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是根据人体血液中含有的血型抗原来分类的,常见的有A型,B型,O型及AB型,此外还存在RH等特殊血型。
父母和子女间血型关系父母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血型
O、O
A、B、AB
O、A
B、AB
O、B
A、AB
O、AB
O、AB
A、A
B、AB
A、B
—
A、AB
O
B、B
A、AB
B、AB
O
AB、AB
O
注意事项1.不合宜人群:有明显出血倾向的人群。
2.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4.如果是单独做血型检测并无空腹要求,如果同时需要检查其他项目,比如某些生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等),最好空腹。
肝功能1转氨酶标准值:谷丙转氨酶(ALT):7~40U/L谷草转氨酶(AST):13~35U/L碱性磷酸酶(ALP):35~U/L谷氨酰转肽酶(γ-GT):7~45U/L解读:转氨酶是最直接反映肝细胞「正在受到伤害」的指标,其中:ALT、AST更多提示肝细胞病毒性、酒精性、药物中毒性损伤坏死。ALP、γ-GT则与胆汁淤积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关系更密切。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转氨酶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目前肝脏的整体性能,有可能在存在重大伤害时依然正常运作。建议:发现转氨酶升高后,建议消化内科、肝病科就诊,根据各个酶的变化找到损伤原因再针对性处理。通过治疗肝炎病毒、戒酒等治疗方式改善。2胆红素标准值:5.1~28μmol/L解读:血胆红素来自于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体现的是肝脏的转运能力。体检常常出现的是没有转氨酶变化的单纯胆红素升高,此时就并非是肝脏受损。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饥饿性胆红素升高(空腹越久胆红素越高些)或者一种无伤大雅的先天差异:Gilbert综合征。建议:当胆红素升高伴随转氨酶升高时,常常提示较为明显的肝细胞损伤,尤其是胆汁淤积时更为明显,建议消化内科、肝病科就诊。3白蛋白标准值:35~55g/L解读:白蛋白水平同样是体现肝功能的指标。当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时,通常说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合成能力下降,或者是肾脏疾病经肾脏丢失白蛋白过多。此外还可以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准确地告诉我们未来某个生命时段是否存在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或机率,给出一个预警通知,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
如何看懂病理诊肿瘤的诊断中,所有影像学检查都只是提供一个参考结论,病理诊断才是确诊肿瘤的“金标准”,因此病理报告对于患者意义重大。可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病理报告专业术语太多,总显得晦涩难懂。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一份病理报告单中到底包含着哪些重要信息。病理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标本来源和获取方式即标本来源于哪个器官,通过哪种方式获取的,如穿刺、腔镜或者手术切除等。一般来说,病理诊断中的大标本是指手术切除后获取的标本,小标本则是指通过支气管镜、腔镜、胃镜或穿刺获取的活检标本。此外,在人体的体表进行活检取材获取的标本也称为小标本。二、病理分类例如肺癌的病理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大约20%的肺癌患者为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为辅助治疗手段。非小细胞肺癌约80%的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有以下四种类型:1、鳞癌鳞癌患者男性占大多数,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与吸烟关系密切,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对放化疗较敏感。2、腺癌腺癌在女性中较常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一般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通过胸部X线检查发现。3、细支气管肺泡癌女性中较常见,一般分化程度高,生长较慢,可通过支气管传播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4、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多为中央型肺癌,恶性程度高,是几种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最差的。三、肿瘤的分期分化分期肿瘤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以及肿瘤在体内的扩散程度给出恶性肿瘤严重度的描述。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现今医学界最为通用的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中T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邻近组织受累范围的增加,依次用T1~T4来表示。N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未受累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N1~N3表示。N、M分期除参考病理结论,更要结合全身影像结果。M指远处转移情况,没有远处转移者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者用M1表示,证据有限,不能确定是否转移时表示为MX。T,N,M分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总的分期,即一个给定的数目I到IV,数字越高表示疾病范围越大或者病情越严重。分化在病理报告中,分化程度代表相应的恶性程度,同样对于癌症治疗的预后判定也非常重要。