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药
29、白豆蔻 白豆蔻治冷泻。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的附子。
为什么壮元阳有助于治疗虚寒反胃呢?
中医认为胃中如锅鼎,命门肾阳是灶下之火,火力充足,水谷容易腐熟,火力不足,或泻或吐,腐熟不足,拉稀完谷,就像锅下无火,锅中饭煮不熟。
所以经常碰到病人误食生冷,或暴饮暴食,导致呕吐或拉稀,消化不透,脉象又沉微细弱的,只是一派阳火不足,但用附子理中丸,常常一剂知,二剂愈。
但大家要知道附子有毒,一般内服的要经过炮制,而且煎煮也要讲究,要先煎到半个小时以上,直到口中尝出没有麻辣感为度。
我们上节课跟大家分三方面讲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知道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品,温壮元阳不二药。
所以在《本草正义》中说,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
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故冷。
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上节课我们跟大家谈到附子的功用,下面我们再来讲一点附子的配伍。
喻嘉言说,*芪配附子,可以治疗风虚,白术配附子,可以治疗寒湿,人参配附子,可以壮人元神,三者经常交相为用。
原来*芪善于补气固表,配上附子壮元阳,这样迅速能够加强人体卫表的金钟罩功能,这样气阳充足,虚邪贼风就不容易进入。
正如《*帝内经》上说,是故阳气卫外而为固也。
附子最善补阳,*芪最善补气,所以对于气阳两虚,容易反复感冒鼻炎风湿的病人,就需要这组搭配。
白术配附子,可以治疗寒湿,张仲景最出名的治风湿寒湿关节痛的汤方之一,是甘草附子汤。
里头用桂枝上强心以祛风,用白术中健脾以除湿,用附子下壮肾阳以散寒,同时用点甘草调和诸药,使众药之间不相互打架,而为我所用。
这样风寒湿相搏,骨节烦疼,屈伸不利,但见寒凝血瘀,阳不化气者,皆可用之。
张仲景这张处方的设计思想,就源于《*帝内经》,《*帝内经》上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如果风气盛的那就叫行痹,病人周身关节痛,呈游走性,这时要重用桂枝,配合写风药羌活、防风,同时再辅助些养血药当归、芍药,为何呢?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如果是湿气偏盛的,那就叫着痹。人体重着困倦疲乏,甚至头重如裹,腿沉如陷泥土中,腰重如戴五千钱。
这时要重用白术,用白术来疗死肌,除湿痹,健运脾,可以配合茯苓、干姜,来温运中焦阳气,淡渗除湿。
这样脾一健运,脾主四肢功能加强,湿痹自去。
所以说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
如果是寒气偏盛的,那就叫痛痹,寒主收引,不通则痛。
寒气越厉害,血脉闭塞就越厉害,最严重的寒冰封骨,导致阳气不达,这种关节痹痛,就像老虎咬一样痛,人称白虎历节,痛不欲生。
如果不能够大壮阳气,破散寒冰,雪中送炭,人就像在三九天里头单衣短裤,手足寒冰,无以御寒,苦不堪言。
所以这时就要用到附子,大壮元阳,辛热走窜诸经,使热气透达,无孔不入,无处不到,如同雪中送炭,所过之处,如春阳融雪,瓦解冰消。
这样闭塞的经脉管道,慢慢畅通舒缓开。
凝滞的气血瘀暗的舌苔,也会慢慢转为红润。
所以大家要注意,你看到病人舌色紫暗,表面上是瘀血,好像用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却化不开,破不开,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瘀血不是简单的气滞血瘀,而是阳虚寒凝血瘀,如果是气滞血瘀,就像堤坝被土堵塞了,你用锄头一挖,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很快就通开来了。
如果是寒凝血瘀,阳不化气,就像河流因为天冷而冰封,顿时不能流动,这时你不要说是用锄头去挖,就算是用大棒槌去捶打,用推土机去铲,都不能让河流恢复流通,那只有等到春天纯阳融雪,雪化为水,冰雪消融,河流自动就会恢复畅通。
所以你即使看到风湿的病人,唇舌紫暗,反复用祛风活血的药,都效果不理想时,一摸他的脉,怎么如此沉微,就知道他身体寒冰冻结得厉害。
有一分沉微就有一分冰寒。
这时你不用温阳气化的药,冰伏寒邪之证如何得消?
病人晚上痛不堪言,辗转反侧之痛如何得除?
难怪《医学正传》中称赞,附子禀雄壮之志,有斩关夺门之气,乃阴镇之要药,回阳之绝品,用之得法,常能挽性命于顷刻,辨证准确,亦可挽沉疴于当下。
这就是为何张仲景在《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中,用附子的就占到二十一方,真乃开后世使用附子之先河。
所以寒痹百脉非附子不救。
而明代张景岳更是总结出药中四维,他认为附子、大*乃药中良将,人参、熟地乃药中良相。
大家要好好地研究这四味药,攻补寒热,动静阴阳,真是兼收并包,可谓要言不烦,真传一句话。
白术配附子,古人认为乃除寒湿之圣药也。
甚至可以治疗经脉痹阻,月经不来,身上长寒湿包块。
在一般人看来,子宫肌瘤,癥瘕积聚这些包块,表面上是瘤,实际上去分解,它大都是阴成形的产物,特别是寒湿阴邪占据多数。
所以在《神农本草经》中说,附子能够破癥坚积聚。
这五个字一般人不容易理解,有前面我们讲到附子阳化气,通行十二经的功用,大家就能理解这五个字了。
你读透附子这五个字的功用,那你就懂得用附子去治疗积聚包块啊!
凡是寒湿为患,手足冰凉的,他们身上的积聚包块,我们就可以比喻成寒冰积雪。
寒冰积雪非温不化,非阳不消。
故《*帝内经》上说,积之所生,因寒而生。
如果天寒地冻,则经脉凝滞,如果天气温和,则经脉畅通。
所以不仅可以用阳化气之法,治疗寒凉闭经,更可以广泛地用这种方法去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积液,甚至各种癥瘕包块。
大家懂得这破癥瘕积聚要靠阳化气,然后再去看为何张仲景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里的包块呢?
