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
梅子*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鹂四五声。
学海无涯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
一、精读骆宾王《在狱咏蝉》(一)内容分析:这是一首五律。①首两句破“在狱““咏蝉”之题,②三、四句是流水对,承上两句,三句说蝉,四句说己,物我相连,颇有年华易逝、自伤老大之悲③五、六句既是咏蝉,又是自叹,借蝉的形象寄寓自身境遇。④末两句点明借物喻己之意,以问句作结。总:前四句是将蝉与自己分写,咏物与抒怀结合;后四句物我浑然一体,咏物即是抒怀。(二)《在狱咏蝉》艺术特色①形神兼备、寄托遥深。②咏物与抒怀结合。诗在托物寄兴的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蝉和人的关系,将蝉与自身对应,秋蝉的形象固然有自然物的特征,但更是作者当时艰难处境、高洁品性和郁愤情感的象征。二、泛读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一)思想内容:本文作者站在封建正统立场上,出于*治斗争需要,为李敬业起兵提供正当名义,对武则天严词挞tà伐,以此激发朝廷内外对武氏当*的不满,不免有夸大失实之处。(二)艺术特色(1)文章开篇单刀直入,用一“伪”字彻底否定武氏执*的合法性。接着从不忠不孝、不仁不贞几个方面揭露其秽行和罪恶;而后表明李敬业出兵目的是安定社稷,进一步宣扬出师讨伐的天时地利、*威士气,表达了必胜的信念。最终对朝中文武晓以君臣大义,敦促响应起兵,选择前程。全文事昭理辨,气势充沛,颇有感召力和鼓动性。(2)本文是用骈体写的檄文,通篇运用排偶句式,节奏铿锵,用典精切。文中叙事、议论、说理、抒情兼而有之,且情感饱满,辞采飞扬,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三、泛读王勃《别薛华》(一)思想内容送别诗,诗人和薛华既是同乡、通家,又是好友,两人交谊很深。诗人当时处落魄失意的境遇,故诗歌在抒发浓厚的离情别绪的同时,也流露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两者水乳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二)内容分析1、首联:穷路送别和惶然问津。着眼送者和行者共同坎坷的命运。2、颔联:行程和身世结合。既关切远行人今后可能会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短暂和多舛的命途所带来的痛苦和悲凉。3、颈联:漂泊的心事和辛苦的生涯,既劝慰对方,也聊以自慰。4、尾联:送者和行者彼此都将互相入梦。总:这样的构思使诗意隽永、情味醇厚。(三)艺术特色1、构思别致。时时扣住送者和行者的共同命运来抒写。这样的构思使诗意隽永、情味醇厚。2、悲凉低沉的格调这首诗与作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相比,题材相同,都是送别诗,但风格情调大不一样,《别薛华》悲凉低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慷慨爽朗。可见人生境遇和心情的不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四、精读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分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情感主题:(1)作者描绘了滕王阁的壮观和洪州的优美景色,(2)从逸游的豪兴转为命运多舛的人生感慨,表达了报国无门却穷且益坚、不失壮志的执著态度。(3)这体现了初唐时期勃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也展示了作者达观自励的精神面貌。(二)结构特点文章以滕王阁宴会为中心而展开。(1)第一段紧扣题中的“洪府”,写洪州的地理形势、人文景观,将笔墨引至参与盛会的宾主及自身。(2)第二段紧扣题中“秋日”、“登滕王阁”,写登临所见之秋色美景。由近及远,由实入虚。(3)第三段虚扣题中的“饯”,由宴会之盛生发人生遇合的感慨。(4)第四段扣合题中的“别”、“序”,写自己的志向、旅程并表达作序辞别之意。全文紧扣题意,层层递转,开合收纵,自然流转。文章构思的缜密、文气的流畅、辞采的华美令人赞叹,由此可见作者的文思敏捷、修养深厚、才情非凡。(三)分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引用大量典故表达的情感。(1)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表达了内心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交织的跌宕起伏情感。(2)作者具有丰厚的学养,对典故驱遣自如,无论是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皆贴切达意。