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扬州慢南宋姜夔
TUhjnbcbe - 2021/3/27 11:04:00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修竹翻译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百度百科)

修竹赏析

我们今天先讲讲“黍离之悲”。

彼黍离离,是诗经王风里的句子,想想当年繁华的都城,已经长满了野草,令人感到昔盛今衰的凄凉。金兵南下,杜牧看到兵火之后的扬州,废池乔木、荠麦青青,心中一阵悲凉。“荠麦青青”,不是庄稼茂盛的美景,而是以乐衬哀,类似的手法法,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也用到过。

姜夔这首词,就是在致敬杜牧,如果不了解杜牧的诗,也很难读懂这首词。

“春风十里”和“豆蔻词工”,都出自杜牧的《赠别》,借“春风十里扬州路”,讲昔日的美好,对比今日的萧条。

“豆蔻梢头二月初”,是杜牧的名句,姜夔说,纵然有杜牧的才华,看到如今的衰败的扬州,也再难写出深情的诗句了。

“青楼梦好”,出自杜牧的《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是说杜牧才华高。

杜牧有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让我想起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十四桥不会改变,永恒的月亮深情脉脉地看着人世间的物换星移、沧桑变化,可谓天若有情天亦老。

写了这么多,我发现姜夔真的是很有学问,他的诗句子化用杜牧的,意境化用诗经和刘禹锡的,所以,他却始终难以走入一流诗人的行列。

王国维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第一流之作者也。”“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

王国维的评价,可谓切中肯綮,白石道人(姜夔)的诗歌雅致蕴藉,却难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境界”,始终处于二流水平。

修竹链接

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欢迎点击链接

诗经?王风?黍离

遣怀(唐)杜牧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杨花与柳絮

《红楼梦》导读后记

《红楼梦》导读第八十回***屈受贪夫棒 ***胡诌妒妇方

《红楼梦》导读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_

《红楼梦》导读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欢迎转发雨打修竹作品,这是对作者最大的赞美与支持。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扬州慢南宋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