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落幕,最后一场对决,是两个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还上演了难度“上天”的成语飞花令!
本文部分内容受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陈香香
2月1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最后一场对决,是两个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最终,陈更以5比2的比分毫无争议地战胜了来自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生孙晓婧。
陈更在北大攻读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博士学位,她说,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能顺利毕业。
孙晓婧是中科院空间环境专业学生,她曾说,不爱诗词的理科生不是优秀航天人。
本季诗词大会还融入了古画、民乐等元素,让诗词变得多元立体,不是考记忆,而是交流理解感悟、文化元素、生活方式。
高手过招!
难度“上天”的成语飞花令来了
昨晚的总决赛很多人都为陈更捏一把汗,在之前的第九场擂主争霸赛环节就是陈更与孙晓婧的对决,孙晓婧守擂,陈更攻擂,最终孙晓婧胜出。
来看最后的决战时刻!
这还不是最精彩的,在决赛环节中,超级飞花令难度升级,这次飞的是“成语”,需要选手说出一联或者一句含有成语的诗句,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走马观花”……由陈更对决胡艳琴。
来看看这些带成语的诗词你都会吗?
“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曲径通幽”
“万籁俱静”
“娉娉袅袅”
“春树暮云”
在说到第七个成语时,胡艳琴更是放大招:
“春风得意”“走马观花”
陈更依然面露微笑,信心十足:
“万紫千红”
在说到第11个成语,陈更同样两句诗说出了两个成语:
“虎踞龙盘”“天翻地覆”
接下来的胡艳琴略有迟疑,不过还是答出了
“明眸皓齿”
陈更则“回敬”
“折戟沉沙”
来看完整视频:
陈更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如果自己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路上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情,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对我来说就是值得的!”
冠*后她还感慨,很多诗友因为看到我在诗词大会的样子,也想要来诗词大会;很多小朋友、青少年说因为看到我念诗的样子,发现中国诗词的美好,也开始念诗。“我觉得,为了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网友:简直是“神仙打架”
看完这场“成语”对决,
不少人说简直是“神仙打架”!
也有人觉得涨知识了……
很多人发来也祝贺
恭喜陈更
只有这样的节目,才会一季比一季更好看说起来,这档文化类节目代表之作至今已经办到第四季了。不仅收视率连续多年居高不下,从董卿打破晚会主持人架子,到第二季武亦姝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还年年都能引领话题讨论。
今年也一样,一经播出就上了好几条微博热搜↓↓↓
万万没想到,一档文化节目最先爆的是选手的颜值。
就比如下面这位初二的小弟弟陆浩骞,如果只看这张清秀俊俏的脸,你一定会错以为是哪部新出的校园偶像剧的男主角。
可上了诗词大会的舞台,他便开始神态自若地对起了飞花令,诗词储备让电视那头说着“我可以”的姐姐们纷纷折服。那句“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说的一定就是他了。
就算没有PK过对手,也丝毫不恼火,只会暗自念诗发誓“我一定会回来的”,微微撅起嘴的样子又萌又帅。
再比如另一位人气选手,13岁的邓雅文小妹妹。
她面带稚气,说起话来却落落大方。第一期在全是高手的挑战者里以第一名的身份脱颖而出的时候,就让观众惊讶不已。
虽然只有豆蔻年华,邓雅文不仅答起题来宠辱不惊、气场强大。举手投足中还体现着良好的礼仪,观众为自己叫好时她会说谢谢大家,对手答对了题她也会鼓掌。
这种气场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功底,回答起诗句来才能从容流畅。
脸只是其次,更让观众欲罢不能的是这档节目“学渣看了会流泪”的属性。
只要打开这档节目,你就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全中国竟然有这么多才貌双全的人才。
被称为“行走的汉服种草机”的小姐姐是研究北斗系统的工程师,倒背如流苏轼宋词的选手是同济大学医学硕士、平时还会给武侠杂志供稿,连一个12岁小弟弟都能在PK时面不改色地把一首《忆江南》从头到尾背下来,丝毫不给对手后路。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了:“《忆江南》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词吗?我也会背。”
但要知道,这可是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里最紧张刺激的飞花令环节。
简单地说,飞花令就是选手背出的一句诗里,一定要有题目指定的某个字。就比如说以“楼”命题的飞花令吧,选手至少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出12句含有“楼”字的诗句才能成功。
手机前的你试一下就知道多难了,更别提还是在紧张的舞台上。
更绝的是,今年的诗词大会还出现了一个新题型——超级飞花令,即在一句诗之中要包含两个指定的字。
有“春”字的诗句你一定说的出来,有“风”字的诗句你也一定会背,但同时有这两个字的诗句,大家能想起几句呢?