原来张仲景早就看到了身体的包块,是阴成形的产物,是寒湿留结,瘀血堵塞的结果。
所以用温药来通脉助阳气化,来除五脏沉寒,化六腑厥冷,这就是附子治所以能够为百药长,能够通行诸经,能够禀雄壮之气,有斩关夺门之势的代表。
我们再看附子配人参可以壮人元神,大凡心阳虚衰,心悸短气,胸痹心痛者,医家没有不懂得用参附的,参附龙牡汤更是阳气亏虚欲脱的代表方。
北京的名医赵老说,附子用于阳虚阴盛之证,确有夺关斩将之能,故急救回阳,附子必当首选,余自拟五物回阳汤,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童便。
用以救治阳厥阴竭之证,亦每挽垂危于万一。
大家看,为何参附用来回阳状元神,还要用童便呢?
古人用童便来煎煮,一可以杀其毒,二可以助药势下行。
当然附子还有各种配伍,大家可以研读古籍,凡久病穷必及肾,久病必损及阳,碰到顽固疑难久病,但见沉寒痼冷,你就要想到能够雪中送炭都是附子,能够除寒破湿的圣药,能够温壮元阳的良方。
难怪《神农本草经》上说附子能够主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
如果总结这两句话,可以用两个字来说,那就是附子服后能够令人善足。
就是腿脚善于行走,活动利索,因为附子性走而不守,我们也亲尝妃子,发现确实如此,同样上下楼梯,你服点附子,等药劲发挥后,多上几层都不觉得累,而且腿脚又步行的冲动。
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尝药体会,来去印证古人说的,一个人腿脚为寒湿包裹,必定不愿意多走,很多中老年人都是这样。
所以用进废退,你如果越不走,越不锻炼,身体就越不能走,所以瘫痪的人,很多时候不是死于中风,而是死于长期在床,不能行走锻炼,导致功能痿废。
这时病人如果阳气不够,他没有锻炼的冲动,两条腿像是被绳索捆绑住一样,这是寒湿束缚,如缰绳捆绑,腿脚想使唤走动都累。
这叫两腿不利索,如果辨明是寒湿为患的,你这附子一上去,制阳光消阴翳,两腿灌铅沉重之感,很快就减轻了,就有想走动的冲动,这种附子的功用就叫做善足或善逐。
好附子我们就复习到这里,还有很多未尽之意,留待大家进一步去研究学习,下面我们看白豆蔻治冷泻。
白豆蔻是化湿类药,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出名的化湿类药都出自于南方,甚至广东。
而我们广东十大名药里头,差不多占一半都是芳香化湿的。
比如广藿香,广木香,广砂仁,广橘红,甚至要讲的白豆蔻,也是广东盛产,功效独特。
广东地处湿热,低洼沿海,在这种潮湿瘀热的地方,就盛产相关的芳香化湿药,真是有一种气候环境就有一种药物对应着。
正如《药性歌诀》上说,凉利之药生湿地,破积之药产高峰。
这种既湿又热的环境,就容易产生芳香化湿导浊阴下行的药,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化湿化浊的药,大都能升能降。
为何呢?
因为湿浊粘附在人体里面,就像灰尘垢积粘附在墙壁地板上,你不把它扫起来,就清理不干净。
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故大都化湿化浊之药,有一股芳香之气能升,又有一股浓厚的味道,能够把扫出来的湿垢肃降下去,这是一般药物所不能及的。
也就是说这类化浊都药物,同时完成两个动作,第一把粘附在身体里的湿浊刮出来,然后再扫下去。
所以《本草正义》中讲白豆蔻气味极浓厚,咀嚼久之,有一种清澈冷冽之气,隐隐然沁人心脾。
这样它就能先升后降,所以能芳香化气,至于其他纯属辛温升达的药是不同的。
白豆蔻是姜科植物,跟我们前面讲的砂仁、高良姜有近似的功效。
我们一样从上中下来看白豆蔻。
第一白豆蔻上能够散胸中滞气,它虽然辛热,但轻清能升,气味俱薄,而胸中对于人体的是天气,天气清明,只有这种轻清之药,才能迅速上达。
故古人说,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
大家去观察,为什么一般的气球不容易飘上天空,而打上氢气的气球迅速就飘上天空,这就是轻清上达的表现。
所以身体湿浊困重,湿阻气机,导致胸膈满闷,这都是以派清气不升,秽浊不降之象,你但见舌苔白腻,皆可用白豆蔻。
所以古人说,白豆蔻荡散胸中滞气,能宽膈进饮食。
故碰到一些暴饮暴食的病人,吃伤脾胃后,胸中有团滞气,老是不消,口中吃东西也乏味,这时你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再配合白豆蔻,芳化脾胃湿浊,荡散胸中滞气,随后就开胃纳食,胸中满闷散尽,浊降清升。
所以在《本草求真》说,白豆蔻乃肺家散气要药。
甚至古人认为眼睛的白睛里头有白翳都可用白豆蔻,大家想想为何?
人体的眼睛虽然归肝所管,但五脏在此皆有反映。
白睛又归肺所主,如果白睛清澈,如蓝天白云,那反映这人肺部清明,如果白睛又瘀点阴翳,那么就像蓝天白云上面出现了一团滞塞,说明肺部有瘀滞。
所以古代的伤科医生,他们特别懂得眼诊,通过看你眼睛的瘀点,可以看出你跌打损伤有多厉害,大概病位在哪里,应该如何用药。
所以你如果看到肺部反映点的白睛出现白翳或阴影时,这时不是去治眼睛而是去通宣理肺。
肺中的瘀滞一消散,《伤寒论》上说,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这胸中郁结之气散开后,眼上的白翳自然就消失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医治病求本的重要。
我们当地镇上有个七十来岁的老爷子,他虽然没喝酒,但茶跟烟还是用得比较多。
舌苔白腻且厚,每逢一段时间就要胸闷痰饮发作,咳吐的都是白痰,南方很多人爱喝茶,本来应该偏于湿热的,但长期凉茶凉药去清降,反而把身体搞成寒湿。
他跟我们说,每次眼睛白云有一团阴翳时,他就知道最近要发咳喘胸闷了。
我们当地客家人把白睛称为白云。
大家看看这种称法多么地道,多么天人合一。
当天空中出现乌云阴翳时,就意味着要下雨了,当人的眼睛白云出现晦*或阴翳时,身体就开始不舒服了。
同时也提示肺中有湿浊壅塞,痰饮为患。
我们问他,那你怎么办呢?