通常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大分类,另外有的分类表述为一到四级。分化程度越高级别越低,相反,分化程度越低级别越高,恶性程度也就越高。中分化介于高低分化两者之间。四、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病理诊断中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即对送检的标本,无论是小标本还是大标本,进行切片、染色,进而根据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以此来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免疫组化对于病理诊断中肿瘤的鉴别诊断、病理类型的判断,以及后续治疗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此外,免疫组化可用于分子分型的判断,即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检测。现阶段,EGFR、ALK、ROS1是进展期肺腺癌中的“必检”标志物,可扩展至BRAF、MET、RET、ERBB2、KARS,免疫组化检测PD-1/PD-L1也是指导进展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主要预测指标。甲状腺结节,胆囊息肉,卵巢输卵管病变超声特征与良恶性评估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声像图变化多样,良恶性特征交叉重叠,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超声科医生应遵从正确的诊断思维,在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的前提下,对甲状腺及其周围邻近器官进行详尽扫查,细心观察结节特征和周围组织结构,同时可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器官来源疾病,进而做出正确判断。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其中5%~10%为恶性结节。过去的30年间,甲状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增加速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青少年人群发病显着增加。超声成像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最主要的影像学手段,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活检(FN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诊断手段,有报道其准确性可在90%以上。美国甲状腺学会(ATA)9年更新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里明确提出FNA的指征,主要包括超声发现的具有可疑恶性特征的结节和不正常的淋巴结。那么何谓“具有可疑恶性特征”和“不正常的淋巴结”?
从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细观端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与良恶性评估超声表现低回声、微钙化、边界不清或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增多、不规则等,恶性危险性增高。特别提出的是,没有一项超声特征为良性或恶性甲状腺结节所独有,需综合分析进行鉴别。
单发与多发以结节单发或多发这一特点判定良恶性已不可靠。目前强调超声检查时应对每个结节的超声特征单独进行分析,以甄别多发结节中的恶性结节。
钙化灶约有10%结节内可见钙化。周边环状钙化和粗大钙化多见于良性结节,而砂粒体样微钙化更多见于恶性结节(图1),特别常见于乳头状癌的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内。髓样癌原发灶和颈部转移结节内部也常出现小钙化灶。
回声水平研究表明结节内部低回声结节的恶性比例较高,而高回声结节的恶性可能性较小,中等回声结节则介于两者之间。
周边晕周边晕完整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研究表明该结节的良性可能性较恶性可能性高12倍),即使周边为不完整晕,良性可能性仍较恶性可能性高4倍。但需要指出的是,15%~30%的恶性结节周边也具有晕。因此,并不能单独以结节周边晕这一特征来判断结节良恶性。
点状强回声伴彗星尾征常为浓聚的胶质,是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图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常表现为三种模式:结节内部及周边完全没有血流信号;结节周边有血流信号;结节内部丰富、杂乱分布的血流信号,周边有或没有血流信号(图3)。前两者多为良性结节的血流特征,后者通常为恶性结节的血流特征。
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评估很重要超声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特征包括淋巴结门是否存在,形状、内部回声及血流模式(图4、图5)。
良性反应性淋巴结和正常淋巴结的淋巴结门存在,呈卵圆形;而转移性淋巴结的淋巴结门消失或部分消失,多呈圆形。不规则血流信号是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血流杂乱,达皮质边缘,沿被膜走行。能量多普勒较频谱多普勒鉴别淋巴结良恶性更为敏感。
淋巴结分布部位对于其良恶性判断亦有意义。临床常用的淋巴结分区为六分法,中央区是恶性淋巴结最常累及的区域(Ⅵ)。但超声对此区域显示并不满意,手术前超声检查会漏诊约50%的Ⅵ区转移性淋巴结。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发现,30%~40%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有恶性淋巴结转移。对于甲状腺全切患者,超声对该区域淋巴结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对于判断术后是否有局部复发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癌同侧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几乎同中央区,Ⅱ区淋巴结转移相对少见。颌下通常可见反应性增大的淋巴结。第Ⅴ区很少被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累及,只有在广泛颈部淋巴结转移时方会出现,此类患者多可能有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对于累及两侧叶的甲状腺肿瘤,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9%~14%。
