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看完就知道
TUhjnbcbe - 2021/5/8 17:53:00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儿童节了,我们在保持童真、回忆童趣的同时,可以一起探索下古时候儿童的叫法,以及其他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一)襁褓[qiǎngbǎo]

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出自《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二)孩提

在古代,指2-3岁的儿童,“孩”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在《说文解字》里有“孩,古文咳从子”之句,指的是小儿笑貌,也就是小儿笑的咳咳之声。而“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

(三)始龀[shǐchèn]、髫年[tiáonián]、龆年[tiáonián]

在古代,“始龀”泛指七、八岁的儿童。因为根据生理状况,女孩在七岁时、男孩在八岁时换牙,乳齿脱落,恒牙长出这个过程就称为“龀”。而“髫年”特指七岁的女孩,“髫”指的是还没有束发前自然下垂的短发。而“龆年”特指八岁的男孩,“龆”通“髫”,也指的是自然下垂的头发,只不过是形容男孩的。

(四)总角

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五)幼学

在古代,指初入学的十岁儿童。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六)豆蔻年华

意思是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七)及笄[jíjī]、束发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束发”指满十五周岁的男子,“束”就是捆住的意思,束发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两种。

(八)弱冠

在古代,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这时要行冠礼,也就是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据有些资料记载,古代二十多岁的男子体格尚未发育完全,还不强壮,唐朝《孔颖达》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这是“弱”的来由。

《说文》中这样解释:“冠,弁冕之总名也”,是指戴上成人的帽子,而弱冠的“冠”是指“行冠礼”。

弱冠只能用来指男子,不能指女子,二十岁的女子称“桃李年华”。

(九)而立

在古代,泛指三十岁的成年人。

语出《论语·为*》“三十而立”。以后称30岁为“而立”之年,意思是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十)不惑

在古代,泛指四十岁的成年人。

并非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主要指价值判断即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美丑...)。

(十一)知天命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十二)耳顺、花甲

“耳顺”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十三)古稀

亦作“古希”。

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明李贽《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

(十四)耄耋[màodié]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dié。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十五)期颐

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期颐:百岁之人。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十六)茶寿

“茶”字的字头为草字头,由两个“十”字组成,相加为“二十”。

“茶”字中间的“人”字分开一点就是“八”字,下面的“木”字由“十”和“八”组成,上下相连,合为“八十八”,再加上最上面的“二十”就等于“一百零八”。

因此,民间就有了一百零八岁为茶寿的雅称。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

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发指老人,古时,*发是长寿的象征。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这些称谓在学习生活中也经常会被引用,同学们记得再遇到的时候,可不能猜错别人的年龄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对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看完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