他跟我们说,我常用一种老药,叫通宣理肺丸,如果眼睛白云一出现阴影,就吃上这种药,很快阴影就消退,胸中也没有那么滞塞。
如果没吃等它发起来,没有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上医院打吊瓶都要拖很久。
原来老人家是体虚寒湿为患,这种情况并不是一般的消炎药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能搞得定。
还真的需要用通宣理肺的思路,这样肺中壅塞咳喘就能够消除。
而通宣理肺丸就是按照肺的生理特性来设计处方的。
里面有麻*、杏仁、枳壳、桔梗,升降出入肺中气机,我们称这四味药为肺四药。
又有二陈汤降肺中痰浊,从阳明胃经而下,使浊阴出下窍,肺中自清爽。
至于苏叶开宣,*芩苦降,前胡化痰浊,都是辅助加强药效,当然你也可以加白豆蔻,能够除肺中阴云密布,使清升浊降。
所以古人说,大凡治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经。
这就是为何我们用通宣理肺丸,会直接化裁里面麻*、杏仁、枳壳、桔梗来通玄肺部气机。
然后对于痰饮咳嗽,才选用二陈汤治脾胃生痰之源,用前胡、*芩降痰热下行。
关于汤方的解读,我们以后再来详讲,这里先给大家提一提,让大家有个准备。
你如果单味药学得很好,真正学汤方组配时,那就得心应手,如果说学一味药一味药,你是带一个兵一个兵去作战,那么学一个汤方一个汤方,那你就是在带一个团一个团去作战,带兵的排长跟带团的司令,那境界是不同的。
所以大家现在学药先要把排长做好,才能够步步高升。
第二白豆蔻中能够温暖脾胃,除感寒腹痛,湿滞伤中。
《景岳全书》中说,白豆蔻出呕逆反胃,消宿食膨胀,解酒毒,祛浊恶,欲求速效,嚼咽甚良,或为散最妙。
大家知道我们前面讲砂仁时,在汤剂里头要后下,白豆蔻也一样。
《本草通玄》中说,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过火炒或水熬,便减功力,如果你是把它入汤液的话,也要研成细粉,等到汤药煎好后,或者后下,或者用汤药送服白豆蔻打的粉。
所以中医要非常注意煎煮服用治法,讲究先煎后下,有些药物用散剂远远比入汤剂效果好。
所以在《随身备急方》中提到,治胃气冷,吃饭就想吐,直接用白豆蔻三个打成细粉,用好酒一杯,微微温热来调服,那么胃中寒气吐者,胃纳得开。
当然对于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口中臭浊,但见舌苔白腻,属于寒湿为患者,在《沈氏尊生方》里头,有个白豆蔻汤,就用白豆蔻配藿香、陈皮、半夏、生姜五味药,水煎服,治疗呕吐口中泛浊,胃脘食积不降。
一般脾胃又积冷,引起胃胀反胃的,白豆蔻往往是首选。
在《开宝本草》中说,白豆蔻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所以夏天我们用白豆蔻用得很多,特别是在岭南,湿气为患,十人九湿,是个病人来,九个舌头伸出来,都容易有白腻的舌苔。
一些研究厉害的,白腻上面还是*的,舌苔厚腻,湿浊沉淀日久,这时如果不是芳香化湿之品,真的很难把这些湿浊清走。
前两周连续有五六个病人,他们都是应酬多,熬夜多,烟酒多,导致咽炎发作,尿*赤,口中臭浊,舌苔垢腻,不管他们是咽痛的还是眼红的,甚至是头痛或胃胀的。
我们一律用甘露消毒丹,在南方你不可不学会化湿行气,有两个方子必须牢记于心,一个是化寒湿的藿香正气散,一个是化湿温湿热的甘露消毒丹。
寒湿为患,上吐下泻,腹中胀满,舌苔白腻。
湿热为患,口苦口干,咽炎尿赤,口臭,胃满,舌苔*腻。
所以主要的思路理顺后,你再去选用古方名方,就容易在临床上见到效果。
这几个病人,都是以甘露消毒丹为底,因为共同的都是舌苔*腻尿赤,胃中胀满,脉象濡缓。
他们服用过后,不同程度都减轻了。
特别是咽炎咽痛的退得最快,尿*赤的也很快清稀下来。
还有一个病人老容易失眠的,在服用这汤方后,湿浊清去,胃中胀满消除,一觉就睡到天亮,真是浊去清升,扫干净屋子,人舒服啊!而甘露消毒丹里头就有白豆蔻。
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江南暑湿瘟疫流行。
江苏的总督请叶天士来设计一个大的处方思路,挽救病疾。
叶天士就制用此方,活人无算。
等以后我们讲汤头时,跟大家详细剖析此方治疗湿温的四大要诀——辛、苦、芳、淡。
就是辛开苦泄芳化淡渗四法合一。
这样气机一转,浊阴自降,邪去正安,所以神清气爽。
东莞有位中医大家何老,这位老先生也是遍览医籍无数,临证救治患者众多。
他在刚开始行医时,正逢东莞暑湿温热流行,何老就直接用叶天士的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效果理想。
由于病人太多,症候相近,便亲自配制一大堆,免费给前来的病人服用。
这些群众反应服用这通方的效果,还要胜过当时很多医生开的方,从此四面八方,前来找何老看病的人络绎不绝,非常多。
何老凭一剂甘露消毒丹,就把名气打开。
所以中医要打开局面,凭的是什么,凭的是认证准确的临床疗效,凭的是善用古方治疗现代的新病。
所以我们即使在山里头,经常在外面进来的病人,如果这段时间病人普遍舌苔*腻,尿赤,咽痛,你就抓住这三大主证。但用甘露消毒丹去加减变化,普遍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特别是病人右寸脉亢盛,关脉瘀滞的,这正是湿阻气机,湿郁化热之象。
往往用此方,三两剂,湿浊就退去,热势也减轻。
真是邪去则正安啊!
常有些病人反映,服用后身心轻快,甚至比服用补药还强。
我们跟他说,你舌苔白腻,根本补药进不去,不单不能补到人体,还会助长湿气,所以南方你但见舌苔厚腻的,大都胃脘肠道湿浊壅塞,就像堵车一样,真正补药进去,不单难收寸功,反而会加大胃肠道负担,只是添乱而已。
所以他们很多病人反映,容易上火,即使稍微吃饱点,都会身体上火发热。
其实这不是典型的上火,而是湿郁化火,湿阻气机,气滞发热。
你一旦用这甘露消毒丹,辛开苦泄之法,用这芳化淡渗湿浊之方,这样湿浊在身体就带不下去,正应了张从正所说的,邪去则元气自复。
你的脏腑像是被洗过一次澡一样,这样人能不精神吗?
