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胃上长出来叫胃息肉,胆囊上叫胆囊息肉,结肠里的就是结肠息肉。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消化道粘膜是平坦光滑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的更新脱落,若受到了过度的理化或者生物因素损伤,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就会出现过度增生,在消化腔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
结肠息肉有哪些特性?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肠息肉和结肠癌关系密切,因为结肠息肉多数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部位,而乙状结肠、直肠恰恰也是大肠癌的好发部位。肠息肉的癌变率从3%~30%不等,大多数的结肠癌都是从结肠息肉转变过来的,肠癌的发生要经过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瘤变→癌变→进展期癌,也就是说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相对较高,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
结肠息肉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结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结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检查。
结肠息肉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及时治疗能使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70%~90%。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年龄大于50岁的人。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建议从50岁开始每年常规筛查粪便隐血检查、肛门指检等,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从中获得最大收益。
切除结肠息肉可阻断大肠癌的发生结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一般结肠镜检测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判断结肠息肉的良恶性,需要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而根据内镜下肉眼观察很难判断,因此检查出肠道息肉都应该进行切除,进行病理诊断。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患者,都应该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成每5-10年查一次。
对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为保险起见,有条件者可根据个体情况在更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复查。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结肠息肉?1、饮食结构要均衡合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全谷食物等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肥肉、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健康合理的饮食既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有害废物对肠道的损伤。另外,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同时还要戒烟限酒,吸烟饮酒都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尤其是有结肠癌家族史,更应该减少吸烟和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
2、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低结肠患病的风险。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经常运动可以使肠道更规则的蠕动和减少肠胃胀气同时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癌能力。
3、保持愉悦的情绪、乐观的心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压力过大会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总结一些关于大肠息肉的常识:1、结肠息肉是一个内镜下的诊断,息肉的性质有很多种,包括炎性、增生性、错构瘤、腺瘤、癌等等,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才能明确。
2、现在的观点是,95%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因此,大肠腺瘤是应该尽早治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因此无需盲目紧张。
3、内镜下治疗息肉最常用的就是电切,医院都能够常规开展,一般而言很安全。但是根据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等,操作难度不一样,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息肉切除后应该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息肉性质和是否完全切除。
4、最担心的风险包括: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心脑血管意外等等。有时候需要追加手术。
5、目前没有药物能够预防或者治疗息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肠镜或者钡灌肠,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具体复查时间,个人情况不一样,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应该对什么样的人群进行肠镜筛查?起始年龄:40岁
目标人群:
1)所有有便血、黑便、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结直肠报警症状的人群;
2)50-74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
而目标人群又可分为高风险人群和一般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1条者即是):
1)大便潜血阳性;
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4)本人有癌症史;
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6)符合以下任意2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低热、消瘦、贫血等)。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1条者。
针对不同的患者,我们的筛查起始时间及间隔时间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