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故事,这些都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时代的文化未来,坚定文化自信,倡导学以致用影响当下,以爱好者和传播者的身份,开办国学公益讲座,义务助学,心怀大爱,走在新时代的前沿。
他就是文化学者,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王泰筌教授。
古风怀远,追梦恕忠
王老师的童年是在祖父的蝇头小楷和家里一本本线装书的熏陶下度过的,也许从那时起,就在他心底埋下了国学种子。
讲台是王老师学生时代的梦。
因为有梦,高考选择了文科。而他的父亲却一辈子坚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一直把八级工匠的身份看得比自己厂长位置都神圣。老人家对他的成长干涉很少。这次,却语重心长地问他:“孩子,以后你靠什么养家糊口?”
他振振有词地答道:“我去当教书匠,教小孩子认字。”
王老爹充满担心地注视着眼前要去当教书匠的儿子。
年,他以优异的文科成绩,成为长春六中被吉林大学哲学系录取的首个保送生。当年吉林大学的开放式办学理念和哲学系众星闪烁的学术氛围,特别是中国哲学让他找到了山溪入海的感觉。从吉大理化楼到南区逸夫图书馆,他如饥似渴地啃起了一本本国学经典。那时,传统文化并不是香饽饽,很少有人问津,热衷或深度学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日积月累,反其道行之的他却成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那年冬季,瑞雪隆冬,读庄子的逍遥游,他找到了虚室生白的感觉,他在读书笔记里写道“孔子亲,老子玄,庄子仙”,那一年,王老师才19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从本科到硕士再到考博士,在学生时代博览群书,铸就他三十年后站在讲台上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的睿智和洒脱的授课风格。
虽然,王老爹未能见到儿子在讲台上的教授风采。但是老人家留下的遗言:“靠人品做事,凭本事吃饭!”却成了王老师人生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职业是*报记者,他把国学经典融入生活和工作中。成为高级记者后,忙碌之余,一册册古籍善本,他依然读得如醉如痴,《论语》《道德经》《易经》是他的最爱,百看不厌,不离不弃三十载。面对一本本读书笔记,他自嘲地说:“四书五经未读通,可怜白发生”。
“布衣不暖茶山行,古树溪畔樱。雾凉冷艳吐纳爽,竹杖道友情。高声吟,低语诵,断舍非沽名。若唤阁主骑鹿腾,不计千万程”这首《醉桃源》小令出自王老师笔下。他的学生偷着说:“老师看竖版文言文线装书比读白话文还顺,用文言文写文章更出彩儿。”
从记者到新媒体老总,在新闻岗位做得风生水起时,一场重病,让他经历了濒临死亡体验,顿悟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告别繁华喧嚣,他放下了资深媒体人的所有荣誉,离开工作近二十年的报社,转岗到省人大机关工作。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数度风雨,几经沧桑,他痴心不改,沿着传统的方向,他在追梦文化的新时代。
大爱无疆,师者匠心
长春市第六中学是王老师从初中到高中学习了六年的母校。
年8月,在几任校长的倡议下,在前后届同窗好友的支持参与下,王老师和他的助学团队在母校开设了励志班。按照自由申报,导师选择的原则,七名拥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校友,荣幸地成为了励志班学生的人生导师。这个班的学生不是按成绩入选,而是按家庭收入由低到高入围的。全班没有一个官二代和富二代,一些孩子的家庭还处于温饱的边缘,更多的家庭是扶贫对象。三年间,每周的周末,晚六点到七点,是励志班独具特色的国学课。也是王老师和孩子们在课堂上欢声笑语的周末喜相逢。两年过去了,按照原典,一句一句地讲完了《论语》二十篇章。高三又应学生的要求,增加了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在家长和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国学课一直开到了高考前十天。
三年的时间里,王老师义务讲授国学课共计九十八次多个学时。家长们不仅看到孩子们闪亮的目光和谦和进取的言行,也看到他们对国学经典日益渐增的兴趣。尤为可喜的是,他们语文成绩在潜移默化提高。年,全班五十二人参加高考,51人的成绩超过普本二批录取线!20%的学生被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和国内知名大学录取。高考语文单科成绩,全班30%以上的同学达到了分水平。
那一夜,他兴奋得失眠了。
王老师的国学课有效地配合了教学的主战场,五十二名孩子们圆了大学梦,践行了“励志改变人生,传承感动生命”的誓言。励志班获得了成功,王老师和他的助学团队却拒绝了所有的荣誉和嘉奖。
