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没有忌口的 http://m.39.net/pf/a_6985661.html“妈妈走了,现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独立,赤裸,清明且处于当下……”6月28日凌晨,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去世,享年99岁。她的小儿子田壮壮导演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知母莫若子,这段田壮壮写给母亲的话,是儿子对母亲最后的告别,也是对母亲这一生的评价。“独立、赤裸、清明”这或许就是于蓝一生心路历程的盘点……从延安开始的艺术之路于蓝原名叫做于佩文,年出生于辽宁岫岩。童年时期的于蓝年,年仅17岁的于佩文和同样怀着革命理想的好友赵露从北平出发去延安。临行前好友的母亲送给她于蓝的名字,寓意希望她走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她很喜欢,从此改名叫于蓝。青年于蓝那时在延安抗日**大学学习的于蓝,最想做一个修铁路、修桥梁的工程师,她曾说,那时的自己对“艺术”二字毫无理解,只是愿意看戏、看电影。于蓝在延安也正是出于对和电影的兴趣,学业之外,于蓝也经常参加各种业余的戏剧演出。年春天,于蓝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成为一名正式的演员,从此走上了艺术之路。于蓝练功照抗战胜利前,于蓝演过很多舞台剧,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于蓝开始接触电影。年秋天,她第一次登上银幕,主演影片《白衣战士》。于蓝白衣天使剧照年,主演《翠岗红旗》,年,她正式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扮演了老舍作品《龙须沟》里刁蛮又贤惠的程娘子。电影《龙须沟》为了更好地呈现电影版程娘子形象,于蓝一有时间便跑去天桥下体验生活,看天桥街市上妇女数票子时的神态和用鸡毛掸子的动作幅度。她就这样站在天桥底下仔细揣摩,每天记日记,不断地学习街市上妇女们的形态和动作。于蓝饰演程娘子那时已经怀孕的于蓝,为了塑造出更鲜活的人物形象,坚持每天在大杂院里跑来跑去,不断的练习。“要深入生活,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这是她从延安时期就坚定的表演信念。电影《革命家庭》在于蓝10平方米左右的小客厅里,墙上挂着一张她在《烈火中永生》中饰演江姐的剧照;还有周恩来总理接见她的照片,照片上周总理正指着她向别人介绍:“她演了一个好妈妈!”周总理所说的“好妈妈”,是于蓝在银幕上塑造的另一个革命女性形象——《革命家庭》中的母亲周莲。周总理接见于蓝也正是因为于蓝在《革命家庭》中塑造出这样一个从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形象。因此,这个角色也让她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年,于蓝入选新中国电影“22大明星”。江姐就是她,她就是江姐而在于蓝塑造的所有银幕形象中,最广为人知的无疑是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共产*员“江姐”。时至今日,提起“江姐”,在绝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于蓝的形象。这是于蓝电影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她与“江姐”这个形象几乎合二为一,难分彼此,成为电影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经典。实际上,很少人知道,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于蓝正是最初的提议者之一。电影《烈火中永生》她与“江姐”的缘分,也是从一次偶然的阅读中开始……年冬天,在医院检查身体的于蓝偶然读到了小说《红岩》,于是便爱不释手。机缘凑巧,不久后,欧阳红樱、张水华等一批老电影人先后找了于蓝,希望合作此片。后来欧阳红樱被调去拍《小兵张嘎》,于是就由张水华和于蓝一同投入创作中。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进入到创作中,第二年,于蓝就和导演来到重庆。通过《红岩》她们接触到了许多在那时幸存的共产*人。听到共产*人们的故事,于蓝深受感动。回北京后,他们便马不停蹄地整理出来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可这时问题也出现了,创作者们都被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所感动,所以哪个人物的故事都不愿意舍弃,可是这样的电影剧本会太过冗长,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于是,于蓝和水华去广东求助剧作家夏衍。他们汇报了整整三天,结束时,夏衍忽然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写江姐?”江姐的事迹多么感人,她有丈夫、有孩子,而丈夫牺牲了,她又被捕了,她的遭遇是感人的……老百姓会关心她的命运的。我来试试吧。”于是,一周以后,夏衍拿出了文学剧本,电影正式开拍。开拍前,夏衍还特地叮嘱于蓝说:“你演江姐,千万不要演成刘胡兰式的女英雄,也不是赵一曼。”面对夏衍的叮嘱,于蓝说:“剧本中那些真实的故事,让她触摸到了烈士们的真实状态。“也正是因为这些真实的故事,让于蓝觉得她走进了江姐的内心。年,《烈火中永生》上映,引起一片轰动。于蓝在《烈火中永生》饰演“江姐”于蓝饰演的江姐形象,深入了无数观众的内心。电影中的江姐,不仅演出了一个烈士的奉献精神,还展现出了一个普通妻子和母亲,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痛苦、隐忍与牺牲。她所塑造的江姐形象,对于观众而言,那就是一个活在身边的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于蓝在《烈火中永生》饰演“江姐”《烈火中永生》的成功,让于蓝收获了无数的赞誉!面对这些扑面而来的赞誉,于蓝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说:“我自己认为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迹,感动了人、教育了人。这个角色使人信任、感到亲切,那么就算演成功了。并不是我这个演员有多么了不起”。告别荧幕,但不告别电影在一次盖房子的过程中,于蓝不小心从屋顶摔了下来,摔破了脸,虽然经过缝合,外表看不出伤痕,但是伤口内部感染,面部神经受损,开始于蓝也并没有在意。直到年,于蓝的电影《侦察兵》上映,于蓝看到镜头里的自己笑起来表情很不自然,那时,她才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一个演员应有的控制表情的条件。不能自如地控制表情,就无法给观众呈现出最好的人物形象,差一点就是差一点,这对于自我要求严格的于蓝而言,如果不能达到完美,那她宁愿告别,于是年,于蓝遗憾地与银幕告别。对于于蓝而言,既然不能再当演员,于是她便决心去学习导演,她坚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年6月1日,于蓝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成为首任厂长,从此告别荧幕的她,投身到儿童电影事业中。这一年,她已经60岁了。那是制片厂刚刚成立,他们的办公地点就是一排极其简陋的平房,条件异常艰苦。于蓝和孩子们在一起建厂初期,一次于蓝的手指被门夹上了,右手的无名指端流了许多血,于蓝仔细一看,发现是无名指的指尖黏在了门把手上。这听着都叫人觉得生疼的细节,于蓝却只是冷静地握着自己断了的手指,医院。医生清洗手指后判断再植感染的风险不小。可于蓝却为了不在建厂初期耽误工作,便把断下来的指尖扔进了废弃桶内,缝了几针就回了厂里。如今,于蓝右手无名指仍缺了一小节,对于缺失的这一小节无名指,于蓝总是很平和地说道:“算是一个珍贵的纪念吧。”回忆起刚建厂时期的艰苦,于蓝说:“滴水成冰的严寒,简陋艰苦的工棚办公室,大难不死的病残之身……太难了,真的是太难了!挺不住的时候,我想着*交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也正是因为有了于蓝这样一个拼命三娘般的厂长,制片厂才能从无到有,于蓝任厂长期间,儿童电影厂拍出了多部优秀的儿童电影佳作——《红象》《少年彭德怀》《鸽子迷奇遇》《哦!香雪》《豆蔻年华》《我的九月》《好爸爸、坏爸爸》……这些电影陪伴了几代儿童的成长!而于蓝为中国儿童电影事业所做的远不止于此。在担任全国*协委员期间,于蓝提交了很多关于发展中国儿童电影事业和前景展望的提案。直到80岁,于蓝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退休后的她依然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