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浮光掠影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观
TUhjnbcbe - 2020/11/14 18:59:00
医院订阅哦

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

——《金陵十三钗》有感

“秦淮河的女人,关于她们的传说和南京一样古老。”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在这群秦淮河边生长的女人出场时这样介绍。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金陵十三钗》,将书中金陵女子的“风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些女人们头一回凑到女学生跟前时,就是衣衫不整的放荡样子,一点都不像传说中那么优雅,是“笑起来全身动,身子由上到下起一道浪”。她们在面对女学生要被掳走糟蹋的时候,却做了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改了自古以来的骂名。

张艺谋导演一直坚持“把原著当作素材”,从文本中选择电影需要的东西,保留小说的核心,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在《金陵十三钗》改编过程中,原著是从“我”的视角来了解姨妈孟书娟的经历的,影片则选择孟书娟的视角展现整个过程;人物数量减少,将几个单一性格人物同时赋在一个人身上,使得人物形象趋向“圆形化”,并突出重点人物,比如冒充神父的约翰。另一方面,电影加入不少战争情节描写,完整塑造了一批战士的形象,赋予电影英雄主义的色彩;在影视呈现的过程中,加入南京方言,年代感和地域感更加强烈;在商业化浪潮中,大场面的战争视觉效果和汉语、英语、日语三种语言的听觉效果,大大扩展了电影本身的格局和视野。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一首《泊秦淮》给女伶烙上了千古的标签,秦淮河、歌女、亡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她们风流。她们爬墙强行进入教堂,不管主人收不收留,进来之后便和坐在二楼窗户边的假神父打情骂俏,不知羞耻。地窖是她们的住处,在地窖里面,这群女子衣衫不整是常态,偷喝红酒成自然。她们在约翰和女学生们做面包的时候,衣衫不整地从地窖走出来,更是明目张胆说自己是“幼儿园教师”,用最常用的手段勾引约翰。面对女学生不让用厕所,她们和女学生大打出手,口无遮拦。李教官将重伤的王浦生放进地窖,交付给妓女们照顾,豆蔻心生喜欢,便直接向浦生表达,没得一点委婉。豆蔻为给王浦生弹《秦淮景》回翠禧楼取琴弦,而这里交代的还有香兰回去找耳环,为了耳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香兰也是风流成性。结尾金陵女子给女学生唱《秦淮景》,出现的是这群女人穿着旗袍的样子,就算是穿着学生服,也藏不住内在的风流。她们不像已为人妇的女子,也不像教堂里面的女学生,她们是秦淮河边的女人,带着秦淮河的风流,带着秦淮河的香水胭脂,带着秦淮河的“自暴自弃”甚至有些放荡,但她们没丢掉优雅。

她们还有一种风流,是骨子里的风流。书里写道:“一代代文人才子都讴歌窑姐,从秦淮八艳到赛金花,都在他们文章里做正面人物。”但现实中人们还是不愿意承认她们的价值。赵玉墨勾引教父,只是因为教父是她们出城的唯一希望。在日本*队搜刮教堂时,赵玉墨开着地窖门为了收纳女学生。伤兵王浦生在地窖里面度过了温暖的时光,豆蔻为了给王浦生弹琴,冒着生命危险去取琴弦,沾满鲜血的琴弦上都是豆蔻的爱。在被邀请去唱歌的时候,女学生们决定集体跳楼,秦淮河女人们决定替女孩们去,“不会让你们受委屈的。”她们也正值青春,却在前面挡着,一定要改一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骂名。赵玉墨的话“只要小日本不是发了疯,总不会要了我们的命吧,不就是图个快活吗?姐妹们都是干这一行的,我们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只要我们能够活着回来,就能够凑活活下去”,大家心知肚明,女学生就算是活着回来,也活不下去了。她们过早感受到了社会的恶意,却又顽强地热爱自己的生命,就像秦淮河的水,经历了数次的战火,依然还在流淌。都说婊子无情,这无情的背后又饱含了无尽的心酸。约翰教父对人人平等的反问,妓女和女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也让我们思考用妓女换女学生到底是否是正确的抉择。这群秦淮女人护着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学生,也是对希望的守护,她们的风流确实担得上自古文人对她们的赞美。

在这部影片中,女学生和妓女两个群体,在空间上一个是阁楼,一个是地窖,在认知上一个纯洁,一个风流。两者的矛盾逐渐钝化,最终和谐相处,一群妓女挽救了一群女学生的故事,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群体,更是对民族希望的献身。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

文字

兰州大学文学院级汉语言文学李蕾

图片

网络

执行编辑

胡明

责任编辑

王安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浮光掠影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