故文章语约意丰,婉转深厚。(四)简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特点及在全景描写中的作用①本文的写景笔法多变,色彩有浓淡的对比,视角有俯仰的转换,景致有远近的变化,写景有色也有声,且虚实相映,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色彩明丽、气象开阔、动静互衬而富有韵味。②作为第二段描写景物的总体背景,也使整幅画面和谐、灵动,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可以说是全段的“文眼”。五、泛读杨炯《从*行》(一)思想内容:抒发了向往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的壮烈情怀,体现了当时豪迈的时代精神。(二)诗歌内容:①首联:烽火报警,引发内心报国自卫的激情。②颔联:大*辞朝出征的壮观场面,传达出唐*的必胜信念。③颈联:通过对风雪之中*容的细致刻画,表现了边塞战争生活的艰险。④尾联:直抒胸臆,点出为国建功立业的主旨。(三)艺术特色1、乐府诗的明快与格律诗的谨严统一。用乐府旧题写*旅战争生活,可列入“乐府诗”一类。2、但其押韵、平仄、对仗基本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也可看作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六、泛读卢照邻《长安古意》(一)思想内容:是一首七言古诗,借用历史题材,以铺陈的笔法描绘了都城长安生活的形形色色,大胆揭露了当时权贵的骄奢淫逸及相互倾轧的真实情形,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的牢骚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有一定的讽谕意义。(二)诗歌结构层次:可分为四部分:1、从开头到“娼妇盘龙金屈膝”,铺陈长安城街道和建筑的繁华富丽,权豪们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2、从“御史府中乌夜啼”到“燕歌赵舞为君开”,集中写王孙公子等各种人物在娼家冶游,纵情酒色。3、从“别有豪华称将相”到“即今惟见青松在”,转写权贵得意骄纵又互相倾轧的情况。4、最后四句为第四部分,自比汉代扬雄,隐居著书,并借桂花喻志。(三)艺术特色1、主要采用了铺陈笔法,极力铺张渲染都市生活的各种场景,但铺陈中也寄寓了感慨讽刺之意。2、修辞上多次运用了“顶针格”,回环往复,有一唱三叹之妙,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七、精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思想内容诗歌抒发了理想破灭、负剑空叹的郁闷和痛苦,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有抱负的士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和孤寂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具有深刻的意义。(二)内容分析和写作手法(诗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表达的深重的人生感喟[kuì])①前两句从时间角度着笔,纵贯古今,表露出对古代礼贤明君的仰慕和自己生不逢时的哀怨,蕴含着历史绵长而人生短暂的悲感。②第三句从空间角度着笔,俯仰天地,蕴含着宇宙无限和自我渺小的感叹。③因天地广阔、岁月无情,第四句便突现了诗人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自我形象。(三)《登幽州台歌》艺术特色(诗歌意境广阔宏大、风格悲壮雄浑的特点)①采用将历史人物事迹抽象化的手法,以“古人”“来者”“天地”这样的概括性意象,极大地拓展了其所歌咏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广阔宏大的意境。②诗歌体现出穷通古今、尽阅沧桑的深刻见识,具有悲壮、雄浑的美感。李泽厚称此诗表现了“伟大的孤独感”。八、精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思想内容:描绘了春江花月夜幽美恬静的景色,由此生发出对宇宙奥秘与人生真谛的思索,对游子思妇面对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惋惜。(二)分析“月”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贯穿作用1、明月的升落过程是贯串全诗的外在线索。2、本诗可分为两大部分:(1)第一部分写明月笼罩下的春江花林景色,及由此引发的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探索。