其他邻近器官的超声评估要重视若颈总动脉或颈内静脉内出现血栓,提示甲状腺结节可能为恶性。肿瘤性血栓常见于滤泡癌和未分化癌,乳头状癌少见。舌骨下肌群受侵也是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线索,其表现为甲状腺和舌骨下肌群之间的筋膜消失,肌肉边界模糊。甲状腺外侵犯,包括食管、气管和喉返神经,是诊断恶性结节的线索。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目前提倡对怀疑甲状腺恶性结节者、甲状腺癌准备行甲状腺手术或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者、淋巴结可疑肿大者,均有必要进行超声引导的FNA(表1)。
但FNA具有4%的假阴性,特别对于4cm的结节,假阴性率更高。因此,对于FNA良性患者应继续随访,在FNA后6~18月内行超声检查,以便发现结节大小的变化。若结节显着增大,应再次行FNA。
结节显着增大的定义为:结节至少两个径线增加20%,最小增加值≥2mm,但因观察者不同差异较大。ATA推荐,当结节容积增大49%时,建议再次行FNA。如果结节没有增长到前述标准,超声复查可以延长至3~5年。
辩证分析去伪存真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有助于更好地判断。胸部X线片检查可以发现肺部有无转移病灶。CT或MRI在评估甲状腺结节与邻近器官组织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RI更优。而且,MRI不使用碘造影剂,这对于那些术后可能采用I-治疗的患者很重要。虽然MRI在检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敏感性低于超声,但如果肿瘤已侵犯喉部、食道、气管、锥前筋膜或大血管时,MRI的评估则优于超声。术后患者,怀疑肿瘤复发时也应行MRI以明确肿瘤与周围主要气管组织关系。
CT的主要功能是发现肺部和骨骼的转移灶。PET-CT可能会为转移灶的部位和大小方面提供有益信息。此外,当患者有脑部转移的症状和体征时,应采用MRIT1和T2加权序列成像,MRI评估脑部转移病灶优于CT。
另外,超声医生还应会识别甲状腺癌和淋巴结癌转移的假阳性征象:
食管位于气管左侧,患者吞咽时看到气体经过食管的白色亮线即可识别。
咽食管憩室吞咽时可移动,且与食管在纵切面上相互延续,肿块内点状高回声与钙化很相似,甚至偶有彗星尾,实际是憩室内空气。
甲状旁腺腺瘤、术后炎性肉芽肿和术后神经瘤超声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肿大淋巴结。甲状旁腺腺瘤可位于颈动脉鞘周围或上纵隔,但于甲状腺床最多见,超声特征为血流丰富及在其一端存在滋养动脉血管。来源于缝线或其他异物的肉芽肿常位于甲状腺床或侧颈部,常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清、中心部分强回声,为缝线或钉子回声。神经瘤同肉芽肿及反应性淋巴结表现相似,低回声、实性、梭形,中心高回声。但三者本质不同,神经瘤位置浅表、可移动、触痛,且神经瘤通常沿第二颈神经分布,位于颈动脉的后方和侧方。与反应性淋巴结不同,肉芽肿和神经瘤相对血供少。
胸腺少数患者颈部还可见胸腺组织回声,花边样结构为胸腺的特征性表现。
胆囊息肉近年来,胆囊息肉逐渐为人们所知。不是因为这病发病率高了,而是因为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体检多了,B超应用得到了普及。
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最经济和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手段。在B超没有普及的年代,胆囊息肉的发现率很低。以前,在很多尸体解剖中,都发现了胆囊息肉。也就是说,很多人的胆囊息肉,到死都没有被发现,也没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患了胆囊息肉该怎么办?到底要不要手术?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切除有两大类情况:一是患胆囊息肉伴有严重的胆囊炎症状,胆囊炎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如论息肉有没有,息肉多大,都需要手术。二是怀疑胆囊息肉已经癌变或者为了预防将来有可能发生的癌变。除外这两大需要手术的情况,其他的胆囊息肉都不需要手术治疗。
不需要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复查B超。这种定期可以是三个月到六个月甚至一年之间,不心疼B超的钱的话,完全可以多查几次,心痛钱,可以少查几次,没什么本质区别。
胆囊息肉的外科处理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现在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胆囊息肉直径10mm,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所以胆囊息肉如果小于1厘米,不需要马上手术,只需要观察,如果大起来,再考虑手术。大于1.2厘米直径的的胆囊息肉,提示容易发生恶性病变,但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为了慎重起见,需要手术切除。
(2)年龄大小。胆囊息肉患者,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也就是说,十多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患有胆囊息肉的,先不考虑会有癌变,不考虑手术。除非有很充分的证据表明可能有癌变。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息肉的底部比较宽)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一般在40岁以上),单发,大的胆囊息肉,这种情况,考虑手术。多发的小息肉,往往是胆固醇息肉比较多,不需要手术。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结石的长期刺激胆囊粘膜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息肉癌变危险性。这种情况的息肉,无论大小,都需要手术。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青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青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我认为35岁以下,可以认为是年青的概念。
