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世纪,欧洲人将香料“肉豆蔻”视为珍宝,价值一度抵得过七头肥牛。常有人将其装入小布袋中挂于脖子之上,认为其气味能驱除跳蚤,治疗胃疼、头疼和发烧,更有甚者,想以其祛除瘟疫(黑死病)。
关于肉豆蔻
肉豆蔻是热带常绿乔木肉荳蔻树(Muscadier)的种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西印度群岛、巴西等地。我国台湾、广东、云南等地引入栽培。该属植物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树高可达十多米,能生长百年。有趣的是,豆蔻树是一对植物鸳鸯,分为雌雄,且必须种在一起,否则无法结果。
相传,古罗马皇帝在即位之时,曾大量使用肉豆蔻及其他香料,铺满全城街道,除了香辛温暖有欢愉的气味非常适合庆典外,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杀菌消毒,防止瘟疫。
在印度,肉豆蔻被称之为“令人心醉的果子”,认为它能让人感觉到欢愉、迷醉,是的春药材料。这是因为肉豆蔻醚是一种的致幻剂,具有催情致幻的作用,因此在远古各地的原始部落,肉豆蔻也是一种能提炼出让巫师进入“异空间”的魔药植物。在印度著名的“阿育吠陀疗法”中,肉豆蔻被应用于Vata体质的人(“瓦塔”,特性常与“风”关联,控制着身体所有的运动。它的性质是轻的、干燥的、凉爽的和易变的),以达到放松思绪的疗效。
扩展阅读
“豆蔻年华”中的“豆蔻”,是肉豆蔻么?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诗句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豆蔻指的是白豆蔻的花,以形容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并非肉豆蔻。与肉豆蔻学名相关的植物有白豆蔻、草豆蔻、小豆蔻等,但只有肉豆蔻属豆蔻科,其它均属姜科。
肉豆蔻的药用价值
肉豆蔻的用途广泛,外部的果皮可用来做豆蔻味道的焦糖、甜品、布丁;植物油是月经痉挛的有效药物;而内部的核仁,则是上好的药材,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抗痉挛、抗抑郁、保肝、降血糖血脂等作用。
肉豆蔻核仁以个大、体重、坚实、香浓为佳,由于生的肉豆蔻中含有有毒的肉豆蔻醚,因此肉豆蔻入药之前需要通过炮制的方法来降低这种成分。
中医药将肉豆蔻归为收涩药,辛,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的作用,内服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豆蔻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中和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能开胃,胃喜暖也。”
藏医药学认为,肉豆蔻味辛,性温,是用于治疗心脏功能方面的主选药物,具有调节心动力治疗心绞痛、心悸、昏迷、惊劂的作用。
在藏医药的世界中,肉豆蔻的曝光率可谓非常之高,其特殊的药用价值从古至今深受藏医药学家们的“宠爱”。无论是藏成药的制备(西藏“甘露”二十五味珍珠丸、坐珠达西、二十五味松石丸、十四味羚牛角丸、十一味甘露丸、如意珍宝胶囊、二十五味竺*散、大月晶丸、十五味黑药丸、十八味杜鹃丸、降香丸、十四味羚牛角丸、石榴日轮丸、石榴健胃散、二十五味肺病丸、沉香丸系列等),还是藏医传统外治疗法,均能看到它的身影。
藏医煳尔美疗法
藏医煳尔美疗法是将肉豆蔻、藏茴香等药材合成物用纱布包住,放置适量的植物油或酥油中加热,将药包敷于治疗部位热熨的一种特色藏医外治疗法。其原理是根据经络走向和龙穴位处对应热熨,经皮吸收,压制龙偏盛,调节血液循环,平衡三因,再加上对于龙穴位的物理热作用打通经络传达到睡眠中枢,从而起到调节睡眠、内病外治的效果。
该疗法具有安神功效,尤其对对失眠症有非常好的疗效。主要适应于:龙偏盛造成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体质虚弱、头晕耳鸣,心悸、心慌、产后体质削弱,敏感易兴奋体质者等所引起的睡眠障碍。此外还可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健忘症、抑郁症等疾病。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