小编先来: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误)
这个要没有一定的诗词储备,再一紧张就真的交白卷了。可就在电视机前观众一脸懵的时候,选手们几乎没有准备时间就开始一句接一句的背了起来,来来回回就是好几十首诗词↓↓↓
看着二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比分交替上升,观众也不禁在替他们紧张的同时,暗自钦佩。
真·说的都是我知道的诗句,但我就是想不出来。
对于选手们倒背如流的表现,也有网友发出过“这个节目明明就是比的记忆力”的质疑。可多看几集你就会发现——
比起机械化背诵,少年们对诗词发自肺腑的深情才是最打动人的东西。
节目不仅会考对诗词的熟悉度,还会考诗句的背后的文化,知识点涉及到地理、历史、考古等多方面,选手们依然对答如流。
对这群热爱诗词的年轻人而言,古典文化早就不是一种需要被动记忆的东西,而是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状态。
就比如无数人的女神,16岁的武亦姝。当年长发飘飘、小髻微盘,一身绛红色汉服上衣和黑色刺绣长裙,一上场就带着超出同龄人的稳重和气度,拿了第二季的总冠*;
可当谈到男神陆游,立刻露出了小女孩的欣喜雀跃,用自己的方法解释那句“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啊,天气不好,风雨那么大,我就不出门了,在家摸猫。
你看陆游多可爱啊。
说道南北朝诗人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又用自己的解读方式表达着喜爱:
把整个春天给你,多美啊是吧!
这可是单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学不来的,而是早就渗入她骨子里的文化熏陶。
再比如,昨晚获得冠*的陈更,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季,这季又来了。
一袭温婉民国学生装的她袅袅婷婷地走来,答起题来又满是大方和气度,两年前输给武亦姝时也不愠不火。而是引用李白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表达对同样爱好诗歌之才的惺惺相惜之情。
这些选手不仅在知识储备量上让你折服,更带着雄姿英发与年少轻狂并存的奇特神采,给人一种在诗词中阅尽人世浮华后的宠辱不惊的感觉。
这种宠辱不惊,甚至会让观众忘了这是一场比赛,连连发出“不可轻少年”的赞叹。
你看,虽然也是一档要评出冠*的竞赛节目。
但《中国诗词大会》却鲜有选手们吹胡子瞪眼、为了成绩争得面红耳赤的画面,而是处处洋溢着一种特别舒服的松弛感。
看过电影《死亡诗社》的小伙伴,都曾被下面这段“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所打动↓↓↓
电影《死亡诗社》截图
而这或许也就是《中国诗词大会》办了这么多年,依然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原因吧。
大过年的全家人晚饭后围坐在电视边,一起看,一起猜,一起笑。观众既能在简单的题目里获得参与感,不至于太曲高和寡;又能看着选手们一步步攀登难度高峰,燃起对诗词兴趣的小火苗。
而以后,这种感动和召唤也会转变成别的情愫。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会从胸中涌出一股热流,从而决定要发奋学习,报效国家;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时,会相信永恒的爱情,从而做一个专情的人;也许当一个孩子看到"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时,会明白人的温柔敦厚,会懂得原谅。
或许这才是经典文化的感染力。
-THEEND-
来源:Vista看天下、中国青年报、
CCTV中国诗词大会编辑: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