胆囊具有浓缩和贮存胆汁的作用。还有功能的胆囊切除后肠肝循环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不能完全代偿恢复。现已发现胆囊具有某些免疫功能,切除后对人体的长远影响值得研究。胆囊切除后大肠癌、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升高和许多以前没有注意的亚健康状态等,都让医生在切除胆囊前要慎重。但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该手术的胆囊息肉,还是要手术。
胆囊息肉的手术,目前倾向于LC(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如果术中发现有癌变,必要时候需要行开腹胆囊癌的根治性手术。
卵巢输卵管病变1、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包括:
卵巢滤泡囊肿和*体囊肿,一般体积较小,多能自行消退,卵巢囊肿多表现为附件区无回声区囊性包块,多由于卵泡不成熟或成熟后不排卵,卵泡未破裂或闭锁,因而持续增大,卵泡液潴留而形成囊肿,一般直径1-3cm,最大不超过5cm。
2、卵巢赘生性囊性肿瘤:
真性肿瘤,不可自行消失,而且继续增大,包括浆液性囊腺瘤(癌)。
3、畸胎瘤:
①、脂液分层征:肿瘤内有一强回声水平线,在线上方为脂质成份,呈均匀密集细小光点,水平线以下为液性无回声区。
②、面团征:肿物无回声区内有光团回声,边缘较清晰,附于囊肿壁的一侧,为发-脂形成的团块所致。
还有不太常见的瀑布征或垂柳征、星花征、壁立结节征、杂乱结构征等。
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常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超声声像图表现为:
①、子宫后方出现圆形或不规则性无回声区
②、壁厚,内壁欠光滑,中等大小,一般为5-6cm
③、无回声区内可见不均匀的散在光点回声。
5、卵巢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病程短,妇检肿块质硬,较固定,向盆腔浸润则常伴腹水。声像图特征:
①、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轮廓模糊。
②、边缘回声不整或中断,厚薄不均。
③、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弥漫性分布的杂乱光点,光团,有出血坏死,囊性变时,可局部形成无回声区。
④、常伴粘连性腹水征。
⑤、CDFI检查肿瘤部位血流信号丰富,频谱多普勒具高速低阻特征。
6、多囊卵巢:
卵巢均匀性增大,包膜增厚,回声增强,髓质增多,一侧或双侧卵巢内见>12个直径<10mm的卵泡呈车轮样排列或呈项链征
输卵管病变
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妊娠又以壶腹部妊娠最多见。声像图表现随妊娠月份、出血多少及发生部位而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胎囊型:在输卵管壶腹部可扫及一完整的无回声囊,大小约2cm左右。彩色多普勒有时可见囊内胎芽及胎心搏动。周边血流较丰富。
②包块型:输卵管已破裂,或已流产,流出的胎囊组织与血块凝集在一起形成一包块。彩色多普勒在包块内常可见丰富血流。
③出血型:异位妊娠破裂后,腹腔内大量出血,以致腹腔内多处出现不规则游离无回声区。
输卵管积水或脓肿:
输卵管增粗肿大,呈超声可见。输卵管局部呈腊肠样改变,可见黏膜皱襞。
男科检查项目男科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外科)、血常规、尿常规、前列腺、泌尿系统、TCT等检查。
前列腺疾病是男科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也是发病率较高却比较容易检查、诊断出来的疾病。除了常见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升高。因此,男性除了应该每年做一次前列腺B超外,还建议30岁以上的男性应该每年查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这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之一。
细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阳性结果即可诊断为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
直肠指检:是前列腺的常规检查。指检时,前列腺大小不等,表面不规则,部分腺体变硬或有小的硬结,大多数有轻度压痛。
免疫测定:应用特异性抗原凝集试验,有82%慢性大肠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血清中的大肠杆菌抗体升高,而只患有大肠杆菌性尿道炎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的大肠杆菌抗体都较低。
男性盆腔超声(彩色):检查男性盆腔器官前列腺、膀胱等结构及形态是否正常。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检查肾脏、输尿管、膀胱等结构及形态是否正常,有无肾结石、肾积水、肾结核、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肿瘤及占位性病变等。
男性TCT检测:是针对尿液脱落癌细胞检查,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膀胱肿瘤、前列腺及泌尿系统疾病。
精液常规:利用精子计数器计算,正常的精子浓度每ml至少二千万只以上(20xml)。精子活动力:一般分为四级:a级:快速前进。
性激素:性激素检测主要是了解男女之间的生理是否正常,那么性激素检测主要有哪一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性激素检测的内容。
妇科妇科检查主要是包括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和盆腔检查。检查外阴、阴道、子宫颈和子宫、输卵管、卵巢和骨盆腔内壁的情况,主要作用是对一些妇科疾病做出早期诊断、预防以及早期治疗。
妇科检查有着与其他检查不同之处,盆腔检查更是妇科检查所特有的一项检查。对女性来说,妇检是一道不可少的“护身符”。在发现自己感染了妇科病之后,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而且每年的体检也是很重要的。
检查项目乳腺检查:乳腺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乳腺彩超检查能观察到病灶大小、形态及边缘情况,同时能够较好地观察肿瘤内外血管的多少和分布情况。
