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白豆蔻又名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扣米
TUhjnbcbe - 2021/6/7 13:57:00
石学敏丹芪偏瘫胶囊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36240.html

「入药部位」

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

「性味」

辛,温。

《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归经」

入肺、脾、胃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功效」

化湿,行气,暖胃,开胃,消食,温中止呕,宽中。

「主治」

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附方」

1、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

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白豆蔻散)

2、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

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

3、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

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白豆蔻散)

4、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

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太仓丸)

5、治妊娠呕吐。

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

6、治小儿吐乳胃寒者。

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

7、治呕吐哕。

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白豆蔻汤)

8、治产后呃逆。

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5~2钱;或入丸、散。

「禁忌」

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本草经疏》:"凡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法咸忌之。"

《本草汇言》:"凡喘嗽呕吐,不因于寒而因于火者;疟疾不由于瘴邪,而因于阴阳两虚者;目中赤脉白翳,不因于暴病寒风,而因于久眼血虚血热者,皆不可犯。"

《本草备要》:"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

《本经逢原》:"忌见火。"

「性状」

白豆蔻:果实类球形,长1.1-1.2cm,直径1.2-1.8cm,具3条钝棱,表面*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有多数纵向脉纹,先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入的果柄痕,两端均有*色绒毛;果皮薄,受压易开裂,内表面淡*色且有光泽,中轴胎座,3室,每室有种子7-10颗,种子集结成团。种子呈不规则多面形,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稍规则的颗粒状突起,外被类白色膜状假种皮,较窄端有圆形窝点状种脐,另端有合点,种脊位于腹面,凹陷为一浅纵沟。气味芳香而浓烈,略似樟脑。干燥果实,商品即称"豆蔻"。略呈圆球形,具不显着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厘米。外皮*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纵纹25~32条,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两端的棱沟中常有*色毛茸。果皮轻脆,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团,习称"蔻球"。蔻球分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7~10粒,习称"白蔻仁"或"蔻米"。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细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以个人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主产越南、泰国等地。

爪哇白豆蔻:果实类球形,全3钝棱,直径0.8-1.2cm,果皮无光泽,中轴胎座3室,每室有种子2-4粒。

「原形态」

白豆蔻:多年生草本,高1.5-3m。根茎粗壮,棕红色。叶近无柄;叶片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60cm,宽5-12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两面光滑无毛;叶舌圆形,长3-10mm;叶蒜口及叶舌密被长粗毛。穗状花序2-多个,自茎基处抽出,圆柱形或圆锥形,长7-14cm,直径3-5cm,密被枯木逢春瓦关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长3.5-4cm,麦秆*色,被柔毛,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花着生于苞片的腑内;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长约1.2cm,先端3齿裂;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片3,白色,椭圆形;唇瓣椭圆形,长1.5-2cm,宽约1cm,勺状,白色,中央*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弯,长约6mm,花药宽椭圆形,长约3mm,药隔附属体3裂;子房下拉,被柔毛,具二枚棒状附属体。蒴果近球形,白色或淡*色,略具钝三棱,直径1.5-1.8cm,易开裂。种子团3瓣,每瓣有种子7-10颗。花期2-5月,果期7-8月。

爪哇白豆蔻:本种与前种的主要区别点为植侏较小,高1-1.5m。叶揉之有松节油气味,叶鞘口无毛,叶舌仅边缘疏被柔毛。苞片小,长2-2.5cm。

「生长环境」

白豆蔻: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

爪哇白豆蔻:生于排水及保肥性良好的热带林下。

「分布地域」

白豆蔻:分布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危地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爪哇白豆蔻:我国海南、云南有栽培。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

「采集收藏」

10~12月果实呈*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

「炮制」

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

《纲目》:"白豆蔻入药去皮炒用。"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本品%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4-松油醇对Bacillcusthuringiensis体外有抑菌作用。

2、平喘作用:本品所含的α-萜品醇,平喘作用较强,对豚鼠气管平滑肌0.05ml/kg剂量时,作用强于艾叶油。4-松油醇亦有显着的平喘作用。

3、具芳香健胃、驱风作用,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4、白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于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

「毒性」

本品挥发油中所含的α-萜品醇,小鼠口服的LD50为12.08ml/kg。

「相关论述」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本草图经》:"主胃冷。"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本草经疏》:白豆蔻,主积冷气及伤冷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又主消谷;温能通行,故主下气。东垣用以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散滞之功也。

《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待诸药煎好,乘沸点服尤妙。

《玉楸药解》:白豆蔻,清降肺胃,最驱膈上郁浊,极疗恶心呕哕.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古方谓其大热,甚不然也。

《医林纂要》:白豆蔻,辛热,温养命火,达中州而上浮膻中,泻肺散寒润澡。燥,清冷也。……辛润能泻清燥之邪,故主治寒疟,破滞解酒,止吐逆,和膻中,兼能温脾胃,化食,去冷积。

《本草求真》:白豆蔻,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而使寒湿膨胀、虚疟、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目眦红筋等症悉除,不似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他部则止兼而及之也。

《本草求原》:按白豆蔻能和寒热之气,故升阳剂中,降收剂中,与寒热互用之剂,皆可用之。佐入血药又能通润二肠,使气行血自润,不论血寒血热,俱可于寒热方中少佐之,以行其升降。故海藏谓其理脾胃元气,补肺气,收脱气。

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1.5厘米,径约1厘米,表面乳白色至淡*棕色。种子团3瓣,每瓣5~9粒,每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表面淡橙色至暗红棕色。断面白色。气芳香,味辣、微苦。产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地。这种豆蔻,市场上亦有作白豆蔻使用者,但品质较差。

-End-

本文仅普及中医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豆蔻又名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扣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