所以这里告诉大家治湿温的典型大法,你如果懂得苦辛芳淡这四字诀。
而蔻仁在这里就像藿香、菖蒲那样,代表芳字诀。
甘露消毒丹里头代表淡字诀的是滑石、木通。
代表辛字诀的是薄荷、连翘、贝母。
代表苦字诀的是茵陈、射干、*芩。
大家看似此方大杂烩,正符合《*帝内经》所说的,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宜。
古人说,纯以利其身,杂以成其大。
你如果用这杂合大法,那么就要顺应人体气机升降之道,杂而不乱,才是真正名方救世之道。
所以大家看,这辛开可以透散浮热,芳化可以畅通中焦气机,苦降淡渗可以清利胱肠,使浊阴出下窍。
这样三焦气机能够上通下达,湿浊瘀腐可以排泄得消,浊恶一去,元气自然归复。
好我们接下来看白豆蔻下能够疗腹痛冷泻,消水湿内停,治疗肚腹膨胀,积滞不化。
如果病人饮食生冷,导致腹中寒湿为患,而出现腹中胀满,食少无力,这时你就可以用白豆蔻配合砂仁、藿香,这些行气化湿之品,把湿阻大腹的症状解决,腹胀就消除。
因为中医认为,湿邪粘腻,容易阻滞气机,所以一切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者,我们都喜欢用白豆蔻配砂仁,这两味药,都是化湿行气药的代表,都能够行气化湿,温中止呕,温脾止泻,只不过白豆蔻行气化湿之力,更偏重于中上焦,而砂仁更偏重于中下焦。
它们两个同用,对于三焦湿阻,痞闷胀满的病症,消除很快。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砂仁、蔻仁这些芳香化湿药,含有挥发油,能够明显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还能够减少肠内食物残渣异常发酵,并且祛除肠胃积气,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家家都有饮食过度,食积胀满的人,不患没有食物吃,只患食物吃得太多太饱,很多人肠道都有积滞,导致面部晦暗。
有个病人四十来岁,经常吃牛肉,家庭条件好,基本上是三餐不离,大便经常粘腻,脸色也很多暗斑点。
他问这是为何?
我们跟他说,面黑者必便难,食物残渣在胃肠中停滞不去,就会反映到脸色上。
因为你整个前额脸部都有阳明胃肠经所过,你阳明胃肠通降功能减退,浊阴就下不去,反映在脸上,一方面容易出油,另一方面容易起暗斑。
所以对于这种右关脾胃脉瘀滞,浊阴不降的脸上斑点,中医称为胃肠斑,如果是左关瘀滞,肝气不能条达,经常较劲生闷气,导致脸上产生的斑点,中医称之为肝斑。
所以即使是一个暗斑,也要辨证论治,中医不是治斑,而是治肝,治胃肠。
特备是胃肠斑,你不通降胃肠,即使再外面做再多美容激光,那斑都不能根治。
病人问,为什么呢?
我们跟他解释说,就像这个玻璃杯,内壁上有垢积,在那里腐臭变黑,你在玻璃杯外面拼命用毛巾擦,擦到毛巾烂了,你看着玻璃杯,怎么还是暗斑垢积呢?
你如果换一种方式,把毛巾直接放到玻璃杯内壁去,一擦就干干净净,透透明明。
病人说,这个比喻这的好啊,我就是经常口臭胃肠不好。
我们跟他说,任睡三餐不离肉,顿顿吃那么好,都消受不了。
他又说,我肚子下面经常有胀气,一胀就容易拉肚子,好像少穿了衣服,不小心着凉了,就要上厕所拉肚子,拉也拉不干净,很费纸。
我们跟他说,长期肉食太过,导致肠胃负担很重,功能减退,就像长期超载的车辆很伤车一样,你不卸载一些,这车跑步起来。
所以人体通过腹胀泄泻来自救,来提醒你不要暴饮暴食,要七分饱。
他点了点头,我们给他用了常规的二陈汤合平胃散,在配合木香、砂仁、白豆蔻,因为病人舌苔一片白腻,这种顽固的湿腐之气,非芳香辟秽化湿行气之品不能涤荡出去。
他先吃了五付药,肠通腑畅,胃口大开,再来复诊时,舌苔前面段的湿腻全部退去,方才显示出淡红色的舌头来。
我们跟他说,难怪你要吃肥甘厚腻,要靠各种调料来刺激食欲胃口,现在你的味觉都被湿浊重重包裹,怎么能吃出食物的味道呢?
结果胃口越来越重,身体却越来越消受不了。
现在把你舌苔垢腻的湿浊一退去,你胃口不仅开了,而且吃东西不用那么重的味道,也能够感到香甜味。
他点了点头。
然后守方,擂鼓再进,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五剂。
这次吃完后,腹中没有胀气感了,连脸上的暗斑都淡下来,也很少出油了。
我们跟他说,你想要将来脸上暗斑消得更彻底,不要出油,晚餐就一定要吃素,早餐中餐要吃到七分饱。
他点点头说,上次听你这么说,我中午都没再吃饱,结果午觉就睡得很好,以前很少睡好午觉的,睡醒后没有不口苦口干口臭的,现在不用喝那么多绿茶,吞的口水都是甜的。
所以大家要多从脏腑里面论治,不要被表面的暗斑,口腔中垢腻的舌苔所迷惑,这都是脾胃湿浊垢积的表现,我们常跟病人说,你的舌苔就是你脏腑的镜子,舌苔垢腻,脏腑就容易壅塞,食物消化不完全,残留的营养在里面腐败发酵,贻害周身啊!
所以垢腻的舌苔,是身体提醒你要少吃要少荤多素,要懂得用清淡两个字来洗涤五脏六腑,把积滞败浊排除。
好白豆蔻这味药我们这节课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乳香。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白豆蔻,知道这味药是芳香化湿药,芳香化湿药有个特点就是能升能降,因为湿性粘滞,容易阻滞气机,你如果不能芳香行气,这湿邪就带不动。
中医称之为气行则湿行,气滞则湿停。
你如果不能够下气,那么湿浊就不能够往下排走。
所以芳香化浊之药,大都能升能行,把湿浊扫起来,能降能下,把湿浊肃降下去。
前几天有个白领,由于应酬比较多,最近经常腹中胀满。
我们一看,他舌苔白腻,右寸关脉偏大偏数,这是肺胃肠之气不降,湿浊上泛之象。
一问原来最近咽喉也不舒服,所以大家以后摸到右寸脉亢盛的,一般肺气不降,病人大都咽喉不利,或者容易泛酸饱胀。
这时该怎么办呢?