女性TCT检测: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TCT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极高,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腹部彩超检查:通过检查可以查出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等疾病。上述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通过B超检查、妇科检查等方式才能发现。
子宫及附件:子宫及附件壁黏膜色泽淡粉,有皱襞,无溃疡、赘生物、囊肿、阴道隔等先天畸形。正常阴道分泌物呈蛋清样或白色糊状,无腥臭味,量少,但在排卵期及妊娠期会增多。
HPV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最早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病毒之一,将活检标本复制感染,若能在电镜下见到特征性的病毒颗粒,即可做出诊断,是体检不可遗忘的项目之一。
白带常规检查:白带常规的检查一般包括5项,有pH值、阴道清洁度分级、有无霉菌与滴虫感染、胺试验、线索细胞。
甲状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目前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甲状腺疾病在初发病时候的症状往往不很明显,从而致使大多数患者在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发现该病,因此而耽误了治疗。
项目及意义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彩超对于检查甲状腺的结构及形态,发现甲状腺异常病变如甲状腺癌、甲状腺肿瘤等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功能全套检测:
1.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缺碘性甲状腺肿、高甲状腺结合球蛋白血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血症等。
2.甲状腺素(T4):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等。
3.促甲状腺素:增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桥本病、外源性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肿瘤(肺、乳腺)、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减低,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非促甲状腺激素瘤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摄入阿司匹林、皮质激素及静脉使用肝素。
4.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是甲状腺功能体外试验的灵敏指标即使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引起血浆甲状腺结合蛋白结合力和浓度改变时也能较准备反映甲状腺的功能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值:10~31pmol/L
5.FT3血清有利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同样作为反应甲状腺功能的指标,它不受血液中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是有助于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指标。
正常值项目
正常值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1.6~3.0nmol/L
甲状腺素(T4)
甲状腺素(T4):成人65~nmol/L;儿童~nmol/L
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
10.3~31.0pmol/L(0.8·2.3ng/dL)
FT3血清有利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2.0~6.6pmol/L
TSH血清促甲状腺素
0.3~5.0mU/L
适用人群1、碘摄入过多的人群、有神刺激和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2、甲状腺结节多发于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所以中年女性要特别注意甲状腺检查。
3、从事交通运输和新闻传播的人群、脑力劳动者。
4、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
防御措施1、甲状腺结节:
并发症:甲状腺结节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合理,很可能会引发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肝病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不宜多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辣椒油等;每日保持做20-30分钟有氧(户外)运动,可提高心肺的耐力、增强身体素质,工作时不易疲劳;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
2、甲亢:
并发症: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过早搏动(早搏)或阵发性房颤,甚至出现持久性房颤。
防御措施:应少吃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食物,避免碘摄入量过多;少吃辛辣食物:辣子、生葱、生蒜;少浓茶、咖啡、烟酒;保持心情平静、防劳累。
3、甲减:
并发症:粘液水肿性昏迷,是甲减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容易发生感染、对甲减替代治疗过度,可导致肾上腺危象、不育、长期过量的替代治疗可导致骨质疏松。
防御措施:要注意摄入碘的量,不要过多的摄入碘,以免产生其他的甲状腺疾病,可以适当的补充碘油,以便长期有效的释放碘,对预防甲减有一定的效果。
在众多的甲状腺患者中,女性的甲状腺患者在患有该病之后往往会影响生育。所以,在女性的日常体检中一定要注意甲状腺的检查。
