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豆蔻别名:白豆蔻、圆豆蔻、原豆蔻、蔻米、紫蔻、十开蔻、漏蔻、草蔻、大草蔻、偶子、草蔻仁、飞雷子、弯子。性味辛温,归肺经、脾经、胃经。豆蔻也是传统和香的常用香药之一。
没药
没药是古代西方最重视的香料和药膏,以波斯、阿拉伯及非洲东北地区最为著名,味芳烈而苦。《诸蕃志》卷下载:“没药出大食麻啰抹国。其树高大,如中国之松,皮厚一二寸,采时先据树下为坎,用斧伐其皮,脂溢于坎中,旬余方取之。”
《*和证类本草》亦载,“没药生波斯国,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据洛佛(laufer)研究,没药之名始于宋代,主要产于大食和东阿非利加洲。宋代文献中的没药,主要是由阿拉伯人输入到中国的。
没药,也是用作止血的药物。若与酒调和饮用,可达止痛的功效。故此,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有人“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的记载。在东方没药也作为芳香的物质、香料和药物备受推崇,古代埃及人在庙中燃烧没药,并用以裹尸;犹太人也用没药来膏抹尸体。在希伯来人眼中,没药是一种贵重的香料。没药也是我国古代和香的主要香药之一。
傅京亮
我国国宝级香学泰斗
中国香文化研究著名学者,香文化研究奠基人,我国唯一的和香大家。
出身书香门第,传统文化世家,从小就熏染于书斋的琴棋书画的氛围之中,国学根基深厚,香学与中医学造诣尤深。于承续家学之外,多年研习中国书画、雕塑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较等学科,皆有相当深厚的造诣。
香,物虽微而位贵,它是中华文化无形的脉搏。
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