先把他腹中气机宣通再说,于是用辛开苦泄,芳化淡渗,集于一体的甘露消毒丹,里头第一味药就是白豆蔻。
它能够流行三焦,能消能磨,上散肺中滞气,中宽脾胃食积,下畅腑畅冷积,只给病人开了三付药。
病人吃完后,就来复诊说,为何第一付药,吃了肚中胀气难受,随后就拉了。
我们问他,那拉完后怎么样呢,会不会觉得腿脚酸软无力?
他说,没有啊,拉完后,腹中也不胀了,我第二第三付药也也跟着吃了,吃完后也没有再拉了。
现在不单腹中不胀了,咽喉不痛了,以前睡眠一直不好的,现在好多了。
我们跟他说,这些芳香化湿之品,用上去后,它要把湿浊赶出体外,所以邪正一定会相争,就像你的屋子里好久没有清扫,这时满屋子的都是尘垢,蜘蛛网遍布。
你要打扫时,就会用大扫帚,使劲地挥洒起来,看似满屋子尘灰满天,人在里面很难受,但随着这些尘垢,纷纷被扫成一堆,扫出门外去时,你等会儿再进到屋里来,发现屋中清洁如新,人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外面的大扫除都要经过一番剧烈的斗争,所以人体里面用药物去清扫败浊湿垢,再涤除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现一些腹胀排屁拉稀的反应,但这是正常的排病反应,是身体给邪以出路,是身体浊降清升的过程。
特别是很多病人排泄过后,腿脚不软,头不晕心不慌,反而觉得轻快,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邪去则正安。
当身体正气不够时,这些湿浊就会沉积在肠腑,排不出去,所以容易腹中胀满,饮食不化。
当身体正气充足时,这些湿浊垢积,就像阴暗碰到阳光一样,经阳光一普照,阴暗潮湿就四散消了。
但是很多人身体正气都不足,邪浊才乘机呆在身体,正如《*帝内经》上说的,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
现在很多人一方面不知道七分饱的道理,另一方面更不懂得迈开腿,饭后百步走的重要,只知道呆在电脑电视前观看,这样精气本来应该内守去消化食物积滞的,结果反而被调用出来。
所以白领里头,腹中胀满,慢性泄泻的病人非常多,因为肠腑里头就像山路十八弯一样,太多藏污纳垢的死角。
你如果缺乏运动,又饮食过量,积滞不消,那你腹中很快就藏很多湿垢,身体很不舒服。
这时单纯靠休息很难一下恢复过来,就要借助点外在药物之理来行气化湿,消除腹胀冷积。
所以我们一用这芳香化湿之品时,如藿香、白蔻仁、砂仁、木香,病人普遍都会反映吃药后排屁特别明显。
以前都很少放屁的,吃完药后,连连放屁,放完屁后肚子都松了很多,这正是病人长期湿阻气机,连屁都放不出的表现。
一旦用芳香化湿,行气降浊之品,那肠腑中的拐角死气,就像一团活水一样,被带动起来,排出体外。
等以后我们讲汤方时,还会提到白豆蔻,比如为何三仁汤里头为何用到白豆蔻,三仁汤如何体现宣上畅中渗下三大法来治疗湿温初起,胸闷饱胀的?
如果湿郁化热,热重于湿,为何白豆蔻又要跟*芩、滑石同用,清热渗湿呢?如何辨证湿重热重?又如何有侧重地运用清热药跟祛湿药呢?
这是一个大学问,是在南方治湿热病里头,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在将来讲温病时,都需要重点讲到,这里我们就先跟大家提个醒,白豆蔻我们讲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乳香。
疗痈止痛于乳香。
这节课我们讲乳香,同时大家要触类旁通,学到乳香的最佳搭档——没药。
它们共同都是一种橄榄科植物的树脂,这些植物产生在热带的地区,原来产生在国外,比如苏丹、埃塞俄比亚。
这乳香跟没药,功用大同小异,都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只不过乳香的气更浓窜,所以偏于行气透窍,没药的气淡一点,偏于理血而化瘀。
两味药都是微温的,能够借助这股独特的树脂香窜味,可以宣通脏腑,流行经络。
所以张锡纯认为乳香没药,辛香发散,入十二经无所不至,乃驱逐气滞血瘀之要药,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
虽为开通之品,不至于耗伤气血,成良药也。
我们今天要借助乳香没药两味药流通气血凝滞,开通脏腑瘀堵之性,从头到脚来理顺各种堵塞痛症。
《珍珠囊》上说,乳香能定诸经之痛。
它是如何定痛的呢?中医认为,大凡痛症不外两条,第一条是不通则痛,第二条是不荣则痛。
一般第一条不通则痛的是实证,是身体堵塞壅滞所致。
比如肝郁气滞,跌打损伤,疮疡红肿,这些疼痛都要用通利之品,令经脉要道开通,堵塞瘀滞疏泄,病痛自愈。
另外一种不荣则痛的,一般是身体气血不足,局部得不到滋养,这种疼痛就没那么剧烈,一般是隐痛,喜温喜按,而且比较漫长,这叫久痛多虚。
这时你不单要少用通利之品,更要反其道而行,直接用补益之药,如人参、*芪、当归、熟地。
这样气充血足,局部得到滋养,身体就不会发出疼痛的自救信号。
当然久病疑难杂病,大都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一般有虚劳不荣存在,一边有血痹不通存在。
这时张仲景就给我们立法,补虚扶正以治其本,用*芪、红参之品。
泻实祛邪以治其标,用桂枝、芍药等药物。
这样补虚泻实,令虚实对流,其病自愈。
今天我们主要是讲乳香泻实方面的功用,一般非身体有气滞血瘀,实证堵积者不可轻用。
毕竟通利之品,要以耗伤气血为代价,你如果真的要去攻通瘀滞,往往要配一些补益之品,就像要去打仗一样,粮草先要备足,所以张仲景治疗虚劳血痹,有桂枝作为通痹将*,但也有*芪、大枣、甘草,作为运送粮草队伍。
你没有粮草接续,你痛痹打仗之力,势必不能持久,所以久病痹痛者,不能只看到局部堵塞疼痛,更要看到整体亏虚不足。
所以张仲景立*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虚劳血痹,就是为我们后世立法,立什么法呢?
