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常百姓家一样,人丁兴旺也是皇室贵族的企盼。一方面帝国需要优秀的传承者,另一方面后宫妃嫔为了母以子贵,也盼着能生下皇子。努尔哈赤有子16人,皇太极有子11人,这时的爱新觉罗家族可谓人丁兴旺。而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就有8人出生在盛京皇宫,他们是第四子叶布舒、第五子硕塞、第六子高塞、第七子常舒、早夭的皇八子、皇九子福临、皇十子韬塞、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那么,“马上得天下”的大清帝国皇子的成长与普通孩子有什么区别呢?
“养活孩子吊起来”
今天,人们参观沈阳故宫时,在皇八子的生母海兰珠所住的关雎宫和皇九子福临的生母布木布泰所住的永福宫里,仍然可以看到吊在火炕上的悠车。这是专家查阅了清宫档案后所做的原状陈列展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族独特的育儿习俗——悠车育儿。“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东北民俗三大怪中的第二怪,即指满族的悠车育儿习俗。悠车育儿是满族独有的育儿习俗,带有浓郁的东北狩猎民族遗风。
婴儿睡悠车之俗缘起于满族早期的渔猎采集时代。当时,处于氏族社会的满族人生活在野兽出没的山林中,以狩猎和采集山货野果为生。女人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也不得不像男人一样骑马狩猎,上山采集。因山林中经常有毒蛇野兽出没,妇女无法随身携带婴儿或幼子;放在家里又担心孩子因无人照看而出危险。思来想去,聪明的满族妇女终于想出将孩子“吊起来”的办法,将婴儿、幼童放在树皮或兽皮篮袋里,用绳子高高地吊挂在树上或住室内的高处。即“缝皮为囊,纳儿于中,悬诸森林,归而哺之”。这就是悠车的雏形。
满族孩子睡悠车时,一般人家多在棉褥子上面铺上一个内盛谷糠的布口袋,垫在婴儿身下,俗称“糠口袋”,既利水又去火,婴儿睡着舒服又少生病;肩臂和腿部都要用布带子绑住,在防止翻身掉下悠车的同时,使肩平、胳膊、腿直,有利于长大后骑马射箭。满族人以孩子后脑勺扁平为美,由于绑在悠车里的孩子不能随意翻动,只能仰卧,所枕的枕头为小米或高粱米所装,时间长了会使孩子的后脑勺变平,使婴儿的面庞增大、丰满。满族谚语有“睡好了后脑勺,成全了前门脸”之说。
子以母贵的皇八子
早夭的皇八子为皇太极的宠妃——宸妃海兰珠所生。海兰珠于天聪八年()归嫁皇太极,比胞妹庄妃布木布泰晚入宫9年,时年26岁。论年龄已经过了豆蔻年华,但仍不乏女性的成熟美。在她之前,皇太极已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纳了孝端文皇后和庄妃姑侄二人。海兰珠入宫后,与皇太极情投意合,夫唱妇随。崇德元年册封后妃时,海兰珠后来居上,封为“东宫大福晋”,位于四妃之首,仅次于中宫皇后。皇太极赐其宫室名为“关雎宫”,取名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她的爱恋深情,也表达了对她品德的赞美。《诗序》中注释“关雎”一词为“歌咏后妃之德”。满文的“关雎”二字为“huwaliyasundoronggo”,意为和顺温柔懂礼仪之人,是对海兰珠温柔贤淑性格的赞美。
崇德二年()七月,宸妃于关雎宫产下一子,因中宫皇后哲哲无子,这个儿子不仅是皇太极的嫡子,更是皇太极最喜爱的妃子所生,皇太极十分高兴。创有清之先例,在大*殿颁发大赦令。其御制文称“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故而大赦天下,使之“咸被恩泽”。这里皇太极明确将宸妃所生子视为“皇嗣”,意即皇太子。此举引来八方朝贺:巴林部的阿玉石、卫寨桑,扎鲁特部的内齐、喇巴泰等,阿巴垓部的塞尔扎尔、得尔格尔等;乌珠穆泰部的宜思哈布等;还有四子部落的达尔汉卓里克图俄木布、巴林部落的满珠习礼等,皆不远千里,前来祝贺。他们带来牛羊马匹骆驼和各种土特产,奔赴盛京。皇太极在崇*殿和清宁宫大宴宾客,盛况空前。
不幸的是,崇德三年()正月,皇八子染“天花”夭折,这时距他出生还不到一年。
福临出世“红光照耀宫闱”
皇九子福临即顺治皇帝生于崇德三年()的正月卅日,《清太宗》实录称其诞育时,红光照耀宫闱,经久不散,永福宫香气弥漫了数日;《清世祖实录》称其生前即其母庄妃“娠时有红光绕身,衣裙间如有龙盘旋状——如是者屡”,更神奇的是在其门诞生前一日“孝庄文皇后梦一神人抱一子授之曰:‘此一统天下之主也。’”这显然是文人的溢美之词。
崇德六年,麟趾宫贵妃为皇太极生下第十一子,即博穆博果尔。麟趾宫贵妃与永福宫庄妃,虽同贵为五宫之妃,但她们产子,宫中并未举行重大庆典。
咸丰和同治的诞生档案
