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m.39.net/pf/bdfyy/中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长期读诗的人,不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惊艳。长期读诗的人,让人久处不厌,闲谈不烦。在杨雨看来: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赠别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最近我经常听到一个很潮的词语“春风十里”,甚至还有人误认为“春风十里”就是一个成语。如果仅仅从“春风十里”这个词语来说,首先会让你想到什么呢?是微风和煦的春天?是山水凄迷的江南?还是令人如沐春风的一种性格气质?其实你怎么理解都是不错的,但如果更想知道,“春风十里”最初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就要说到它的原始出处,晚唐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了: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春风十里”很美,杜牧的这首《赠别》也很美。那么,这首诗到底美在哪里呢?我觉得呀,至少有三点。首先它写了一个少女的容颜之美;其次,它把一座城市的美和少女的美结合起来,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对一个人的爱和对一座城市的爱就这样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所以第三点,就是这首诗还含蓄地写了爱情独一无二的美,我们现在来读它,依然对我们重新看自己的爱情、婚姻颇有启发。容颜美、城市美、情感美,这就是这首《赠别》诗的“三美”所在。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是如何勾勒少女之美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是一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少女年纪才十多岁,“娉娉袅袅十三余”,这里的十三岁,可能是实写,也可能是虚写。在古代啊,女子十五及笄,笄是发簪的意思,及笄就是可以要将头发盘起来插上发簪了。十五岁女孩成年,就可以谈婚论嫁了。你看啊,李清照十八结婚,王弗嫁给苏轼的时候是十六岁。请注意啊,古人说几岁几岁都是虚岁,因此十五岁,实打实只有十四周岁。这样来推算的话,十三余当真是女孩子结婚前最美好的年华了。当然,杜牧诗中的“娉娉袅袅十三余”未必一定是指女孩十三岁,也可能只是泛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因为按照格律的要求,在“三”字这个地方最好用一个平声字,不能用仄声字,而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中,只有三是平声字。因此我觉得“十三余”倒不一定理解为正好十三岁,可以理解为十多岁的少女。娉娉袅袅,就是说少女那种苗条婀娜的身姿,轻柔美好的体态。既然是花样年华,那么接下来,杜牧就用花儿来形容少女的美貌了:“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样年华的女孩儿好比是二月初开的红豆蔻,含苞待放,情窦初开。“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诗到处都是一语双关,“二月”不仅仅是指豆蔻的花期,农历二月正是仲春季节,一年当中最美丽的时光,春风和暖,百花盛开。所以豆蔻和二月都是指少女的青春。那既然是百花盛开的二月仲春,为什么杜牧独独要用豆蔻来形容青春美少女呢?这就要说到豆蔻的独特寓意了。“豆蔻”本是一味中药,据说南方人要在豆蔻含苞初放的时候进行采摘,并且给它取了一个很美的名字,叫“含胎花”,“胎”是怀胎十月的“胎”,用来比喻未婚的少女;而且,红豆蔻的花蕊心儿两瓣互相并立,所以也用来形容两情相悦。可见啊,“豆蔻梢头二月初”不仅仅写少女的美貌和娇羞,也暗含了一种恋人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愫了。“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两句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容颜清丽、体态婀娜、含情脉脉的美少女形象。但,这还不足以表达这位少女的地位。所以接下来,和这位少女关系最密切的那座城市就要闪亮登场了。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第二美——城市的美。“春风十里扬州路”,原来,这是江南名城扬州“出产”的美少女啊。说来也有意思,我们一说到扬州,就觉得这是一座盛产美女的城市。尤其在杜牧那个时代,更是如此。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我们不妨稍微梳理一下扬州这座城市与美女的关系。扬州自秦朝置广陵县以来,一直是水陆交通的咽喉之地;隋朝时改称扬州,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扬州进入全盛时期,这里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四通八达的交通为扬州带来了不计其数的才子佳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几乎成了那时“土豪”们的人生梦想。就连波斯、日本等地的商人也都慕名而来。杜牧还有两句特别有名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的也是扬州。据说啊,扬州瘦西湖上曾经有二十四座造型优美的桥,隋炀帝曾经在明月如水的夜晚,携二十四名美女在桥上吹箫作乐,美女们衣袂飘然,就像仙女下凡。所以唐朝诗人张祜说了:“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当然,在唐宋诗人中,和扬州擦出最强火花的,我首推杜牧,他的“春风十里扬州路”,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他的“十年一觉扬州梦”,都是扬州城的最佳宣传名片。而这首《赠别》诗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表面上是实写扬州城繁华,实际上,杜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