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呀,我们的祖先并不会用具体的数字来体现年龄,而是用其他的称谓来指代。不同的年龄对应不同的称谓,有些称谓也沿用到了今日。不知我们聪慧的小可爱是否了解些许呢?今天就让阿翎给各位科普一下关于古代年龄的说法吧。古风迷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啦~也可以留言补充阿翎没有提到的哦~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赤子、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按照旧俗,小儿出生三日时会设筵招待亲友,也谓之“汤饼筵”。
牙牙:象声词,像是婴儿学说话的声音,指一岁的婴儿。
总角:代指儿童时代。在古代少男未冠,女未笄时梳的发型,就是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好像头顶两角。
外傅之年:十岁的儿童。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十五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结发:古人男子二十岁束发而冠行冠礼,表示成年。
束发: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二八:二八芳华便是指十六岁。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克壮:正当壮年,在古代三十岁为壮。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不惑(不惑之年):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六十岁。
高龄:敬辞,多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花甲: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通常把“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六十岁了。耆: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从心之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后代称七十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七十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白寿:指九十九岁,百少一为九十九,故借指九十九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为期待,颐为供养,而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看完之后是不是感觉自己又涨姿势了?爱好写古风小说的小可爱是不是如获至宝?
这不赶紧给阿翎点一波赞嘛?!
举起你们的手来
让阿翎看看哪些小可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