满族民间关于生育的讲究与禁忌很多,但在清宫官修典籍中几乎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现存有关皇子诞生之初诸事的档案,记载较为详细的为道光十一年()六月的《全贵妃遇喜档册》和咸丰六年()《懿嫔遇喜大阿哥档册》,其所记皇子分别为后来即位为君的咸丰和同治皇帝。按照清代宫廷沿袭祖宗惯例的作法,从中也可看出清初相关制度的大致情形。
洗三在皇子出生的第三日举行。事先由负责“守喜”的总管太监将新生皇子生辰八字帖交给钦天监,推算出洗三的时辰及其处所内的“吉方”。满族民间行此礼仪时有亲友女眷前往“添盆”之俗,清宫中亦称“添盆”,但皇帝、皇太后、皇后所送之物按例称“赏”,且不必亲往;皇贵妃以下至常在、答应及近支亲郡王福晋、公主等称“添盆”。比新生皇子之母位号低者要亲往道贺。赏或送之物一般是金银钱、如意、八宝之类。负责洗三者一般在中老年妇女中挑选,民间称“姥姥”,宫中称为“恭洗人”,一般为两人,由内务府负责挑选。
升摇车清宫中于皇子出生后第九日举行上摇车的仪式。其所用摇车于婴儿出生前即已连同车内被褥等备好,称“吉祥摇车”。事先仍要由钦天监选择吉时,皇子入车前,太监们要在车帮上贴福字、念“喜歌”,并执香在前引导,指定之人抱新生皇子于摇车内。此日皇帝后妃等要赏送金银麒麟等物,类似于民间的“压车钱”。
满月和“百禄”在皇子出生满一月和满百日(宫中称百禄之喜)时,举行祝贺仪式。是日皇帝后妃等仍有赏送贺礼。其中满月之日还要选吉时给小皇子剃第一次头。
试晬是皇子满周岁之日举行的一项较为重要的仪式,亦称“抓周之喜”。盛放抓取之物的器具称为“晬盘”。《国朝宫史》记载“皇子周岁晬盘”所用之物为:“玉器二、玉扇器二、金匙一、银盒一、犀杯一、犀棒二、弧矢各一、文房一份”,另备摆放上述物品的果桌一张。到日子要用的时候,由宫殿监向皇帝奏请,再行文内务府备用。仪式的时辰和方位照例要由钦天监择定。将上述诸物盛放于绘有百子图的红漆盘内,吉时一到,皇子先抓何物,又抓何物,都要记录下来并奏报皇帝。这天皇帝后妃等赏送亦较丰厚,多为金银玩器及衣帽鞋等。
清皇子不到6岁开始读书
清代帝王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因此清朝多数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清朝皇帝的整体素质也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的。
清统一中国后,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上书房坐落在今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上书房之所以设在这里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的楹联悬挂其内;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与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
“魔鬼式”的全面训练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康熙皇帝自己回忆说,他五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皇子们放学后,吃过晚饭,还得上一节“*事体育课”——骑马射箭,这部分教习师傅从满、蒙贵族中挑选,名为“谙达”。“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5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3人,他们轮流值班。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负责茶食等事的书童,这些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两人。
除了满文、汉文、骑射之外,皇子教育的内容也会依情况调整,例如康熙帝喜欢带皇子出巡,增广见闻,也让皇子有各种办理*务的实习机会,德宗载湉在翁同龢的安排下读西学,太后也曾请身边的女官裕德龄教载湉英文。
上书房帝师的尊崇地位
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雍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对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十分尊重。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任总师傅30余年,“诸皇子皆敬惮之”。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多次将自己的诗文寄给他。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