前八句扣题,渐次描绘春江花月夜优美景色;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2)第二部分是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写面对良辰美景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理。最后八句写游子思归之情,并以月亮收结诗题。(三)艺术特色(1)画意、哲理、诗情交相融合。本诗作者以“月”为中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月亮既是景物描写的主体,又是离情别绪的背景,诗中的各种景物都笼罩在迷人的月色之下,渐次展开优美的画面;而正是这月色,引发、渲染、寓托了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也融入了诗人宇宙永恒、生命短促的理性思考。情、景、理的交汇在诗中构成了空灵蘊藉、幽美邈远的意境。(2)语言优美清丽,音韵动荡流转。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多出顶针和回环手法,音乐节奏感优美而强烈。九、精读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思想内容:以望洞庭湖托意,表达了诗人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冀得到当朝执*者援引的心曲。虽为干谒诗,但措辞不卑不亢,委婉含蓄,不落俗套。(二)内容分析①首联直叙八月的洞庭湖水天一色。②颔hàn联描写洞庭湖气势蒸腾、骇浪滔天的雄伟景象,此为描写洞座湖的千古名句。③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语意双关,表面仍写洞庭湖,深层意思则表达了自己希望出仕而无门路。④尾联是诗的主旨所在,虽“垂钓”与“湖水”照应,但实为用典,表达希望张九龄援引的迫切心愿。(三)艺术特色①托物寓意、巧用比兴。此诗望人援引,巧用比兴手法,暗蕴旨意。②前四句咏洞庭湖蒸腾激荡的景象,意在言外,可视为诗人*治怀抱和进取心态的写照。后四句就眼前洞庭湖水顺势作喻,翻用典故,不露干乞之痕。十、精读王维《观猎》(一)思想内容:诗人通过描写将*骑马狩猎的场面,生动传神地塑造了一位英武豪迈、气度非凡的将*形象,格调昂扬,气势雄阔,反映了王维早年向往立功边塞、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二)内容分析①首联点题,用“倒戟jǐ法”,即上、下句位置倒转,以突出听觉感受。②颔联描写打猎场面,笔墨集于“鹰眼”和“马蹄”,着意描写鹰目光的锐利、反映的迅速,马驰之迅疾、马步之轻盈。③颈联上句承“马蹄轻”而来,在两个动词“忽过”“还归”的对举中,既展示了打猎地点的迅速转移,也突现了出猎者心情的轻快。④尾联以回顾之笔遥应篇首,以境界开阔的景语作结。(三)说明诗歌从出猎写到猎归的构思特点①此诗巧于构思,精于笔墨。诗歌以“猎”字关涉全篇。②前半写出猎,后半写猎归,从狩猎这个角度来刻画将*的风采,别具一格。(四)领会“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两句用字的生动精炼。①“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②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③“疾”“轻”下字俱妙。将发现猎物进而追击的意思隐然句下,使人寻想,便觉诗味隽永。初读似各表一意,细读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如此精妙的对句,实不多见。(五)分析诗中塑造的将*形象1、巧于构思,精于笔墨。诗歌以“猎”字关涉全篇。前半写出猎,后半写猎归,从狩猎这个角度来刻画将*的风采,别具一格。2、点染只用“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忽过”几笔点染,英武豪迈、气度非凡的将*形象就呼之欲出。3、用典用“细柳营”“射雕”两个典故,都是对出猎将*的赞美,使将*的形象更加丰满。十一、精读王维《渭川田家》(一)思想内容:以农村日常生活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田家耕牧晚归的生活情景,显得安宁恬静、怡然自乐,表现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也间接流露了对仕宦生涯的厌倦。(二)艺术特点(白描手法及表达效果)①此诗对田园生活的展示,纯用白描,毫不雕琢,风格自然清新。②诗中的人物和景物融于和谐的画面中,诗人不仅勾勒出田园的美好风光,也表现了田家人情的真挚和淳朴,具有愉悦性情的审美作用。(三)分析《渭川田家》“归”字在全篇中的深意①前八句写景,一至四句主要写村庄内的情景,五至八句主要写村外田野的景色。②末两句以直接抒情揭明题旨。③归字乃全篇眼目,诗人依次写牛羊之归、牧童之归、田夫之归,来反衬自身渴望归隐田园的心情。十二、泛读王维《竹里馆》(一)思想内容:竹里馆是一个极其幽寂的地方。诗歌描绘了一个清幽绝俗、空明澄净的境界,以此衬托诗人超尘脱俗、宁静恬淡的心境。(二)《竹里馆》艺术特色(1)诗思细密,语言精炼。