人体的头颅是最复杂、最神秘的总司令部,智慧的大脑安置于其中,靠血管输送营养,让我们的肢体和器官正常工作,同时带领我们每天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
常见症状1.脑萎缩: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以老年人多见。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
2.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小碎片散落在血液中,或为微栓子,进入脑循环造成局灶性小梗塞,出现一过性偏瘫,单瘫,感觉缺失,失语,失明等,24小时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但可反复发作。
3.脑血栓形成,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受阻而造成局灶性脑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多在夜间或休息中发病,60~70岁为发病高峰。症状可于数小时甚至1~2天内加重,以后逐渐恢复。
4.脑栓塞,因脑外血凝块(血栓碎块)或空气,脂肪,寄生虫卵等,随血流进入脑部,造成急性栓塞,形成局灶性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单瘫,失语等。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青壮年患者,其瓣膜赘生物脱落成为栓子,造成脑栓塞。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颅CT检查可见低密度的梗塞灶,TIA时可能正常,也可见腔隙性低密度梗塞灶。治疗原则为应用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
注意事项1.控制自己的血压
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或2次,如果高压(收缩压)持续大于mmHg或低压(舒张压)持续大于85mmHg,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证实了您有高血压,建议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适当锻炼和用药。一旦您和医生找到了适合您的药物,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也不会影响您的生活质量。
2.了解自己是否有房颤
如果您有房颤,为了降低卒中危险,医生一般会让您口服一些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等药物。3.了解自己是否胆固醇高
降低升高的胆固醇也会降低卒中的危险性。胆固醇高可以通过节制饮食和锻炼控制,有一些人还需要药物治疗。
4.如果有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是关键
如果仔细注意您的饮食,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和您的医生一起,制定一个适合您的生活方式和营养计划,同时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您控制血糖。
5.坚持有规律地参加您所喜欢的体育活动
每天快步行走至少30分钟,可以在许多方面提高健康水平,也可以减少卒中。或者选择其他适合您生活方式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游泳、跳舞、打乒乓球等,保持每天都有一项有氧运动。6.享受低盐低脂饮食
通过减少饮食中盐和脂肪的摄入,您可以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卒中的危险性。每天保持膳食平衡,充分的水果、蔬菜、谷类及适量的蛋白质。7.保持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
8.重视脑卒中的预兆
如果您有任何卒中症状,如口角歪斜、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复视等,请立即就医。9.控制相关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定期体检能及早发现,有效控制或减缓脑卒中的发生。
糖尿病现代社会,“小胖子”和“大肚子”越来越多,糖尿病成为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了解,近些年来,糖尿病患者趋于新趋势:那就是“高收入、男性多、年轻化、孕妇险”。
指标分析1.如果糖耐量2小时血糖-mg/dl(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低;
2.如果空腹血糖-mg/dl(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3.若餐后血糖mg/dl(7.8mmol/l)及空腹血糖mg/dl(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4.胰岛素:餐后,3.9-7.8这是餐后正常人的。糖尿病参考值:4.4-8.0良好。小于等于10.0是一般。大于10.0是不良。
5.C肽:0.3~0.6nmoL/L,均值为0.56±0.29nmoL/L,葡萄糖负荷试验后,高峰出现的时间约为30-60分钟与胰岛素也是一致的,是空腹时量高5~6倍。
6.糖尿病自身抗体: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随机血糖大于11.1或空腹血糖大于7.0或OGTT2h后血糖大于11.1自身抗体检测(IAA.ICA.GAD.A.IA-2)
主要用于糖尿病分型:现在一般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最常见)、妊娠合并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
注意事项生活法则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五、糖类摄入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运动降糖
1.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注重采取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其中最简单也最适合中老年患者的运动项目就是散步。
2.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运动,要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足下有无受伤、破皮或长水泡。
