妓女们里应外合倒腾出不少为女学生准备的稀缺物资。于是一场由一个个小战役组成的冲突又喷涌而出,任何一句不合时宜的打闹都足以成为危机的导火线,处于危机之中的学生和妓女毫不在乎礼义廉耻的破口大骂,相互厮打,或许这样就能平息她们心中对战争对生活的不安与焦躁。
而就在这场学生与妓女,高贵与低贱的战争几乎要爆发到极致时,李全有、王浦生、戴少校这三个男人,这三个被战争锤洗的体无完肤的伤兵尊严尽失的退居到了教堂中,这三个伤病的出现伴随着阿顾被日*残忍杀害的景象彻底打碎了教堂众人的希冀,更让她们真正体会到生存的不易与战争的残酷,却也为教堂灌注了崭新的活力,崭新的,悲切的,像潮湿隐晦的愤怒因子裹挟着,汇聚着,然后凝练成热切的民族仇恨急转直下。
就此开始,作者严歌苓用大量的笔墨铺陈叙事描绘了妓女豆蔻和小兵王浦生稚嫩的感情,描绘了赵玉墨的妖绕妩媚,更描绘了迷醉在赵玉墨成熟气息下的戴少校。但我们却可以轻易嗅到潜藏在这平静安详中的危险,越是在战火纷飞中产生感情的人就越是容易折损在硝烟中,就像为王浦生而死的豆蔻,为救女学生而死的戴少校。但正是这份在战火中萌发的感情让我们与禽兽行径的日本侵略者有所区别,也正是这份感情让不知亡国恨的商女毅然决然的代替学生们牺牲在日*的残酷暴行下。用英格曼神甫的话说,他被迫把不太纯的,次一等的生命择出来,奉上牺牲祭台,以保有那更纯的,更值得保存的生命。但生命真的有优劣之分么?面对死亡,低劣的生命就注定要先走一步么?
这场战争,我们注定是牺牲的一方,但面对生命,面对人道,面对人性,面对选择,面对死亡,却没有人退缩。不论是学生,是妓女,是伤痕累累的士兵还是心怀怜悯的神甫;不论是高等的生命还是鄙陋的灵魂,却都在这场残酷的战役中受到了洗礼。高等的灵魂看到了生命之脆弱,体会到现实之残酷,卑贱的身躯撑起了民族复兴的屏障,在炮火中用肉体的牺牲换得精神的升华。
这场牺牲了三十万人的战役值得著为心底的日记,耳边累积的枪声,无能为力的双手,早知道是一场火灾,起初却都以为能够躲开,这是意料之外的意外,是上天的安排,让每一个在战役中饱经沧桑的灵魂都得到锻造,让每一份萦绕在彼此之间的感情都得以永存。
正如战后的孟书娟几经波折寻找赵玉墨,找的绝不仅仅是这受尽凌辱的肉体,更是她之前从未发觉过的,潜藏在商女肮脏的肉体下高尚的精神。找不到这份精神的孟书娟即使吟唱再多的诗歌都无法抹平心中的愧疚,没有这份精神支撑的赵玉墨也无法坚毅地鼓起勇气拖着一具残破的身体活下来。这份精神远比任何宗教唱诗都要圣洁,都要震撼,它源于金陵商女,存于火炮硝烟,这份精神是一首弥撒曲,抹平所有战争的伤痕,洗净一切不堪的记忆,它唱着从盘古到如今的缓缓秦淮水,唱着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唱着堂阔宇深的瞻园,唱着白鹭洲,水涟涟,唱着战火中幻化出的世外桃源。
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
回复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为你推送更多信息
版权
喜剧
腰封
扑街作家
拖稿
文学未来
独立书店
辅文
年度色
活字印刷
修书
聂震宁
韩寒
东野圭吾
……
长按订阅有关出版的一切
马嘉蒙觉得好就赞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