写景只取“幽篁”“深林”“明月”三个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幽美静谧;写自己则选择“独坐”“弹琴”“长啸”三个动作,表达了诗人忘却世情、陶然自乐的身心。诗中诗人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人与自然融为一体。(2)诗虽短小,但饶有趣味。诗中明月照射幽篁和深林,具有明幽相映的特点;诗人独坐幽篁弹琴长啸,又有静动相村的特点。故读来诗意醇厚,令人回味。十三、精读李颀《送陈章甫》作者在送行题目下,通过表现自己对陈章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其人格的钦佩,蕴含对人生旅途险恶的感叹。(一)内容分析:陈章甫罢官返乡时的送行之作;送别诗。1、首四句点明送行时间为春暮夏初时节。2、中间八句从陈章甫的品德、外貌、才学、志节、行迹、胸襟和格调,写出其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貌特征。3、末六句照应送别诗题,设想旅途的艰辛,表示对陈章甫罢官返乡后境况的关切。(二)领会《送陈章甫》写送别的六句诗表达的深意①末六句照应送别诗题,设想旅途的艰辛,表示对陈章甫罢官返乡后境况的关切。②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三)说明诗人在《送陈章甫》诗中流露的心情①此诗笔调轻松,风格豪爽。行者是“郑国游人”,送者是“洛阳行子”,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作者不为失意作苦语。②诗末设想旅途的艰辛,也蕴含着人生旅途的险恶,语义双关,诗意隽永。十四、泛读王昌龄《从*行》(一)思想内容:通过描写西北边陲的寥廓景象,表达了守边将士不畏环境荒凉艰苦的豪情壮志,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英勇善战的爱国精神。(二)艺术特色①篇幅虽小,但描绘的空间却非常阔大。诗人依靠想象的力量,将东西相距数千里的青海与玉门关有机地整合在一幅画面中,显示了西北边陲的广漠无垠,以及边塞将士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诗歌意境也因而显得壮阔雄浑。②用语注意色彩的调配。“青海”、“雪山”色彩暗淡,“*沙”、“金甲”色彩浓重,两者交相映衬,写出边塞的空旷、寂寥、荒寒,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十五、精读王昌龄《出塞》描写雄伟的关塞、辉煌的征戍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对英才良将的企盼和抗敌卫国的豪情。(一)《出塞》互文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运用互文,“秦”“汉”二字,互文见义,穿越千年、概括古今,揭示了世代边境不宁、士卒万里戍边的历史事实。②互文见义使诗意的表达更加凝练,择取关塞的典型镜头,涵盖了过去与现在的边塞场景,沟通了荒凉景物与思乡情怀的联系。(二)《出塞》最后两句典故的作用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西汉武帝时将*李广,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以怀念李广,暗示朝廷用人不当,强烈希望有英才良将克敌制胜,卫国安边。②运用典故及“但使……不教”的呼应句式,使讽刺意味稍委婉,充分体现了王昌龄七绝内蘊丰富、饶有余味的特色。十六、精读李白《蜀道难》将传统题材加以发挥,展开想象,描写蜀道艰险,也流露作者对唐王朝社会*治前景的关切和忧虑。(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重复的作用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串连三个部分的线索,使全诗一气贯通;2、这两句在诗中的三次重复,犹如乐曲主旋律,奠定了全诗雄放的基调。(二)《蜀道难》艺术特点(写作手法、风格、效果)(1)将奇特的想象、恣意的夸张与有关神话传说糅合为一体的浪漫主义表现特点。此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①依靠奇特的想象来形容蜀道的奇险无比;②运用极度夸张的笔法写出蜀道山水的非凡气势;③诡丽的神话传说为蜀道抹上苍凉迷离的色彩。三方面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以超现实的形象表现诗人的现实情感。(2)句式的灵活多变和语言的奔放恣肆。本文为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句式,长短参差,灵活多变。语言则有意打破匀称,多散漫舒展,但间或运用对偶,多用虚词,不避重复,具有爆发力和动荡美。十七、泛读李白《古风》(一)思想内容: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