立补虚泻实,一边照顾整体,一边打通局部的招法。
所以治疗痹痛的心法,不外乎就是照顾好补虚泻实两类药的剂量,是三补七泻,还是五补五泻,还是纯补纯泻,还是纯泻不补,这都要因人而异。
今天我们来看如何从头到脚,理顺乳香功用。
首先是脸面上的痤疮。
大家发现没有,现在长痤疮的病人,比以前多了,如果是一两个,那倒无所谓,可不少人长得满脸都是,坑坑洼洼,极不舒适,而且经常痒痛,挤出脓水后又结疤,满面疮痍,目不忍睹。
所以本来痤疮不是什么病的,但却搞出病来。
我们在跟师期间,发现老师最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其中就有痤疮,常规的痤疮,一般七到十五天,就能基本隐退。
我们在抄方过程中,刚开始不懂,发现老师治疗顽固性的痤疮,总会加上乳香、没药,即使病人反映这汤药太难喝了,但老师仍然没有少用这两味药。
我们不解其故地问,何以用此二药。
老师笑笑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加这两味药跟不加,疗效大不相同,你想想,脸上痤疮首先是长在脸上的。
脸是归哪脏所管呢?归心啊!
心其华在面!
你脸上的气色神韵,直接就反映你的心脉通畅与否。
脸部是心脏的窗口,借助望脸可以看到心脏的功能,这就是中医司外揣内的理论依据,所以脸上瘀斑瘀点,比较多的,一方面是心脏功能减退,导致血脉不通,不通则堵塞,另一方面血脉浑浊,这些浊阴之气全都反映在脸上。
所以强心通脉降浊,乃中医美容的依据,用药心法。
其次为什么老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呢?
这脸上长的痤疮,它是不是疮啊?
它会不会痛啊?偶尔它会不会痒啊?如果不痛不痒,你就不会去搔它挤它,严重的搞到满面血肉模糊。
所以从痤疮性质看来,你如果忽略了治心,那是行不通的,没有心脉通畅,没有心脉强大,你脸上的瘀浊堆积在那里,怎么能涤荡搬运走呢?
我们在回过来看,痤疮很多人用手挤后,都会血肉模糊,局部皮肤溃烂肿胀,甚至留下痤疤,比较难看。
这时老师选用乳香、没药还有第三方面的考虑,就是后期的消肿生肌,你想想身体腰背屁股长的大疮可以用乳香没药,为何这个脸部长的痤疮小疮不可以用呢?
大疮都可以靠气通血活,促进局部修复,把肿胀消平,把肌肉长出来,更何况是小疮小点,所以乳香、没药消肿生肌的作用,是一般药物难以取代的。
痤疮表面上就是一团垃圾,一堆瘀肿,实际上是气血凝滞的产物,身体的垃圾白浊,不能够被新鲜的气血取代。
这时用乳香没药是直接加强心主血脉功能,使血脉通畅,其华在面。
一方面把新鲜气血灌到脸上去,一方面把局部瘀浊疏散排下来,这叫推陈出新,所以通过生肌长肉,把正常的气血送上去,就能够消肿去疮,把瘀浊败毒取代下来。
所以有个案例供大家品读一下,一个十八九岁的中学生,满脸都是痤疮,旧的痤疮已经结疤,心的又爆出来,看起来像满天星一样,真是不治不行啊,已经有两三年了,吃了很多泻火解毒的药,都没办法,这种顽固的痤疮该怎么办呢?
一句话把小痤疮当成大痈疮来治,中医要有这种纵横捭阖,逍遥出入于医理疾病之间的思维,你要把最顽固的痤疮当成疡科来治。
老师问我们,疡门开首第一方是什么?
我们立马反应过来,是仙方活命饮。
没错这仙方活命饮一上去,病人吃了七剂,新的痤疮不长了,退下去就像退潮一样,旧的痤斑原本晦暗的,都变淡了,这就是气血对流,推陈出新的中医思路,及时就把他的痤疮截断扭转过来。
为什么以前他吃了那么多清热解毒的药都解不下这些疮毒?
因为及时一个小小的痤疮,你不能看到表面的毒,而用对抗疗法,你要看到实质的气血瘀堵,用因势利导,使浊阴出下窍,气通血活的顺势疗法。
这就是为何仙方活命饮,跟一般清热败毒药不同,因为它有大量活血化瘀药的思路在里面,而乳香没药就是代表。
-----------------------------
汗为心之液,心的压力增大,就会借汗排泄,减压自救,所以运动的时候,心跳加速,排汗增多,或者天气热的时候汗出增多,中医叫做心气通于夏。
你看夏天是不是比较多汗啊?
所以汗出增多要从内外来看,外因是天气热,内因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脏压力增大?
在大学时,我们上解剖课,整个人体躯干,解剖开来,包裹着五脏六腑,非常紧密,每个脏腑如果压力增大,都会影响到心脏。
所以有些人吃饱饭,就心慌气短,汗出偏多,所以心脏病的人要七分饱。
有些人身上长了个肿瘤,对脏腑有压迫,增加心脏负担,也会经常出汗。
这时你治心脏都没用,必须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是谁影响到心脏?
是谁让心脏压力增大?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你看看娃子有没有经常吃撑吃饱啊,会不会有疳积停食呢?
或者是不是孩子平时脾气比较大,肉类食物吃太多呢?
只有找出原因来,才有助于治疗。
病人长期饮食寒凉过度,导致血脉收缩堵塞难通,所以痤疮才会肆无忌惮地长,一旦气通血活,身体自动都会把垃圾搬运走。
所以治痤疮不能只看表面疮毒,要看身体气血升降出入,脏腑推陈出新。
之后,交代那娃子少吃凉饮烧烤,少熬夜,痤疮也就不再长了。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治痤疮都治得反反复复,一方面是医生普遍倾向于用清热败毒药,看不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个层面,不能够用活血化瘀,消肿生机之品。
另一方面是长痤疮的青春期娃子,他们根本缺乏健康的正知正见,打完球后就饮冰冻可乐,在宿舍里边熬夜便吃炸鸡腿。
你如果搞一两天,那身体还能帮你把这些垃圾败浊扫出去,你如果反复地这样搞折腾身体,最后以为上火,还拼命服凉茶,来损伤身体阳气,壅滞身体血脉,因为血脉遇寒则凝,得温则行。
长期服凉茶的人,血脉会收缩变小,中医搭脉都很难搭得起来。
另外阳气最怕阴寒,所以天寒地冻,万物都很难生发动得了。
也难怪经常吃生冷之物的人,痤疮就顽固地钉在那里,像铁钉那样,古代形象地称之为疔疮。
这都是阳主气化,阳主动的功能,被冰寒所伏,你气血都动不了,当然身上的痤疮疤痕都牢固不消。
所以治疗这些年轻人,大的思路是,强大心阳,通畅脉道,降喜下浊阴,强大心阳要多运动,少呆空调房,通畅脉道,要少熬夜,少吃生冷,降下败浊,最好是清淡饮食,如果你吃的各类煎炸烧烤,令你的大便艰涩难出,那你最好换一种饮食方式。
常有病人问我们,什么饮食最有营养?
