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是一类功能上特殊的植物类群。通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寄生植物则通过借助特化的寄生器官——吸器(haustoria)从寄主植物体内获取部分或全部的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活的有机体为食,被称作植物界的“寄生虫”。如日本菟丝子(菟丝子的茎柔细如丝,颜色金*,因此也被叫作鸡血藤、金丝藤等,古人也叫它金钱草、*丝草、金丝草等),一年生寄生缠绕草本,依靠吸器从寄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茎上获取营养,仅在开花期间才进行光合作用。
日本菟丝子
寄生植物不同于附生植物(如一些兰花、苔藓或地衣),后者与支柱木之间没有任何活组织的直接连接。寄生植物也不同于腐生植物(如水晶兰Monotropauniflora、天麻Gastrodiaelata等),尽管后者没有光合作用,貌似“寄生植物”,但是它们依靠菌根而非吸器从死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
腐生植物水晶兰
地球上寄生植物约有4,种,隶属于20科余属,仅占世界种子植物总数的1%。除裸子植物中罗汉松科的焦黑寄生松被证实是寄生植物外,现有的寄生植物均为被子植物。
中国寄生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特有性较高。参照APGIV分类系统,中国寄生植物共有12科50属种,均为被子植物。其中,中国特有寄生植物共有种,隶属于6科22属。中国寄生植物区系的优势科和优势属明显。优势科有3个,即列当科、桑寄生科、檀香科,所含种数共计种,占中国寄生植物总种数的95%;优势属有1个,即马先蒿属,所含种数种,占中国寄生植物总种数的66.1%。
返顾马先蒿
寄生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极不均匀,大体呈现出“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特征。物种数以云南省最多,约种,四川和西藏次之,也均超过了种,而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物种丰富度较低,均只有10余种。影响中国寄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海拔高低和热量变化。
中国不同省份寄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地理分布
中国寄生植物分类多样,根据生活型可分为草本、灌木、亚灌木和藤本4类。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种,占中国寄生植物总数的85%;灌木86种次之,亚灌木和藤本最少。草本植物中又以多年生草本最多,共种,占草本寄生植物种数的70.2%。
寄生草本——山萝花
寄生灌木——槲寄生
根据生态功能,中国寄生植物又可分为根半寄生、根全寄生、茎寄生和内寄生4种。其中以根半寄生为主,有种,占寄生植物总数的77.6%,而最少的内寄生仅有1种。
根半寄生——米面蓊
根全寄生——野菰
不少寄生植物会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对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如大豆田中的菟丝子,由于生长迅速并四处蔓延,会降低大豆的结实率和籽粒大小,导致大豆减产;又如独脚金,可寄生于玉米、高粱和甘蔗等多种作物的根上,窃取寄主的营养和水分,造成作物枯*或死亡。
肉苁蓉是著名的寄生植物,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为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肉质茎含有肉苁蓉甙、海胆甙和多种氨基酸,具有补肾壮阳、润肠、护肝、抗衰老等功效,俗称“沙漠人参”;但也因其生境独特、专性寄生等脆弱的生物学特性,及长期人为干扰,使其野生资源濒临枯竭。
肉苁蓉
中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试验,现已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建立1,公顷的肉苁蓉栽培基地,在新疆和田建立公顷的管花肉苁蓉(Cistanchemongolica)栽培基地。通过野生种质资源搜集、人工引种栽培和药理毒理研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自然分布肉苁蓉属资源的保护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通过促进梭梭林等寄主植物的恢复与发展而有力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梭梭
同样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还有草苁蓉,多年生草本,寄生于桤木属的根上,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海拔1,~1,米的山坡或林下阴湿处。其干燥肉质茎(或全草)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俗称“不老草”。但由于其种子在野外发芽率低,寄主特异性强,而目前尚未突破人工栽培的技术瓶颈,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又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人为偷采盗挖,因此其野生种群的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不老草”——草苁蓉
近年来研究发现,寄生植物广泛分布在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中,是自然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的还能会对能量金字塔中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种群动态产生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群落的“关键种”和“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中国寄生植物的特有性较高,生活史策略独特,大多分布于西南山地或高山草甸,但目前对于其濒危现状及濒危等级尚缺乏系统研究。根据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对中国寄生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其中极危(CR)物种3个,分别为修花马先蒿、帚状马先蒿、瑶山马先蒿;濒危(EN)物种8个,即肉苁蓉、宝兴藨寄生及马先蒿属6种;易危(VU)物种30个,如草苁蓉、管花肉苁蓉、矮生豆列当、滇西离瓣寄生、大果百蕊草、寄生花等。由此可见,中国寄生植物的濒危物种主要集中于列当科与檀香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