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今天依旧是分享干货的二条
在古代,从婴孩呱呱坠地到百岁老者,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男与女的称谓也有区别,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谓吧!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年龄也可以说得这么美!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尚在襁褓,初知发笑,(婴幼儿);(2-3岁)。
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
髫年:女孩七岁。
龆年:男孩八岁。
垂髫(chuítiáo):童子未冠,头发下垂谓之龆。亦作垂龆。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总角:角,小髻。总,束发上分,人之童年。8、9岁至13、14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中就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口:十岁以下。10岁以下。本指幼鸟,后指儿童。《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口贪食而易得。
幼学:10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礼记》:“人生十年曰幼学”。
豆蔻:“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子十三四岁。女子13、14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舞勺之年:13-15岁。指男孩子13―15岁期间。《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舞象之年:15-20岁。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金钗之年:12岁(女孩)。指女子12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及笄(jíjī):《礼记》:“女子十又五而笄”(结发为笄,表成年)。
束发: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男子15岁。到了15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破瓜(碧玉年华):瓜拆开为“二八”,二八相加或相乘,谓女子十六或六十四岁。
桃李年华:20岁(女)。
花信年华:24岁(女)。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弱冠(ruòguàn):《礼记》:“二十曰弱冠”。男子二十结发加冠,体且未壮。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而立:《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男子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语出《论语?为*》「三十而立」。以后称30岁为「而立」之年。
成立:“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人之成年。
不惑:《论语》:“四十而不惑”。男子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论语?为*》:四十而不惑。
强仕:《礼记》:四十曰强仕。
知非:《淮南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人之五十。
天命:《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及艾:《礼记》:“五十曰艾”(发白如艾)。
杖行:《礼记》:“五十杖于家”。
耆艾(qíài):《礼记》:“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岁。
花甲:人之六十。
耳顺:《礼记》“六十而耳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垂老:人之将老。
桑榆:《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昏,喻人之将老)。
耆老(qílǎo):《国语》“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岁。
古稀: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
迟暮:杜甫:“迟暮少寝食”。人之将老。
皓首(hàoshǒu):《后汉书》:“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眉寿:《诗经》:“此为春酒,以介眉寿”(秀眉,寿者相称,人之长寿)。
风烛:风中之烛、随时可灭,人之残年。
耄耋(màodié):“七耄八耋”。人之七八十岁。
鲐(tái)背:“九十鲐背”。
白寿:“白”为“百”缺一,人之九十九。
寿民:“清代称百岁老人为寿民”。
期颐:《礼记》:“百年曰期颐”。
茶寿:指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岁。
双稀、双庆:岁。古稀是70岁,双稀即岁。
汉语中之所以有如此多关于年龄的称呼,源于中国文化和中国思维方式:古代中国的数学没有绝对进制,十进制只是其中运用的一个方法,常用于计算的还有五进制,如算盘就是五进制和十进制的结合,而女子的年龄也常用七为一个阶段,男子则是八,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女子也常用二八年华来表示十六岁。除了数学上的,还有文学上的,从诗经开始,修辞就已经很成熟了,文学的联想能力常把人的年龄与各种美好的事物联想到一起,如豆蔻年华。另外,中国还是个礼仪之邦,礼仪成为年龄的代名词再正常不过了,如及笄、束发等。因此,有的名称和礼仪或习俗有关。总之,年龄称谓的多样化,反应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