我们跟他说,你这问题都没问到位,身体服用后通畅没有瘀滞的饮食最好,最有营养,身体未必需要,甚至会成为负担。
你要看什么食品身体最需要,就问你的大肠。
如果进来后,出去很顺畅,而且不会那么黏黏滞滞,酸腐臭浊,消化不良,那么这种食物才是你身体最需要的。
大家用这个标准去测量一下,原来最健康的饮食结构就是少荤多素,清淡为本。
所以说即使一个小小的痤疮,你要提高疗效,也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医生要提高用药的领悟,另一方面病人要提高养生的正知正见。
这样两方面一提高,那么寻常的痤疮,也就那回事。
从头下来就是人体的躯干,躯干分为上面心胸部跟中间胃脘,还有下面腹肠。
你不管是躯干上中下何处有瘀塞,但见实证壅堵,皆可用乳香没药。
不管你是心血脉瘀滞,还是消化系统气滞,亦或者是生殖系统堵塞,但见不通则痛者,乳香没药皆能治之。
所以张锡纯在活络效灵丹中说,乳香没药搭配,再加丹参当归,名曰活络效灵丹,通补兼施,行气活血,治疗气血凝滞,癥瘕积聚,心腹疼痛,手脚不利,内外疮痈一切脏腑积聚,经络瘀血不去。
大家从张锡纯这段描述之中就可以体会到他对通补之法的高度赞叹,就是知道他为何推崇用乳香没药,治疗一切心腹胁肋肢体关节痛。
张锡纯在乳香没药解中讲到,此二药并用,乃宣通脏腑,流窜经络之要药。
我们来看它是如何在躯干里头宣通脏腑,流窜经络的?
首先我们来看最常见的心腹疼痛,张锡纯在活络效灵丹里头运用此方活人无数。
一妇人,年三十,心腹痛,剧烈难忍,多次服药不效,病势危机,人都卧在床上不能行走,她的家人乘夜跑到张锡纯家来,请求书方急救,刚好张锡纯外出,只有他长子在家中。
张锡纯的长子知道常以活络效灵丹治愈心腹疼痛者,不计其数,便开此方,授予病人家属。
结果病人只吃一剂,心腹痛顿除,恢复正常,能下床活动。
张锡纯感叹此方打通经脉,流畅气血,效果灵验,故称此方为活络效灵丹。
想不到此方仅四味药,有当归、丹参补其血,乳香没药攻其瘀,这样虚者得补,瘀者得通,所以病痛得愈,效果灵验。
对于这种无形的气机壅塞疼痛剧烈,此汤方有效,如果有形的包块结聚呢,是不是也有效果?
一样有效,只是用药轻重,时间长短问题。
有个年轻人三十多岁,肚脐周围长了个包块,刚开始长时,很小很软,后来渐渐往上长,十日后,坚硬长到心口胃部。
他问张锡纯怎么办?
张锡纯问他得病之前可曾有过不寻常的举动?
病人想了下说,有天早晨,天气大冷,他冒寒赶路,身体觉得不舒服。
张锡纯一边摸脉,一边寻思,像这种病症,古书上比较少记载,从这表面上的形状跟脉象结合,大概是受寒后,经脉收引,气血凝滞,堵塞不通。
于是从大处着手,从气血立论,直接给他还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各五钱,这就是活络效灵丹。
取它流通气血,开通经脉,融化瘀滞之力,病人连服十剂,从脐下到心口胃部的硬结完全消失。
从此张锡纯感叹此方灵验,并用此方治疗内外常用,心腹疼痛,脏腑积聚,大都有奇效。
因此对此方非常看重。
张锡纯说,活络效灵丹治疗心腹疼痛,无论因凉因热因气郁因血瘀都有效果,因为你不管寒主收引,瘀热不散,最后无非是气血不对流,不通则痛,所以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张锡纯从经脉气血入手,一通补的思想立论,以一法统治之。
又有一个少年,晚上肚子饿,醒来后,就在厨房里翻出一个凉冷的大饼,吃了一块就去睡觉,第二天一醒来,肚子痛不可忍,辗转反侧。
医生以为这是受了凉,用了些温药,想不到疼痛更重,又轻另外医生,以为这是积滞,用了通下的药,虽然稍微减轻,但晚上仍然隐隐作痛,几天都好不了。
这人就找到张锡纯,张锡纯一摸其脉象,双尺部洪实有力,又问清楚他得病治疗的来龙去脉。
马上就理顺了思路,原来病人下焦有瘀热,饥饿欲食,但病人又吃了凉冷之物,难以消化,这样下焦的瘀热就更加散不开,食物的凉冷积滞更是化不了。
这时脉道收引堵塞,所以显得尺部沉取洪实有力,这时你纯用温法,容易加重堵塞,纯用凉下之法,经脉也会受寒而不通,加重疼痛。
所以张锡纯用通降之法,一边以活络效灵丹,温通脉络,使凉气得散,再加上龙胆草、川楝子各四钱,直达下焦少腹,使郁结得以疏泄,瘀热得以平降。
结果数日疼痛反复换医生治不好,张锡纯就用这一剂汤药把他治好了,不再反复。
-----------------------------
医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地方医。
在一个地方很有名气,成为当地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护伞。
第二个层次是时代医。
这种医生看到时代的很多问题,比如当代很多人心意识静不下来,才那么容易失眠,得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容易衰老。
而心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所以整个时代精神动摇的疾患,必将成为主导。
而修心炼性的学问,也会成为一剂剂良药。
还有很多孩子是因为教育不当导致的疾病,在医药层次下手,辨证再精准都是治标。
比如孩子长期吃零食,导致积食,你用最好的滑积食良药鸡矢藤、鸡内金,你会发现食积化开了,胃口打开了,但随后又是零食把胃肠塞得满满的,又重新积回去了。
就像治理环境,你不断污染源,怎么可能真正治理好。
所以地方医要上进,就必须要思考时代的通病,思考中医要进入深层次的剖析,要全面地考虑各种致病因素。
不要以为生病的病因只有风雨寒暑,细菌病毒。
你如果不往文化教育层面思考,那么医学的境界,真的很难不断提高。
而第三个层次是历史医,这个以后我们再跟大家谈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用药要懂得加减,不是说血活络效灵丹,就只懂得执死方,而不知道玲玲活活的变化,古人立方,是用这法度来昭示一种灵活变通的道理。
你看张锡纯用活络效灵丹来温通堵塞,用龙胆草、川楝子降泄浊热。
这样受凉拘急的脉络得以舒展,局部堵塞的结热得以降泄,所以一剂而愈。
像这样的医案,大家看了后,无不觉得抚掌称快,大能启发人思维。
所以张锡纯说乳香、没药,不单流通经络之气血,但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可流通之。
医者但知其入经络,用之消疮疡,而不知用之调脏腑气血,去一切瘀滞疼痛,这样就浅视了乳香、没药。
张锡纯堪称是极善用乳香、没药者,不单脏腑诸堵塞疼痛善用之,就连四肢手脚疼痛他也用活络效灵丹加减变化,无不应手取效。
难怪他深有体会地说,我临证多年,体验过来,知道治手脚痹痛的属于元气强盛者比较少,所以凡遇到腿疼臂疼,历久调治不愈者,补其元气以流通之,数载沉疴,亦可随手凑效也。
那么张锡纯是如何补其元气,如何以流通之的呢?