年4月,长春六中全面推广了级励志班将国学引入教学的成功经验,成立了长春六中雅和国学院。
文以载道,仁者名归
王老师认为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长智慧,还可以养心化性。对成年人而言,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来洗涤内心的污浊,净化心灵的雾霾,达到身心和谐。
年,王老师在长春市图书馆文化大讲堂,以“从传统文化看现代人心态”为主题,深入浅出解读传统文化对于调节人的心态,维护人的健康,对于人的幸福人生的重要意义。年,杨绛先生辞世是中国的文化事件,吉林省图书馆邀请王老师,在全国率先举办了纪念杨绛先生的公益讲座。王老师让听众品读了杨绛先生的百年魅力人生,感悟了杨绛先生的人生智慧,活动得到了国家图书馆好评。王老师国学讲座,曾在吉林省图书馆创下了连续三周场场爆满的纪录。按媒体报道说,不是座无虚席,而是听课者人满为患,连地上和窗台上都是人。图书馆增加了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即便是凭票入场,听众热情依然不减。
面对记者采访,王老师说出自己的心声:“不是自己水平高而是传统文化有魅力,和很多老师相比,自己还是小学生水平,有很多不足之处,真得很感激听众的包容。传统文化如浩瀚的大海,博大精深,自己就是一个在海边乐此不疲的踏浪者,偶尔拾到几个贝壳,呼朋引伴,兴奋得想和大家分享而已。”
王老师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吉大哲学系的理论功底,还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让传统文化、国学知识,从字里行间跳跃起来。听众王小娇在朋友圈写道:“王老师孜孜不倦地把国学之益传播给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了一种井然有序的高度文化自律,在治学上体现了智慧通达……”
众望所归,年9月,全国第十七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济南召开,王泰筌老师以其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的荣誉称号。此次交流会全国共评出一百三十五位国家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吉林省仅有五人获此殊荣。
实至名归,王老师先后被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是吉林省委*校授课教授,北京东方大学、吉林警察学院客座教授,入选吉林省第二批高级专家,被推选为吉林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他参与编写《孔子哲学》《简明中国文学史》等多部高校教材,论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下真功夫》被吉林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全文刊发转载。年,他和中央*校教授合著的30万字的《大视野,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出版发行,此书是建*95周年重点推荐图书,全书诠释了伟大复兴背后的文化价值支撑,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爱国情愫跃然纸上!
很多市民都在省市图书馆和长春文庙听过王老师的公益讲座,他的粉丝中有八旬老翁也有豆蔻年华的少年,有在读博士,也有成功的企业家,有大学教授也有机关处以上的干部,还有一直追随他学习国学的海归留学生和来自社区和村镇的干部。带着“为往圣继绝学”,以文化人的文人特有的书院梦想,王老师倡导“明心见性”、“守一弘毅”等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先后在师友学生的帮助下,筹建了明心文化书院和守一书院,得到了吉林省儒学研究会、吉林省心理学会的大力支持,书院以公益活动为追求,倡导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时代生活相融合,营造祥和人文环境,引领正确幸福观,用中国精神去提升现代人的人生境界。
年元旦起,他又在守一书院开设了《道德经》公益国学讲堂。倡导去行*化、去权威化、去庸俗化,互为师生,促进提高,快乐学习,学以致用的书院学习理念。计划用三年时间与同道中人同读共学《道德经》,然后编著一本现代版通俗易懂有新意的《道德经》解读本。
有初心,有梦想,他在传承中圆梦,在践行中提炼升华。
古风怀远,师者匠心,心在桃花源,仁爱天地间。
本文在《企业研究》、《今天》杂志发布;经新华网、吉网、新浪、搜狐、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转载;被知网、百度文库收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