3.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要有充分准备,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为了避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运动较佳;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宜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巅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一旦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现象,就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或食物。
肠胃胃肠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
早期信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泛酸、打嗝、饭后饱胀感、压迫感,胃酸、胃痛、胃堵、胃胀、胃寒、胃热、胃痉挛、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鸣、脓血便、便不成形、粘液便、柏油便、次数多。
防患于未然,以下人群请及时检查!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
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慢性胃病的人们,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应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医院复查。
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并且不应该拒绝医生胃镜检查的建议。
专家建议:五十岁左右的老年人应该做一次胃镜检查,虽然做胃镜检查难受,但是相对于因逃避而带来的悔恨,大家还是要选择健康的方式去维护身体,做了胃镜发现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胃癌的危险因素的人应结合医生建议进行复查。
检查项目1:胃蛋白酶员: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在胃腔内经盐酸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作用变成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膘、胨及少量多肽。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2,进入小肠后,酶活性丧失。
2:胃泌素:刺激胃泌酸腺区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促进其生长。在临床上能观察到,切除胃窦的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下降,同时可发生胃粘膜萎缩;在患有胃泌素瘤的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很高,且多伴有胃粘膜的增生、肥厚。
3:淀粉酶: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元等α-1,4-葡聚糖,水解α-1,4-糖苷键的酶。根据酶水解产物异构类型的不同可分为α-淀粉酶(EC3.2.1.1.)与β-淀粉酶(EC3.2.1.2.)。
4:便常规:检查大便性状、颜色等是否正常,有异常细菌、细胞等。
5:便潜血:检查大便是否含有血细胞,用于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痔疮等的筛查及辅助诊断等。
6:胃部彩超:了解胃蠕动情况,胃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7:血沉检查:用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卵巢囊肿等的鉴别,也用于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等。
8: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用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早期筛查。
9:癌抗原(CA-):主要用于卵巢、子宫内膜、结直肠、胃肠等肿瘤的早期筛查等。
10:糖类抗原(CA-50):主要用于胰腺、胃、肺等器官的肿瘤筛查等。
11:糖类抗原(CA72-4):主要用于胃癌、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等。
12:无痛胃肠镜:检测无痛苦,创伤小,更精确,对消化道出血、息肉、溃疡狭窄还可以进行多项微创治疗,尤其是一些微小病变甚至粘膜层的病变,均可明确诊断。并且具有放大功能,更进一步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等。
肿瘤筛查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体检中各项血液检查指标,B超、胸部CT、肛门直肠指检,妇科体检中的巴氏涂片、乳腺钼钯摄片等都是常用的筛查肿瘤的方法。
指标分析1.血液检查
2.妇科体检中巴氏涂片3.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及病变。
4.CT胸部
X线穿过人体后,因器官、组织密度不同呈现影像,由此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胸部肿瘤。
5.肛门直肠指检
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厘米~10厘米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可检查出前列腺癌、直肠癌。
6.胃镜和肠镜
直接用肉眼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开口形态,来识别有无病变,对可疑病灶可做活检确诊。
注意事项1.血清检查要求空腹检查,禁饮食,或辛辣食品。
2.注意血清不被污染,和体位的正确。
3.应向主检医生介绍自己的顾虑、不适和既往病史,如担心可能会出现什么类型的肿瘤、自己身体微小的变化和不适,会提示医生做针对性的体检。如有多年乙肝病史,那肝脏的针对性检查是很必要的。
4.不拒绝查体,尤其是暴露性查体和肛门指诊,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中国人大肠癌中大多数为直肠癌,多为中低位,是通过肛门指诊可以查到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