原来他跟我们以前讲三棱、莪术一样,他是用人参、*芪、当归、知母之类的药,大补气血津液,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打开一切瘀滞流通血脉,这样一补一通,理法井然。
所以临证上只是去诊断元气亏虚多少,脉道堵塞程度如何,而对这两组药阵,有所偏重而使用之。
从头讲到躯干心腹,我们接下来讲第三方面四肢手脚。
人体的血脉无处不到,所以不管你哪方面的堵塞疼痛,在你看来是不同的病痛部位,但在中医看来,是共同的气血瘀滞不能通畅。
所以都可以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思路。
比如治疗肩周炎,中医不看炎症,看的是肩部的气血状态。
当你肩部睡觉露在外面,特别是冬天,被风寒一袭击束缚,局部就像被绳索捆绑住一样,不通则痛。
中医称之为冰冻肩,这是气血不足,风寒外束,局部瘀塞所致。
所以通开瘀塞,充补气血,加之外散风寒,是治疗常规的肢节肩周痹痛的大法。
有个妇人五十来岁,在一天晚上把空调温度打到十几度,第二天醒来,肩部痹痛,手抬都抬不起来,不能干活工作。
问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一看她脉象,既有浮紧存在,也有涩滞郁结。
于是想起程钟龄《医学心悟》上的蠲痹汤,里面就有乳香。
按照原方给他开上三剂,他吃完第一剂,剧烈的疼痛就减半,肢体活动不再受限,三剂吃完就恢复正常。
从此我们就知道用这蠲痹汤治疗急性风寒湿痹阻肢体,关节疼痛。
特别是你这种肢节疼痛受寒冷就加重,用热水袋去敷敷,得到温暖就减轻的,用这种通补气血,发散风寒湿的思路,往往一剂知二剂愈。
而蠲痹汤的组成结构,就是按照我们所说的这个思路来设计处方的。
里头用到乳香、木香、当归、川芎,行气活血,用羌活、独活、秦椒、海风藤,这些风药把风寒湿赶出体表,再用桑枝、桂枝、甘草,来引药至肩臂上肢。
整个汤方的设计,非常合理,就是专门把气血引导肩臂上肢,把风寒湿驱赶出去。
这样局部脉道通畅,寒湿解放,这个人就像松绑一样,肩部活动就利索了,疼痛也消失了。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乳香这味药,从头到脚,内而脏腑经脉,外而肌表手脚,凡经脉所过之处,因为壅塞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用它辛香发散,行气活血之力,令血阻通开,气滞化散,则痛消肿除,身心舒服。
好大家通过学习乳香,要学会理顺经脉的大法,去治疗疼痛诸症,要学会从头到脚去活学活用一味中药,要学会如何加减变化,用不同引药,引导乳香去治疗不同部位的病痛。
好比如为什么膝部痛,要用牛膝引,肩部痛,要用桂枝桑枝,少腹部瘀滞要用龙胆草、川楝子,痛经要加桃仁、五灵脂,痤疮溃破后,肌肉长不快,要加*芪、知母。
这些灵活的加减,大家可以先接触,等以后讲汤头时,我们再跟大家详细接受。
好乳香这味药我们这节课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红豆蔻。
-----------------------------
飞蚊症,补肝肾。
肝开窍于目,肾主五脏六腑之精水。
肝肾乙癸同源。
所以眼目是灯火,而肝肾却是灯油,灯油足,则灯火亮,灯垢除。
特别是老人飞蚊症,大都通年老肝肾亏虚分不开。
而且很多病程日久,久病多虚。
一方面要少用眼,少看电视电脑,多看户外绿色植物,可以养养花草。
青青绿草可以养眼。
有个人他虽年老,视力却很好,但他一样看很多书。
人家问他,如何把视力保养得这么好?
他说,第一我睡觉好,从不熬夜,因为睡养眼。
第二我看一段时间书后,就喜欢看青山,眺望远处的绿树,觉得很舒服。
如果老把眼睛盯着白纸黑字,一个小时就酸了。
所以我认为保养眼睛要松紧张弛有度,就像文武之道一样。
版权:中医普及学堂
推荐阅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犀角羚羊泽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海藻菊花射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薏苡藕节瓜蒌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车前子*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马兜铃地骨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薄荷枳实枳壳)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葛根柴胡百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栀子玄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升麻腻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0(金箔茵陈)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1(瞿麦芒硝)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2(石膏前胡)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滑石天门冬)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4(麦门冬竹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5(大**连)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6(淫羊藿白茅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7(石韦熟地)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8(生地赤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9(白芍牵牛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0(贯众金铃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1(萱草根侧柏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2(香附地肤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山豆根白鲜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4(旋覆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5(荆芥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6(天花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7(地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8(昆布)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0(牡丹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知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牡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贝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桔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芩)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槐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常山葶苈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寒性药总结回顾)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荜拔)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0(生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1(五味子海狗肾)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2(川芎续断)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麻*韭菜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4(川乌天雄)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5(川椒干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7(白术菖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8(丁香高良姜)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49(肉苁蓉石硫磺)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0(胡椒薤白)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1(吴茱萸灵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2(荜澄茄莪术)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砂仁附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